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转自: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没想到存档全程都能网上办,太方便了!”刚在北京互联网企业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李同学,通过“北京人社”App完成存档后难掩惊喜。
6月以来,北京市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开展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接收服务专项行动,通过政策引导、数字赋能、全域协同服务机制,已接收毕业生档案4.8万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筑牢档案保障。
政策精准导航 破解转递困惑
为解答高校毕业生关于“档案去哪儿”“怎么转”的疑惑,北京市提前启动专项行动,以政策宣介和流程优化为抓手,制作接转流程“长图”与宣传短视频,通过校园宣讲、公众号推送等渠道广泛宣传解读政策。举办“毕业了,我的档案怎么办?”直播,通过流程展示、案例剖析方式为高校毕业生答疑解惑,吸引近6万人次观看,让档案政策和服务深入人心。
云端服务提速 告别奔波之苦
数字信息技术为北京市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服务注入强劲动力,使档案数据实现“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共用”,服务实现“线上办、跨省通办”。档案寄达北京市、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会自动发送短信提醒,高校毕业生只需登录北京市人社局官网、“北京人社”微信公众号或App,进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服务”专区,在线上提交材料,审核通过后即可完成存档,全程无需跑腿。
目前,北京市依托数字化档案开展线上服务已成为常态,显著提升窗口服务效率与便利度,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全域协同发力 彰显服务温度
北京市加强统筹,集中市、区力量保障毕业生档案顺畅转接,构建“上下联动、全域覆盖”的服务格局;深化与教育部门、高校协作,指导毕业生规范填写档案转递单,提高档案转递精准度。
朝阳区上线“云窗”导办服务,以动画图示演示流程;设立招聘会驻场答疑点;实行档案接收容缺受理,昼夜轮值实现档案“当日清”。海淀区持续打造“档案无忧”服务品牌;与高校建立档案转递质量反馈机制;通州区联动多所高校推广档案服务“掌上办”,全方位织密档案安全、高效、便捷服务保障网。
高效服务背后,是直抵人心的温情。今年7月,海淀区接到应届毕业生陈同学电话。陈同学当天下午就要入职,急需办理档案手续。工作人员在上午刚刚寄到的500余份档案中手工翻查,很快找到档案并迅速办结档案手续,解了陈同学的燃眉之急。
档案审核环节同样暖心。东城区发现有毕业生档案缺少关键材料,主动联系毕业生毕业院校核实情况、补办材料,用专业、贴心的服务维护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权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