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陶朔
“医生,我父亲今天下午还在打苞谷,晚上开始喘不上气,现在怎么都喊不应,求求你快救救他吧!”10月28日晚上7时许,伴随呼啸的警笛声划破寂静的长空,一名老年男性被救护车紧急接回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急诊科,患者意识模糊,口唇发绀,呼吸急促。
“患者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已降至60%!”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顺利插管启动呼吸机辅助呼吸,发现患者气道压力异常增高,呼吸机无法提供足够的潮气量,即使吸入100%浓度的纯氧,患者氧饱和度仍不理想——这绝对不是普通的肺炎。为了接下来的抢救有的放矢,立刻联系CT室开辟绿色通道,由急诊科医护携带转运呼吸机护送病人进行肺部CT影像检查。
检查结果让医生们皱起了眉头:胸部CT显示双肺大面积弥漫性病变(白肺)伴有肺水肿和间质炎性浸润,血常规提示严重炎症反应,但常规抗生素治疗几乎无效。
ICU的生命保卫战
患者被紧急转入ICU给予高级生命支持,然而患者各项指标仍极不稳定,几度徘徊在生死边缘,危急时刻管床医师陶朔深夜拨通了重症专家吕化院长的电话,简明扼要地病情汇报后,电话那头传来沙哑却毫不迟疑的声音——“该患者是真菌感染引发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性极大”。正是多年的重症救治经验迅速作出的判断为接下来患者的持续抢救明确了方向,ICU医护团队遵照指导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精确调整呼吸机参数,同时进行积极的抗真菌治疗,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抢救工作仍在紧张有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药物在微量泵的控制下以精准剂量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患者体内,终于在患者入院4个小时后,原本充斥着呼吸机、监护仪等各种设备报警声的ICU病区逐渐安静下来,患者心率、血压、氧饱和、潮气量等指标稳定,治疗有效,初步抢救成功!(后续检验科同事陆续回报危急值:G实验强阳性痰培养见丝状真菌,再次证实了真菌感染引发ARDS的判断)。
中西医结合的奇迹
“患者病情极其危重,需要多管齐下。”ICU医护团队不仅使用了针对性强的抗真菌药物,还结合中药辅助治疗,扶正祛邪,调节机体免疫功能。ICU的灯永远亮着,不分昼夜的守护,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拼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意志与同理心。他们理解门外的每一次踱步,每一双红肿的眼睛。他们守护的不只是一个生理指标不断变化的躯体,更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构成这片守护的,就是这些重复了千万次的动作:查看瞳孔反应、吸痰、调整呼吸机参数、更换液体……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是“再坚持一下,再争取一秒”的信念,只为给陌生人的生命争取一个可能的明天。
第3天,患者肺功能开始出现改善迹象;
第5天,呼吸机参数得以下调;
第6天,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
“感谢你们给了我父亲第二次生命。”患者苏醒后第一次家属探视患者女儿的话让所有在场人员动容。
康复之路
脱离危险后,康复科早期介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肢体康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在恢复期显示出独特优势,中药调理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患者肺功能恢复速度超出预期。
吕化院长在ICU教学查房后总结:“真菌性肺炎合并ARDS,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这次抢救成功得益于急诊科早期识别、快速反应,ICU的精细化管理,医技科室的密切配合,不仅展现了我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更彰显了医护团队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职业精神,充分发挥了我院多学科协作的优势。”从现代医学到传统中医,每一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全体医护的不懈坚持不言放弃,最终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目前,患者已转入普通病房,正在进一步康复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