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永胜被官媒誉为“马背上的法官”。网络截图)
当内鬼与权力勾结,当法律程序被异化成抢劫的工具,当法官从法律的守护者沦为利益的“保护伞”,再坚固的国有资产,也只是一块可以随意分割的肥肉。
撰文|燕十三
出品|有戏
这个故事很冷。
冷到你怀疑它是否真的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它无关高科技,无关金融战,它就是一场最古典、最赤裸的“围猎”,一场以法律为掩护、由内鬼外援协同主演的国有资产解体剧。
故事的中心是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的亿诚公司,一家带着45%国资背景的能源企业。
主角有两位:一位是被官媒赞誉为“马背上的法官”的白永胜,另一位是趁火打劫的前矿长祭福兴。
他们的作品,是一份令人瞠目结舌的战绩表:
35战皆败。
![]()
(关联报道请扫码阅读。)
这不是世界杯上的阿根廷,这是亿诚公司在白法官手里,35起民事案件的判决结果。无一例外,全部败诉。
这份完美的失败纪录,已经不是一句简单的“审判不公”能够概括的了。它是一种精准的、带着程序冷暴力的“定制”。它证明的不是亿诚公司多灾多难,而是某些人对法律工具的驾驭能力,已臻化境。
1、法律送达:高级的“你被静音了”
一起案件要能生效,首先得让被告知道。这是法治社会的常识,也是程序正义的底线。但在扎鲁特旗,这条底线被白法官玩出了高级感。
亿诚公司因刑事案被查封,停产停工,高管无法入内。此时,白法官明知公司有固定的联系人和代理人,却偏偏将关键的开庭材料,送达给了“滞留矿区的个人”——前矿长祭福兴。
祭福兴是谁?是被指控“持续侵害亿诚公司合法权益”的内鬼。他当面告诉法官:我不能代表公司。
但白法官坚持要送,并成功“送达”。
这种行为,不是疏忽,不是失误,而是精准打击。这就像你给一个已经被你拉黑的仇人发重要文件,然后坚持说“送达有效”。
在程序上,这叫“虚假送达”;
在现实中,这叫“你被静音了,挨打不许还嘴”。
亿诚公司缺席了,然后挨了闷棍。
前七个案件,35万元就这样轻松被判赔。更讽刺的是,因为这七个“样板戏”的成功,白法官顺理成章地以“同案同判”的司法逻辑,将后续27个案件也依葫芦画瓢,继续扩大战果。
法律,在这里不再是伸张正义的武器,而是被内鬼和法官默契配合,将国有资产从法律保护中剥离出去的、最高级的“静音键”。
2、在警察查封的矿区里种树:魔幻现实主义的顶流
如果说虚假送达是程序上的冷暴力,那么对证据的“盲目采信”,就是实体上的癫狂。
报道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桥段,出现在巴林左旗森园林木种苗有限责任公司诉亿诚公司的合同纠纷案。原告称,在矿区为亿诚公司实施了“绿化工程”。法官判决亿诚公司败诉,需支付158万余元。
问题来了:亿诚公司自2020年12月起,因涉刑事案件被全面查封,停产停工。矿区设备和场所,都被公安机关贴上了封条。
请问,在公安机关的眼皮子底下,在被贴上封条的犯罪现场,谁有能力,又有胆量,去开展一项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耗资百万的“绿化工程”?这不叫施工,这叫“黑色幽默”。
更荒谬的是,举报信称,白永胜法官亲自到矿区找祭福兴“送达”时,明明可以一眼看到矿区内停产和查封的现状,却仍坚持认定绿化工程已经实际施工。
他看到了查封的封条,却选择性地相信了绿化。他看到了停滞的国有资产,却看到了茁壮成长的诉讼。
这哪里还是法官?
这是中国版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以法庭为舞台,创造了“在警察的凝视下种树”这一行为艺术。
3、五次调卷受阻:公正只需要跑过时效
直到判决进入执行、账户被划扣,亿诚公司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判赔了几千万元。他们惊慌失措地去法院申请调取卷宗,想看看自己是怎么死的。
接着,迎来了又一轮带着权力傲慢的冷遇:调卷申请,先后五次遭到白永胜法官的阻挠。
第一次,不行,要见到法定代表人。
第二次,法定代表人来了,不行,你得先签一份“针对亿诚公司现涉及及未来可能涉及的所有案件或事件”的《送达地址确认书》。
这是什么?这不是调卷,这是逼签一份未来的“卖身契”和“放弃程序抗辩权声明书”。公司拒绝。
第三、四、五次,继续重复:
不见负责人,不签字,就别想看卷宗。
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摆在面前:如果判决确实合法、程序确实公正,白永胜法官为何要如此极力阻挠当事人调阅卷宗?
答案很简单:时间。
判决已近22个月,上诉期与再审期限早已失效。白法官用五次傲慢的拒绝,完美地拖延了时间,用合法的程序外衣,为不合法的判决争取了最后的安全期。
他没有高声怒骂,没有粗暴拒绝,他只是用一套繁琐、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将当事人死死地卡在司法体系的门外。
他不是在审案,他是在掐表。
4、鉴定程序:法庭成了导演的片场
在鑫昊公司诉亿诚公司的案件中,白法官对程序的突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原告提交的证据全是单方制作,缺乏合同约定的验收流程和必要签字。亿诚公司律师明确抗辩材料不合法,不具备鉴定条件。但白法官坚持准许鉴定。
第一次鉴定机构(内蒙古政研绩效评价咨询有限公司)进场后,实地勘验,明确载明“现场不具备测量条件”,并指出原告材料不符合鉴定程序,拒绝后续鉴定。
第一次失败,白法官没有依法纠正,而是立刻启动了第二次鉴定。
这就像第一次手术失败,医生不反思,立刻找来第二个医生,坚持在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情况下,继续推进。这是对专业精神的蔑视,也是对法律底线的践踏。
更荒唐的是,第二次鉴定报告出来后,原告主张的工程款从93万元骤增至184万元,数据直接翻倍。法官在庭审中,多次打断亿诚公司专家辅助人对鉴定人的当庭质询。
等到下次开庭,鉴定人干脆不出庭了,白法官又强行要求书面交质询问题,让鉴定人准备答复。
法庭审理的核心是质证,而质证的最高形式是当庭质询。白法官的操作,彻底将法庭变成了他一个人的片场,他充当了导演、制片人和场务,只允许有利于他的台词出现。程序正义,被他亲手拧断了脖子。
5、一个国资矿区的“私家乐园”
白法官的程序配合,最终成就了祭福兴的“私家王国”梦。趁着矿区被查封、公司被“静音”之际,祭福兴完成了从前矿长到“占山为王”的完美进化。
他截留公司文件,阻止员工进入,导致亿诚公司税务断档、保险中断,最终被申请破产重整。
他做的更是一笔笔教科书级别的“国有资产蒸发术”:
1. 煤炭蒸发: 查封时约5万吨,市值1681万元。一年半后拍卖时,消失了3.4万吨,损失逾1299万元。
2. 煤焦油蒸发: 伙同他人,将公司储罐和油水池的500多吨煤焦油,蒸烤、切割、装袋,盗卖。市值近300万元。
3. 物资蒸发: 19万余项低值易耗品和零件,消失了18.9万件。
这些资产,性质上属于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即国家财产。
而这出解体剧的高潮,发生在亿诚公司员工时隔四年再次进入矿区时。他们看到昔日的国有控股企业,已被霸占成了:养牛放羊的私人牧场。
这是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在现代法律程序和一张张盖着法院大印的判决书掩护下,一座原本属于国家的现代化矿山,退化成了一片私人的原始牧场。这哪里是司法审判?这是对国有财产的逆向进化。
6、那匹在马背上迷路的公正
“马背上的法官”的称号,本该象征着公正的脚步能跨越山河,将法律精神带到最偏远的角落。
但在扎鲁特旗,这个称号似乎成了一个高悬的讽刺:他不仅没有带来公正,反而将公正丢在了马背上,带着它在程序和实体中一路狂奔,直奔“私家乐园”的终点。
35连败,这个数字是刺眼的,它绝不是巧合,而是协同作用的量化结果。它清楚地告诉我们:
当内鬼与权力勾结,当法律程序被异化成抢劫的工具,当法官从法律的守护者沦为利益的“保护伞”,再坚固的国有资产,也只是一块可以随意分割的肥肉。
亿诚公司负责人说,他们现在维护的不是自己的财产,而是国家财产权益和公平正义。
这话说得沉重,也足够悲凉。因为他们现在对抗的,已经不是一两个不法分子,而是一整套被“内化”和“私人化”的司法机器。他们呼吁社会征集线索,悬赏捉贼,这本身就是对司法失灵最响亮的哭诉。
我们所希望的,不过是能看到那匹带着公正的马,能够掉转头,从那片养牛放羊的“私家乐园”中,重新踏上依法治国的正途。
在此之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35个案件的败诉,绝不是亿诚公司的结局,而是某些人走向清算的开场锣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