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果多次改名,靠着当警察的母亲两次“复活”,第一次判刑不用坐牢,第二次死刑竟还能在外做生意。
![]()
在昆明的夜色里,曾有一句令人心惊的传言悄然流动,“白天小平管,夜晚小果管”,这里的“小果”指向了一个名叫孙小果的人。
他生于1977年,母亲孙鹤予曾在公安系统工作,继父李桥忠也担任过公安系统的领导职务,这样一个本应守护法律尊严的家庭,却在后来的岁月里,一步步演变成了纵容犯罪的黑洞。
![]()
孙小果的童年笼罩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中,或许出于补偿心理,母亲孙鹤予对他的过错总是无底线地宽容。
当少年孙小果在学校惹是生非,甚至持刀伤人时,母亲常用的开脱之词是“他还是个孩子”,这种溺
爱如同慢性毒药,让他早早嗅到了特权的气息,觉得家庭背景可以成为逃避责任的护身符。
![]()
1994年17岁的孙小果犯下了第一桩重大罪行,他与同伙在昆明环城南路将两名女青年强行带至偏僻处实施轮奸。
按照法律这样的恶性犯罪本应受到严惩,然而在家庭关系的运作下,一份伪造的精神病证明一个被篡改的年龄信息,竟让他奇迹般地避开了牢狱之灾。
![]()
这次逃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三年后的1997年,孙小果的犯罪行径再度升级,数月之内多名女性遭到他的侵犯,其中不乏未成年人。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还对部分受害者施加了针刺、烫伤等酷刑般的虐待,这一次法院的一审判决是死刑。
![]()
但事情并未就此终结, 在母亲与继父四处活动下,死刑判决先后被改为死缓又减为有期徒刑,更匪夷所思的是,服刑期间孙小果竟以所谓“发明”了一项防盗井盖专利为由,再次获得减刑。
这一连串操作之后他实际服刑仅十二年左右便重返社会, 出狱后孙小果化名“李林宸”,在昆明经营多家夜店。
![]()
表面上他是商人暗地里却仍未切断与违法活动的关联,转机发生在2018年他因一起暴力案件再度被拘。
而此时的法治环境已不同往日, 随着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进驻云南,孙小果案被列为重点查办对象。
![]()
2019年案件再审开庭最终判处死刑,2020年2月判决被执行,有报道称临刑前他流下了眼泪。
这一刻或许他终于明白,法律的网一旦收紧任何保护伞都无法遮挡,此案不仅是一个人的终结,更牵引出背后十九名公职人员的落马。
![]()
他们因在案件中徇私舞弊而受到法律制裁,这张曾经支撑孙小果多次“脱罪”的关系网被彻底铲除。
事件一经报出,网友们纷纷发出自己的想法。
“法律面前终于人人平等了。”
![]()
“看到孙小果最终被执行死刑,最大的感受是解气和欣慰。”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来了正义,这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一句空话。”
“溺爱孩子不是爱,是害。”
![]()
“父母的三观决定了孩子能走多远,无原则的溺爱最终会把孩子推入火坑。”
“孙小果的‘专利’减刑简直是侮辱大众智商。”
“如果坐牢都能激发发明创造潜能,那监狱岂不是成了科技创新基地?”
“为什么能‘复活’这么多次?值得深思。”
“如果不是2018年他再次犯案踢伤王某膀胱,以及2019年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的介入,这个“土皇帝”可能至今仍在逍遥。”
![]()
“孙小果案暴露出的司法系统漏洞和监管缺失问题,需要深刻反思和持续改进。”
孙小果案中,最让你感到震惊或深思的是什么?是孙小果母亲的溺爱,是司法系统一度被撕开的漏洞,还是整个事件带给我们的警示?
![]()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