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今年53岁,家住北方,每年一到冬天,总觉得比平时更容易疲倦,还经常手脚冰凉,晚上睡觉时不知不觉间就蹬掉了被子。
她的闺蜜李姐最近却神采奕奕,双颊红润,精神状态好得让人羡慕。有天聚会上,王阿姨忍不住问:“李姐,你家是不是提前供暖啦?
怎么你整个人都不怕冷、还这精神!”李姐微笑着摇头:“其实我最近多补充了一种小小的营养素,维生素B12。”王阿姨一听更疑惑了。
![]()
难道普通的维生素,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变化吗?每逢寒冬,很多人抱怨“乏力”“手脚冰凉”“记忆力下降”,不少中老年朋友更担心这是衰老的信号。
但你或许想不到,有研究发现,只需科学补充维生素B12,短短2个月内,身体可能会出现三大积极变化。这是偶然吗?还是有科学依据?
为什么冬天尤其要关注B12?到底能带来哪些真实的改善?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揭开“冬天补B12背后的健康密码”,第三个变化,很多人都忽视了。现在开始也不晚,一起来看。
![]()
维生素B12冬季作用盘点:科学解释你可能不知道的影响
多人以为维生素B12只在营养不良时才需要,其实冬天尤为关键。
哈佛大学医学院曾在一项涉及5400名60岁以上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B12缺乏的发生率在东北、华北等寒冷地区高出22.9%,主要原因是冬季饮食结构变化,动物性食物摄入下降,胃肠吸收功能减弱。
B12在人体内扮演着制造红细胞、维持神经系统健康、提升新陈代谢三大角色。
一旦摄入不足,容易造成细胞供氧降低、神经传导减慢、体内能量生成障碍,结果就是乏力、记忆力下滑、畏冷怕寒等现象加重。
中国营养学会明确指出,中老年人每日至少应保证2.4微克B12摄入,而数据现实却有38%的人群达不到这一标准。
![]()
研究还表明,B12能协同B6、叶酸,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管硬化“元凶”之一),冬季该指标上升风险高达1.6倍,补充B12利于心脑血管防护。
现在你明白,不是只有贫血的人才需要B12,身体一些“小信号”其实预示着它的缺席。
坚持2个月补B12,身体或会经历的3大变化
不可忽视的是体力与抗寒耐力同步提升。
一项发表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追踪数据显示,连续2个月补充B12的中老年人,日常疲劳感下降约21.7%,主观抗冷感提升17.4%。
B12能促进红细胞生成,改善氧气运输,很多人描述“走路更有劲了,穿得薄点也不怕冷”。
神经系统和记忆力会有显著改善。近期暨南大学营养学系的临床对照实验,给65岁老年人补充B12、B6联合方案,2个月内记忆力测试成绩平均提升13%,失眠和手麻率下降23.3%。
![]()
原理在于,B12参与髓鞘修复,让“神经传导像换新电线一样顺畅”。
最后,是很多人不曾关注的心血管健康隐秘变化。补充B12后,部分高同型半胱氨酸者血管弹性得到改善,男性群体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下降约8.8%。
《中国心血管健康研究》也提到:B12联合B组维生素能显著降低血液粘稠度,辅助控制高血压,防止冬季血管“结冰”事故。
这三大改善,有的你可能已经听过,但第一个和第三个你未必重视,尤其是心血管的“隐形保护”,往往等到出问题才警觉。现在调整,远比等身体报警要划算得多。
![]()
怎么补?实用建议3招带你科学“吃B12”
很多人想直接买维生素片,其实饮食调整才是基础。动物肝脏、蛋黄、牛奶、贝类,每周摄入2-3次动物性食材已可满足日常所需。
如果饮食有限,挑选正规药厂生产的B12补剂,每日剂量不超2.4微克。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随着年龄增长,胃酸分泌减少会影响B12吸收。故建议餐间补充,更利于消化吸收。慢性胃炎、长期服用抗酸药、素食者可根据医嘱适当加量。
别忘记,补充B12最好搭配叶酸、维B6等“B族兄弟”,协同作用效果更好。
最后,“补”不能一蹴而就。尤其冬季,建议连续补充2个月为一疗程,中间配合适量运动、早睡早起,这样身体小循环才会真正转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