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察办案如何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2025年以来,厦门市检察机关深入贯彻最高检“应听证尽听证”工作要求,将听证作为改进办案方式、化解矛盾纠纷、提高办案质效的关键抓手,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2025年1至10月,全市共开展检察听证632件次,同比上升78.5%,件次和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实现“四大检察”“市区两级院”“关键少数”三个全覆盖,推动高质效办案,让人民群众能感受、可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强基固本,强化外脑支撑
“听证员不仅要‘听得懂’,更要‘评得准’。”厦门市检察机关高度重视听证员队伍选任工作,全市统筹推进“一体化”听证员库建设,构建起涵盖具有法律背景、专业技术、社会工作经验等多元背景的分类化听证员队伍。截至目前,共聘任听证员83名,其中聘任5名台胞听证员专门参与涉台案件听证,为两岸司法协同注入 “厦门力量”。
![]()
为强化听证员履职保障,厦门市检察机关先后出台听证员选任和管理办法、听证员履职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健全对听证员的保障机制。同时,通过组织初任培训、高校专家专题讲座、检察开放日、旁听观摩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听证员素能提升工作,覆盖230余人次。
坚持规范管理,提升工作质效
流程细化是规范的关键。规范听证员抽选程序,市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统一接收两级院听证申请,结合案情针对性匹配听证员库,并进行随机抽选,确保“专业人”听“专业案”。各区院结合本地实际,持续完善工作指引,细化听证启动、听证结果运用、听证工作分工等操作流程。湖里区检察院编发听证工作要点4份47条101项;集美区检察院制定听证工作操作指南,细化听证操作流程,统一听证相关文书。
在听证工作的关键节点把控上,全市检察机关严格保障听证员主体地位:听证前,提供必要案件材料、介绍案件基本情况、明确听证需解决的问题,确保沟通充分、准备到位;听证中,落实听证员提问、质证、讨论、发表意见等环节工作要求,保障听证员“充分听、坦诚证”;听证后,及时反馈案件处理情况,并听取其意见建议,确保听证公信力。
坚持创新驱动,助力司法为民
跨地域参加听证,当事人要奔波在路上,耗时又费力。为化解跨地域听证的不便,厦门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云端听证”,改造升级听证室,运用远程提讯专线连通听证室与看守所,以数字化赋能化解“羁押必要性审查”听证难题,减轻当事人负担的同时,促进听证效果与效率协同统一。思明区检察院建成远程提审室、远程庭审室、“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线上平台”“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云平台”等多位一体的远程办案系统,约30%的听证案件实现“云听证”,切实提升司法效率。
![]()
此外,针对环保、公益诉讼、行业管理等群众关心案件,厦门市检察机关积极推行“现场听证”方式,以亲历性助力公益保护、行业治理等取得实效。湖里区检察院在涉侨古厝修复现场召开公开听证,听证员实地走访考察、现场“联合会诊”,共同为辖区文物修缮保护出谋划策。
![]()
“把听证室搬到群众家门口” 是厦门市检察机关便民服务新实践。针对邻里、拆迁等矛盾纠纷类案件,主动上门听证,邀请多方参与听证,通过实地查看、现场询问、以案释法等方式,将检察听证与现场普法有效融合。海沧区检察院在办理邻里纠纷信访案件中,将听证室“搬”到当事人家里,邀请当事人身边人、社区网格员、司法所调解员、值班律师共同参与,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实质性化解。
![]()
从 “纸上办案” 到 “应听尽听”,从 “坐堂问案” 到“上门服务”,厦门市检察机关以听证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与群众获得感。
下一步,厦门市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化听证工作创新,让听证成为化解矛盾、传递司法温度的重要载体,为更高水平建设法治厦门、平安厦门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