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渐起,立冬悄然而至。人们以为万物敛藏的时节里,地处云贵高原的威宁县静静孕育着一场丰收。一朵朵小小的菌菇,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而贵阳银行也以全周期的温暖陪伴,护航产业“向暖而行”,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诉说着“点菌成金”的动人故事。
清晨,贵阳银行威宁支行市场部经理苏旺走进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针菇种植基地开展贷后回访。“苏经理,你看这茬金针菇,品相多好,刚采摘就被预订了!”公司人事行政经理祖伟一边带领苏旺参观,一边指着包装车间里的流水线做介绍。
眼下,车间内一番暖意融融的景象——菌架上的金针菇舒展菌盖,戴着手套的工人们娴熟地将传输带上的新鲜金针菇进行挑拣,剔除不合格的部分,将剩余的称重后装进包装袋。采菇、分拣、称重、装箱,流水线不停运转,每个环节有条不紊。
“这里是最后一道工序,我们生产的金针菇、香菇主要销往西南地区,还出口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地,成为众多消费者餐桌上的美味。”看着眼前红红火火的忙碌景象,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事行政经理祖伟的脸上满是自豪。
小小的菌菇,不仅端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更成为威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成立于2015年的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工厂。目前全面建设完成日产100吨香菇、日产220吨金针菇和日产60吨杏鲍菇共三个项目,年产食用菌10万吨以上,年产值4亿元,吸纳就业4000人,人均工资4500元以上,其中超过一半是脱贫户。
“公司对生产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和品质都有严格要求,全过程无污染、无添加,目前我们的食用菌已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祖伟说。
作为工厂化食用菌行业的领头羊,威宁雪榕公司的“底气”藏在细节里:公司在菌种、工艺、设备、培养基配方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共获得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形成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如今的红火的景象,让祖伟感慨万千。“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感谢贵阳银行在我们起步时给予的支持。”
产业的“破茧成蝶”,始于2017年的一次“双向奔赴”。这背后,是贵阳银行从项目初期到发展壮大的全程陪伴,从定制方案到优化服务的精准赋能。让小菌菇长成大产业,为当地群众撑起了一把“冬日增收伞”。
当年,雪榕公司计划在威宁布局食用菌项目建设,却面临资金短缺难题。“基地建设、设备采购、前期研发等都得花大价钱,资金跟不上,项目就只能搁浅。”祖伟回忆道。
贵阳银行威宁支行在走访中得知企业难题后,没有简单套用传统贷款模式,而是选派业务骨干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多次深入项目选址地调研,详细了解食用菌生长周期、市场前景、成本收益等情况,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优化审批流程,及时为企业发放扶贫产业子基金4.3亿元,为项目落地按下“加速键”。
“贵阳银行的资金支持,让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快。”祖伟感慨道,有了资金的“加持”,企业迅速启动项目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智能温控大棚、自动化生产线等陆续建成,很快实现规模化生产。后续,贵阳银行又持续跟进支持:2019年发放1600万元项目贷款,用于升级生产设备;2022年发放1680万元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助力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
截至目前,贵阳银行威宁支行累计向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放资金达4.628亿元,全程陪伴企业从“落地生根”到“枝繁叶茂”。
如今,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省、市就业扶贫带动标杆型企业,先后荣获“贵州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贵州省十大千亿级生态特色食品高成长型企业”“贵州省重点龙头企业”“省级食用菌废料综合利用基地”等多项荣誉。
立冬虽寒,却藏不住产业发展的生机。在威宁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温室大棚里的菌菇仍在悄悄生长,流水线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运输车辆满载新鲜菌菇驶向远方。贵阳银行的金融源泉正持续浇灌,让小菌菇不断撑开“致富伞”,书写着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温暖故事,让这儿的冬天因产业的兴旺而愈发暖意融融。(贵阳银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