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医疗体系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其庞大规模和高效运转脱颖而出。
这家医院起源于1928年9月,当时作为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在开封成立,初期仅设几间诊室,服务周边民众。
历经多次更名和迁址,1958年移至郑州,逐步扩展为综合性医疗机构。医院的成长与中国医疗事业同步,体现了国家对卫生健康的重视与投入。
![]()
医院占地广阔,涵盖五个院区,总建筑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员工总数达一万五千多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占绝大多数。
临床医技学部设置齐全,配备高端设备如螺旋CT四十台、核磁共振仪三十七台。这些资源支撑了医院的日常运作,确保诊疗覆盖多个专科领域。
![]()
门诊量是医院实力的直接体现。
2023年,年门诊总量约九百三十八万人次,日均四点四七万人次,位居全国首位。高峰期单日接诊可超四万人,甚至接近五万人次。
这种规模源于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的现实需求,以及医院在中原地区的辐射作用。患者多从周边省份前来,寻求专科治疗。
收入数据同样引人注目。2021年,医院总收入二百一十八点七八亿元,平均月入十八亿元,日均六千万元。
![]()
其中,事业收入占八成五,财政拨款仅四成半,其他收入一成。这反映了医院的自给自足能力,同时也凸显了医疗服务的市场化特征。
医院的扩张路径清晰。从2008年的六点八亿元营收起步,到2021年突破二百亿元,病床数一度超过一万张,年手术量逾三十五万台。
这种增长得益于持续并购和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先后整合周边医疗机构,形成多院区格局,提升了整体容量。
器官移植技术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河南省,医院独家掌握心脏、肾脏、肝脏等多项移植资质。移植团队积累丰富经验,年完成数百例手术,成功率居高。这不仅吸引了省内外患者,还推动了相关科研进展。
![]()
然而,高收入引发社会争议。
2022年9月,决算报表公布后,网上议论医院是否偏离公益本质。有人指出,收入主要来自患者支出,体现了“看病贵”的问题。
医院回应称,总收入虽高,但支出同步庞大,二百零八点三四亿元用于设备维护、药品采购和人力成本,最终结余有限。
设备维护开销巨大。高端仪器需定期检修,进口部件价格不菲。药品消耗日均上万单,特殊药物采购更占大头。员工福利和培训也需持续投入,以保持团队素质。
![]()
床位紧张是另一挑战。尽管床位多达一万多张,仍常出现加床现象。这促使医院不断扩建,但也暴露资源分配不均。医院通过优化流程,如增加预约系统,缓解压力。
交通便利增强了医院吸引力。郑州位居交通枢纽,高铁网络连接多省,患者出行便捷。这与医院的区位优势相结合,形成就医首选。
人才引进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医院与高校合作,培养年轻医生,同时吸引国内外专家。团队结构优化,确保专科深度。
2024年,医院年门诊量超九百八十万人次,手术四十六万台,继续领跑全国。床位一度达一万二千四百张,体现了规模效应。
![]()
进入2025年,医院迎来重大改革。10月,公布方案,缩减普通病种床位三千一百张,总床位控制在七千五百张。西院区取消医疗功能,转为医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中心。这一调整旨在提升质量,聚焦高端医疗。
预算方面,2025年上半年收入一二五点八五亿元,较上年略降,反映改革影响。但医院坚持服务导向,推动AI医疗应用,如引入智能影像平台,提高诊断效率。
当前,医院作为中原医疗支柱,继续服务亿万民众。规模虽调整,但影响力不减。年收入仍维持百亿级,门诊量全国前列。
医院的历史与现实交织,展现了中国医疗从起步到腾飞的轨迹。面对挑战,改革指向可持续发展,确保公益属性。
未来,医院将注重智慧医疗,整合大数据,提升患者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