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清晨,俞敏洪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不到五百字的“小作文”,确认东方甄选CEO孙东旭“因个人原因”离职。
这一纸声明正式终结了孙东旭18年的新东方生涯。这位曾一手将东方甄选从转型泥潭中拉出的核心人物,最终追随董宇辉的脚步告别。
持续两年的人才流失潮,本质是个人IP崛起与企业制度化运营的尖锐碰撞。
突然离场的恐慌
此次离职没有“宫斗”剧本,也无“分家”狗血,声明字里行间甚至带着俞敏洪式的温情:“我鼓励他坚持下去……希望他未来适当的时候回到管理岗位。”
然而,资本市场并不相信“好聚好散”。声明当日,东方甄选(01797. HK)盘中一度跌超9%,收盘仍下挫6.4%,市值单日蒸发约30亿港元。
投资者用脚投票,既是对“灵魂二号人物”突然离场的恐慌,更是对东方甄选“后董宇辉时代”再失支柱的焦虑。
毕竟过去一年,这家公司已因“小作文事件”“董孙不和”“天权摔手机”等连续剧式热搜,将内部矛盾暴露在聚光灯下。
孙东旭的离场,如同一根火柴,点燃了市场对东方甄选治理结构、盈利模式乃至文化基因的全部疑问:当“去头部化”成为不得不走的钢丝,失去创始操盘手的东方甄选,还能稳住“知识带货”这杆大旗吗?
回溯2021年12月28日,新东方在线股价跌破3港元,俞敏洪带领孙东旭、董宇辉等“下岗老师”在抖音开启首场助农直播。
当天销售额仅480万元,却成为东方甄选的“时间起点”。
幕后操盘手正是孙东旭,这位2007年加入新东方、从天津学校校长逐步升任新东方中国助理VP的“老臣”,在集团最危难之际,被俞敏洪委以“做最后一个项目”的重任。
他押注抖音、押注双语带货、押注文化IP,用“牛排原切”搭配“莎士比亚”,将直播间打造成知识付费的“平替”,仅用半年就把东方甄选GMV从0推至20亿元,股价最高翻涨36倍。
孙东旭的“狠”不止于内容:供应链端,他亲自带队南下广州、昆明,以“产地直采+严格质检”将退货率压至1%以内。
组织端,他把新东方“教学督导”基因融入选品流程,一个SKU需经“三审三校”方可上架;资本端,他推动新东方在线更名“东方甄选”,完成从在线教育公司到直播电商平台的“身份跃迁”。
可以说,没有孙东旭的“铁腕”,就没有东方甄选的“破圈”。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23年底“小作文事件”爆发,董宇辉粉丝与孙东旭主导的“官号”正面冲突,仅一周东方甄选就掉粉近200万,市值蒸发60亿港元。
“既要又要”的两难境地
尽管俞敏洪最终以“升任高级合伙人”这一带有安抚性质的人事调整,暂时平息了“小作文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波,稳住了核心主播董宇辉及其背后庞大的粉丝群体,但“去孙化”的战略伏笔,在此次事件落幕时已悄然埋下。
彼时,孙东旭被免去东方甄选CEO这一核心管理职务,仅保留非执行董事的虚位,这一调整看似保留了他与公司的关联,实则剥离了其对日常经营的实际控制权,成为他逐步淡出核心决策层的第一步。
时间来到2025年4月,随着孙东旭正式卸任非执行董事,其在东方甄选的“体制内身份”彻底终结,仅剩的“顾问”头衔更像是一种过渡性安排,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权责。
而如今连这一象征性身份也不复存在,标志着孙东旭与东方甄选长达18年的职场联结被彻底切断,从“一手缔造东方甄选破圈神话的操盘手”,沦为与公司无直接关联的“局外人”,其身份的落差背后,是企业在“个人IP与制度化运营”博弈中做出的明确取舍。
俞敏洪推动这一系列人事调整的核心逻辑,始终围绕“以制度化削弱个人IP依赖”展开。在他看来,东方甄选若想摆脱“靠单一主播撑起半壁江山”的风险,必须建立不依赖个体的系统化运营体系,既能避免主播议价能力过高导致的管理被动,也能让公司在核心人才变动时保持稳定。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明显落差:俞敏洪的制度化尝试,始终未能搭建起足以替代头部IP的流量入口。无论是批量孵化的垂类主播“明明”“YOYO”,还是试图通过“去中心化”直播间矩阵分散流量,都未能复制董宇辉式的流量号召力,也未能填补孙东旭离开后留下的管理与战略空白。
这种“制度建设滞后于人才流失”的困境,让东方甄选的战略执行陷入“既要又要”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公司迫切想摆脱对董宇辉等头部主播的流量依赖,避免重蹈“小作文事件”中粉丝因主播权益与公司对抗的覆辙。
另一方面,在替代流量入口尚未成型的情况下,失去核心主播或管理人才,又会直接引发业绩震荡。
最终,这种矛盾以“主张供应链优先的孙东旭与代表流量价值的董宇辉双双离场”的结局收场,前者带走了对供应链的深度掌控能力与战略执行力,后者则带走了超四成的GMV贡献与高粘性用户群体,给东方甄选的经营埋下双重隐患。
8月22日,东方甄选交出了与董宇辉“分手”后的首份年度成绩单,这份覆盖2024年6月1日至2025年5月31日的2025财年报告,首次完整呈现了“失去超级大主播”后的经营现状:营收同比下跌32.7%,降至43.92亿元,这一数据直观反映出头部IP流失对流量与销售的直接冲击——曾经由董宇辉直播间带来的高客单价、高复购用户群体,并未完全转移至主账号或其他垂类账号,营收下滑成为必然结果。
不过,财报中也透露出一些积极信号:2025财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620万元,相较于上半财年的亏损状态有明显改善;若剔除出售“与辉同行”股权带来的财务影响,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更是达到1.3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0%。
这一盈利转机的核心驱动力,正如财报所提及的,源于对山姆“自营品驱动”模式的学习与落地,也就是通过聚焦高毛利自营产品,东方甄选在流量下滑的背景下,找到了新的利润支撑点。
具体来看,2025财年东方甄选自营产品数量同比增加50%,品类从最初的生鲜、食品拓展至家居、日化等多个领域,产品矩阵的丰富不仅提升了用户复购率,更让自营品在GMV中的占比攀升至43.8%,正式成为公司主要增长动力。
这一变化背后,是对孙东旭时代“供应链优先”战略的延续与优化:孙东旭当年搭建的“产地直采+三审三校选品”体系,为自营品的品质把控奠定了基础,而如今公司进一步加大自营投入,既是对原有供应链优势的深化,也是在流量依赖困境下,对“产品驱动增长”路径的坚定选择。
避免重蹈流量依赖
回溯孙东旭的离场轨迹:从2023年底被免CEO,到2025年4月卸任非执董,再到如今彻底告别“顾问”身份,其每一步“边缘化”,都恰似东方甄选“削藩”路径的生动缩影。
尤其当公司完成从0到1的突破(从新东方在线转型为东方甄选,实现GMV从0到20亿的跨越)后,“风险可控”与“故事可持续”成为资本更关注的核心议题:资本既需要公司证明业绩增长的稳定性,也需要看到其摆脱对个体的依赖,形成可复制的运营模式。
在这种叙事逻辑下,即便孙东旭曾是“救命恩人”,当他的管理风格与资本追求的“制度化、低风险”目标产生冲突时,“创始人让位于资本叙事”便成为必然选择。
这种选择的背后,本质是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迭代:在转型初期,需要孙东旭式的“铁腕操盘手”打破僵局,用个人能力推动公司破圈;而当公司进入稳定期,资本更倾向于通过制度化建设降低“个人风险”,确保业绩增长的可预测性。
只是东方甄选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未能平衡好“削藩”与“补位”的节奏,尤其是在削弱个人IP与核心管理者影响力的同时,未能及时搭建起替代体系,最终导致营收下滑与人才流失的双重挑战,而2025财年自营品的增长与盈利改善,或许正是公司在“阵痛”后找到的新平衡方向。
现在,资本市场正等待俞敏洪给出“第二次答案”。
短期看,东方甄选必须完成“三重降风险”:IP端,加快批量孵化垂类主播(如“明明”“YOYO”),以“去中心化”直播间矩阵对冲对董宇辉的依赖。
供应链端,收缩低周转SKU,将自营品数量控制在200个以内,同时引入京东、菜鸟等外部仓储系统,将库存周转天数压至40天以下。
平台端,与抖音重新谈判“年框”,争取更高佣金返还比例,并加快在淘宝、小红书开启多平台直播,降低对单一渠道的依赖。
中期看,东方甄选还需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俞敏洪在最新财报会上透露,公司正内测“会员制电商”,也就是用户缴纳199元年费,可享受自营品88折、每月免运费、溯源直播等权益,试图以Costco模式锁定高复购用户。
此外,东方甄选已成立“文旅直播事业部”,计划将直播间搬至黑龙江五常、云南普洱等产地,用“溯源+文旅”拉高溢价,复制“知识带货”2.0版本。
长期看,东方甄选必须明确“新东方的灵魂到底是什么”:若答案是“教育”,则直播仅是流量入口,真正终局或为“农业学院+电商培训+品牌孵化”的To B服务。
若答案是“消费”,则需引入战略投资者(如中粮、字节跳动),以资本换时间,快速搭建全渠道品牌矩阵。
无论选择哪条路,俞敏洪都需再次证明:新东方的“文艺复兴”,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续集,而是企业组织完成自我迭代的成人礼。
孙东旭的离开,或许正是这场成人礼的“剪彩”,剪断的是创始时代的脐带,放飞的将是东方甄选真正的系统化能力。
东方甄选的未来,取决于能否跨越“流量重构、供应链深化、会员体系突破”三大关隘。
流量层面,头部主播敬文、顿顿相继离职,暴露公司人才留存机制的短板,若无法建立新的流量聚合模式,再优质的自营品也难触达用户。
供应链层面,尽管自营品占比已达四成,但相较于山姆的全球选品与品控能力,其732款产品仍需优化迭代,且需解决生鲜品类的履约成本难题。
会员体系是关键突破口,目前26.43万的会员数与山姆数千万规模相去甚远,199元年费对应的消费频次和客单价尚未形成用户粘性,俞敏洪亲自下场推广虽显决心,但需避免重蹈流量依赖的覆辙。
若能将产品优势转化为会员忠诚度,将私域渠道打造成稳定流量池,东方甄选或能走出“失去双将”的阴影;反之,若战略执行不力,其“线上山姆”的定位或将沦为空中楼阁,最终在直播电商的激烈竞争中边缘化。
无论如何,市场或许不会再给俞敏洪“半年翻36倍”的奇迹,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可能要在放大镜下稳步前行。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不慌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