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11月5日,贵州省投资规模最大的 500 千伏金海湖输变电工程在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正式启动投运。这座毕节市首座 500 千伏智能变电站,不仅将为 200 万户家庭提供稳定可靠的全年用电保障,更织密了黔西北地区电力骨干网,为 “黔电送粤” 清洁能源外送通道打通了关键节点。从理论图知道实战调试,公司调试研究院青年员工用自己的专业与汗水,为贵州电网“超级工程”的顺利投运保驾护航,写下了属于他们的青春足迹。
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在学校实验室里,我们接触的都是模型和小型设备,第一次站在500千伏GIS设备前,看着绵延数十米的银色管道,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电网的‘主动脉’。”新员工陈林豪回忆起第一次参与现场调试时的情景。对他们而言,金海湖变电站不仅是一个建设项目,更是一个巨大的实践课堂。
“记得第一次参与220千伏CT回路一次升流测试时,我的手都在发抖。”新员工赵泊钧笑着说,“雷师傅拍拍我的肩膀说,‘别紧张,调试工作就像医生看病,要胆大心细,每一个数据都是诊断设备健康的依据’。”
在调试中锤炼真功夫
500 千伏智能变电站的调试工作,堪称电力工程领域的 “精细活”—— 技术标准严苛、安全责任重大。为啃下这块 “硬骨头”,贵州送变电试验研究院精选青年技术骨干组建专业调试队伍,同步成立 “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以老带新,对站内的主要设备进行逐项调试。
“调试工作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责任与担当,就像设备的‘全身体检’,任何细微的异常都不能放过。”班长指着正在进行的35千伏一次升流试验说。
从最简单的绝缘电阻测试,到复杂的保护装置整组试验;从常规的开关设备机械特性调试,到故障录波器的分析判断......在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青年员工逐渐掌握了各种调试技能,有时候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数据,加班到深夜也要重新测试。
调试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保护装置联动试验中,遇到了线路保护与断路器之间的配合始终存在毫秒级的偏差的棘手问题。“就是这几十毫秒的差距,可能在故障发生时导致保护不能正确动作。”技术负责人徐世霖解释道。
最终,他们组织反复检查回路、测试装置,最后发现是一个参数设置问题。参与问题解决全过程的新员工刘小波感慨道:“这次经历让我明白,调试工作需要的不仅是按部就班地执行试验方案,更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参与者到贡献者
夜幕降临,金海湖变电站的灯光亮起,犹如黔西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年轻的调试人员仍在设备间穿梭,进行着最后的校验工作。随着调试工作的深入,新员工们逐渐从辅助角色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开始独立负责某些单元的调试工作,参与编写调试报告,提出改进建议,这种成长是实实在在的。
随着金海湖输变电工程的正式投运,“乌撒变-金海湖变- 奢香变” 的能源输送大通道全面贯通。这条绿色能源动脉,不仅为毕节地区清洁能源消纳提供了坚实支撑,更让黔西北地区的电力供应能力实现质的飞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对于贵州送变电公司的青年员工们来说,这段攻坚岁月更是一段珍贵的成长旅程。从图纸解读到现场实操,从协同配合到独立攻坚,他们在一线实战中褪去青涩、练就硬功,一条属于电力青年的成长快车道已然铺就。
未来,这群扎根一线的年轻人,将继续以变电站为课堂、以设备为教材,用专业与坚守守护这条绿色能源动脉的安全稳定运行,在服务贵州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奋进篇章!(赵泊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