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五大上市险企纷纷公布2025年前3季度成绩单。由于中国太保(601601. SH)一反常态,未如2024年一般发布前3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其业绩表现分外引发市场关注。
总体看,中国太保整体指标经营向好,公司将此归功于资本市场上涨和保险服务业绩增长。
2025年前3季度,中国太保投资资产29747.8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同期,受存量资产到期再投资及新增保费配置于低利率环境的影响,公司投资资产净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为2.6%;得益于权益市场上涨,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为5.2%。
2025年前3季度,中国太保实现营收3449.04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保险服务收入2168.94亿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457亿元,同比增长19.3%。扣非归母净利440.92亿元,同比增长15.1%。
以江湖地位来说,太保寿险和太保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长期分居国内人身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第三。但分业务板块来看,太保寿险业务和太保财险业务内部经营分化明显。
2025前3季度,太保寿险业务和太保财险业务分别实现保险服务收入639.80亿元和1508.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和3.5%。虽然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并未详细列示两者的归母净利指标,但就中国太保2025年上半年财报来看,太保寿险业务和太保财险业务在保险服务收入和归母净利方面结构失衡。
2025上半年,太保寿险和太保财险保险服务收入分别占集团总保险服务收入的29.81%和68.28%。但两者归母净利表现却背道而驰,分别占集团规模净利的74.23%和20.56%。这或与行业特性相关,财险政策性更强,创造利润的能力远不及人身险。
太保寿险代理人数量减少 银保渠道保费增速狂飙
至于太保寿险具体经营情况可以结合太保寿险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来看。2025年前3季度,太保寿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324.38亿元,同比增长10.90%;净利润340.80亿元,同比增长10.43%。
在保费收入和净利保持两位数高增态势下,需注意截至2025年前3个季度末,太保寿险综合退保率同样呈现上升态势,分别为0.48%、0.80%、1.12%。
作为头部寿险公司,太保寿险偿付能力充足,符合监管规定。截至2025年第3季度末,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24%,较2季度末下滑12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7%,较2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18个百分点。
此外,太保寿险投资端表现似乎还有上升空间,2025年前3季度公司累计投资收益率2.94%,累计综合投资收益率3.29%。不及公司近3年平均投资收益率3.06%和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4.06%水平。
据中国太保集团公布的三季度报告显示,2025年前3季度太保寿险规模保费2638.63亿元,同比增长14.2%。总体看代理渠道仍是主流,占比近7成达1843.7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太保寿险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进一步提升,达58.6%。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前3季度,太保寿险代理人数量仍呈下降趋势,月均保险营销员18.1万人,较2025上半年环比下降1.1%。
同期,太保寿险银保渠道规模保费飙升。具体来看,公司代理人渠道规模保费增速明显落后于银保渠道,前者增速为2.9%,后者增速为63.3%。
2025年前3季度,太保寿险创造新业务价值153.51亿元,同比增长7.7%,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1.2%。较2025上半年增速32.3%略有放缓。以新单保费来看,太保寿险新保规模保费851.86亿元,同比增长19.0%。但代理人渠道和银保渠道新保业务分化明显。前者新保业务同比下滑1.9%,后者新保业务同比增长52.4%。
事实上,2025年前3季度五大上市险企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均保持了高增长,同行衬托下太保寿险稍显逊色。其中,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6.6%;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较2024年同期同比增长41.8%(经重述);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50.8%;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46.2%。
太保财险保险业务收入停滞,净利大增
而关于太保财险相关经营信息,中国太保集团三季报披露则更为简洁。
2025年前3季度,太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602.06亿元,同比增长0.1%。从业务结构来看,公司车险业务稳健增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04.61亿元,同比增长2.9%;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97.45亿元,同比下降2.6%。非车险原保费收入下降,主要系公司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压降高风险的个人信用保证险业务所致。
2025年前3季度,太保财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7.6%,虽然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但较2025上半年末的96.3%有所抬升。
结合太保财险发布的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5年前3季度,太保财险累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596.83亿元,较2024年同期1596.95亿元,有所停滞。同业对比看,太保财险是财险老三家中唯一保费出现下滑的险企。
同期,财险老三家中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净利均保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净利增速分别为52.01%、13.14%和48.57%,分别创造净利润336.29亿元、155.55亿元、87.67亿元。
至于净利大增原因,或主要缘于险企抓住权益市场回稳机会,获得了对应的投资收益增厚业绩。叠加新金融工具准则影响,险企将更多的权益性资产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股价浮盈直接影响了当期利润。
太保财险2025年前3季度累计净资产收益率13.4%,累计总资产收益率3.7%,两项资产收益率指标较2024年同期有所提升。不过同期投资收益率指标表现平平。累计投资收益率2.7%,累计综合投资收益率3.8%,较2024年同期综合投资是收益率5.0%,差距较大。也不及近3年公司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66%,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4.50%水平。
2025年前3季度,太保财险累计签单保费1639.88亿元。其中,代理渠道占比57.55%达943.78亿元;直销渠道占比27.24%达446.65亿元。
太保财险偿付能力方面充足,符合监管要求。截至2025年前3季度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98.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2.1%,均较2025上半年末小幅增长。
人事变动下年内罚单超千万
近年,险企高管变动频繁,头部险企亦如此。除了一些高管正常退休外,部分险企是基于业绩不景气的主动换防,也有业务调整导致的高管更替。
10月10日,中国太保公告称总精算师张远瀚因工作变动辞职。据悉张远瀚在太保精算师岗位已近13年,突然离职令市场颇为意外。而张远瀚离职“病灶”似乎不在上述原因之列。
张远瀚于2013年加入中国太保,出任总精算师一职。曾任公司财务负责人,还曾在子公司太保寿险、太保财险担任董事,属于太保核心管理层。陪伴着中国太保从总营收不到2000亿元,一路飙升至4000多亿元。净利由不到百亿狂飙至超460亿元。
当然太保并未亏待功臣,2022年张远瀚薪资水平超500万元。不过2023年后受行业限薪令影响,险企高管薪资普降。2023-2024年张远瀚薪酬分别为488.4万元、257.4万元。
从岗位职能来看,险企总精算师肩负风险评估、产品定价等核心职能,此岗位对从业人员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求。目前太保总精算师继任者人选尚未披露,不过公司表示张远瀚已按照相关规定做好离任交接工作,其辞任不会影响公司正常运作。
截至目前,2025年内除中国太保总精算师张远瀚离职外、中国太保监事会主席朱永红、非执行董事蔡强、谢维青离职。此外,太保旗下核心产寿险公司多位高管卸任。太保寿险包括常务副总经理王光剑、副总经理叶蓬、姜亦峰在内的至少5位董监高离职;太保财险董事长顾越、审计责任人陈英杰离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太保合规经营亟待加强。
经统计,仅太保财险一家对外披露的2025年前9个月公司各级机构收到保险监管处罚共计39次,对机构罚款1745.3万元,对个人罚款378.3万元,总计2123.6万元。违规行为主要包括虚列费用、虚挂中介业务套取费用、未按照规定使用已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跨区经营等方面。太保寿险报告期内不仅多地分支机构收地方监管局监管意见书和罚单,总公司也曾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给予投保人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报送的报告、数据不准确等原因被警告并大额罚款353万元。时任太保寿险总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部总经理叶蓬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不慌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