谁能想到,手握奥斯卡小金人、在好莱坞以“女王气场”著称的安吉丽娜·朱莉,有朝一日会在乌克兰的征兵人员面前碰壁——而且还是为了自己那位刚陪她跑完人道主义行程的司机。前一秒,这位司机还在赫尔松的废墟间平稳驾驶,载着朱莉走访难民收容所;后一秒,车刚停在检查站,就被三名身着制服的征兵人员当场“截胡”。任凭朱莉摘下墨镜、收起巨星派头亲自上前交涉,对方也只给出了“政策面前人人平等”的硬核答复,那架势仿佛在说“别说好莱坞巨星,就是联合国秘书长来了也得按规矩办”。
![]()
这波操作直接把“战时无特例”演绎到了极致,更不小心扯下了乌克兰征兵现状的遮羞布。
检查站惊魂:刚送完美女巨星,转头就成“预备役战士”
故事的开端要拉回到11月4日的赫尔松。彼时的赫尔松刚经历过一轮战事余波,街道上还能看到被炮火损毁的建筑残垣,路边偶尔有带着孩子的难民匆匆走过。朱莉带着她的小团队刚结束了为期两天的人道主义考察,正收拾好慰问物资准备驱车离开。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朱莉这次绝非“蜻蜓点水式”的作秀——作为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大使超过20年的“老兵”,她此次行程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筹备,目的是实地核查战后民生重建的真实情况:她钻进过临时搭建的难民板房,摸了摸孩子们单薄的被褥;蹲在尚未完全修复的学校操场,和当地教师聊起复课难题;甚至走进电力不稳的社区医院,查看新生儿保温箱的运转状况。用她团队随行人员后来私下透露的话来说:“朱莉女士全程没带化妆师,连防晒霜都没涂,就想看看最真实的赫尔松。”
![]()
为了不搞大排场,团队连宣传都省了,直到抵达前一晚,乌克兰方面才悄悄透了点消息。本以为是次低调的善举,没想到离开时就撞上了“硬茬”。车队刚到检查站,三名领土征兵中心的制服人员就拦了下来,眼神直勾勾地锁定了乌克兰籍司机。
一开始,随行的安保人员还挺淡定,毕竟跟着国际级巨星出行,过往在其他冲突地区也遇到过检查站,大多是简单登记后就放行。可这次不一样,三名征兵人员径直走到驾驶座旁,敲了敲车窗让司机出示身份证件。司机笑着递过去,还随口用乌克兰语说了句“我们是UNICEF的团队”。没想到征兵人员接过身份证后,眼神立刻变了,对着手里的平板核对了一番,抬头就亮出了随身带的动员令表格,语气严肃地说:“你是预备役军人,符合动员条件,跟我们走一趟。”这话一出,车厢里瞬间安静了——所有人这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这哪是常规安检,分明是乌克兰领土征兵中心搞的“流动征兵”,专门在交通要道“守株待兔”。
![]()
随行人员赶紧上前解释:“这是朱莉女士的司机!”本以为报出巨星名号能通关,没想到对方油盐不进:“符合条件就得走流程,明星司机也不好使。”
朱莉一看这架势急了,平时的优雅端庄都顾不上了,亲自上前跟征兵人员掰扯,反复强调“这司机还得负责后续援助协调,少了他不行”。可对方就认死理:“他是预备役,没延期理由,符合动员条件。”
更戏剧的是,后来乌克兰国家通讯社发了个“并非强制逮捕”的声明,结果没几分钟就删了,跟闹着玩似的,反而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事后有乌政府匿名高官出来“补刀”,说朱莉这次是“非正式访问”,没提前跟政府报备,也没走协调流程,随行人员自然没有通行特权。翻译过来就是:没走官方渠道,那我们征兵的凭啥给你特殊待遇?
![]()
乌克兰征兵现状:从“挑三拣四”到“见男就抓”
看到这儿,可能有读者会吐槽:“这征兵人员也太不给面子了,就不能通融一下?”但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乌克兰当前的征兵困境,就会明白这种“不近人情”其实是常态。根据乌克兰军方去年年底发布的统计数据,持续的冲突已经导致前线兵力出现数十万人的缺口,尤其是在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关键战场,基层部队的减员率常年维持在高位。为了填补缺口,征兵工作早就从“按需征召”变成了“全力扩招”,用乌克兰当地媒体的话说,“现在的征兵已经卷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以前还会设立专门的征兵窗口,现在直接把“办公室”搬到了街头巷尾。
以前征兵还讲究个“豁免清单”:大学生能缓一缓,单亲爸爸能照顾孩子,现在倒好,这些豁免条款全给取消了,只要是能扛枪的男性,恨不得直接拉到前线。
![]()
而领土征兵中心更是把“流动征兵”玩出了新高度:除了城市里的固定站点,公路检查站、火车站、商场门口,甚至菜市场旁边都可能有他们的人。说白了就是织了张天罗地网,只要是符合条件的男性,出门买个菜都可能被“抓壮丁”。
赫尔松地区更是重灾区。作为俄乌冲突的核心战场,战线就没稳定过,近期俄军在赫尔松左岸的动作又打乱了乌军部署,急需兵力补窟窿。当地征兵完成率一直不高,所以征兵人员抓得更紧,像司机这种预备役军人,简直是“行走的征兵目标”。
难怪征兵人员会说:“即便他半小时前还是好莱坞明星的司机,在战时动员政策面前也无特殊豁免权。”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在征兵这件事上,没有“特殊身份”,只有“合格兵员”。
![]()
人道援助遇难题:救人心切的“高危群体”
朱莉这次重点走访的赫尔松,民生状况比外界报道的还要糟糕。当地最大的公立医院——赫尔松市立医院的院长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医院的主供电线路早在半年前就被炮火损毁,至今只能靠三台柴油发电机轮流供电。最揪心的是新生儿科,二十多个保温箱全靠发电机支撑,可最近人道主义物资短缺,柴油经常断供。有一次发电机停转两小时,医生们只能把所有新生儿抱到一起,用消毒后的毛毯裹起来,十几名医护人员轮流用体温给孩子保暖。除了医疗问题,食品供应也很紧张,市区的大型超市早就空了,居民只能靠每周一次的人道主义物资发放度日,不少老人为了给孙子换一口面包,要走几公里的路去物资点排队。
![]()
孩子们更可怜,70%以上都有心理创伤,晚上做噩梦、不敢单独睡觉是家常便饭,可整个地区的专业心理医生还不到一百人。
更要命的是缺钱。联合国2025年给乌克兰批了17.5亿美元的人道募捐计划,到现在只凑够17%,很多援助项目都卡在半空中,进退两难。
这种情况下,朱莉这样的国际人士带来的关注和资源本来是救命的,但执行这些援助任务的,大多是本地的司机、翻译、协调员——而这些人,几乎全是符合征兵条件的男性。
最尴尬的是,乌克兰压根没有“参与国际人道援助的预备役可免征兵”的法律规定,联合国的外交豁免权也管不到这些本地雇佣人员。等于说,这些扛着援助大旗的人,自己先成了“高危群体”。
![]()
战争面前:没有“旁观者”,只有“局内人”
朱莉司机被征兵的事之所以在国际上炸了锅,根本原因是它太有代表性了:连好莱坞巨星的随行人员都逃不过,普通乌克兰男性的处境可想而知。
乌克兰征兵之所以这么“不近人情”,核心原因还是俄乌冲突的持久化导致前线兵力消耗过快。有军事专家分析,乌军在赫尔松等战场的日均伤亡人数可达数百人,要是不抓紧征兵,部分防线可能真的难以维持。但这种“一刀切”的征召方式,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现在乌克兰不少适龄男性都在想办法逃避征兵,最常见的是往波兰、罗马尼亚等邻国跑——根据波兰边境管理局的数据,今年以来从乌克兰入境的男性中,有近三成没有合法的出境证明;还有人铤而走险买假病历,当地黑市上一份“心脏病不宜服役”的假诊断书能卖到上千美元。更有甚者,直接躲进了乡下的地窖或森林里,成了“地下难民”。
![]()
截至现在,朱莉和她的团队还没公开发表声明,征兵中心也只撂下一句“依法执行程序”。那个33岁的司机,估计还在征兵中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下一秒是被送上前线,还是能等来转机。
更扑朔迷离的是,乌克兰方面先是说司机是预备役,没过多久又删了消息,这波操作让人猜不透动机,司机的真实身份也成了个小谜团。
![]()
其实这事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当战争机器全速运转起来,管你是明星的司机,还是写字楼里的白领,抑或是菜市场的小贩,都可能被卷进洪流里。所谓的“特殊身份”,在冰冷的战争规则面前,可能真的一文不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