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孟州市城伯镇:深耕良种产业沃土 打造现代农业强镇

0
分享至

来源:焦作日报




2025年11月7日《焦作晚报》B10版

孟州市城伯镇:

深耕良种产业沃土 打造现代农业强镇

良种被誉为现代农业的“芯片”。

在孟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城伯镇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推动良种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科技赋能、龙头引领、串珠成链、联农带农等各项举措,进一步推动良种产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全镇良种繁育面积突破2.2万亩,年推广优质小麦种子3250万公斤,辐射带动黄淮海地区8万亩农田,种业全产业链产值达2.97亿元。

科技赋能筑根基

让良种扎根沃土

在城伯镇的广袤田野上,科技创新正悄然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在河南先耕农业的现代化实验室里,高速冷冻离心机、PCR扩增仪等先进设备正在运转。团队集成“常规定量育种+分子聚合育种+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建立20亩超高产攻关田,研发出“宽幅宽窄行精播栽培法”和“N肥后移技术”,提高品种的抗病和抗逆性。目前,企业年均科研投入超200万元,拥有育种试验田500余亩,审定品种涵盖小麦、玉米、花生等品类,其中9个品种进入国家级、省级区域试验。

通过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机构的深度合作和数年积累,先耕农业已构建起“自有种质资源库+联合攻关平台”体系:储备小麦种质资源1696份、玉米812份,企业年均推新品种20余个,形成“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推广一代”的梯次发展格局。2024年,孟原1号、Y9918小麦品种实测亩产达800公斤,2025年主持选育的先耕608玉米品种目前已完成国审公示。目前,全镇种业企业共拥有专利8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项,彰显出强大的科技竞争力。

龙头引领聚合力

让产业更具规模

在城伯镇,龙头企业如同强劲引擎,带动产业链条全速运转。河南先耕农业年加工能力达1000万公斤,与麦丰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紧密协作,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麦丰合作社作为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依托河南省农科院、秋乐种业、中国种子集团等上线单位,引进优良小麦品种,建设规模化小麦繁种基地,与广大繁种农户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包衣、统一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综合病虫害防治、统一去杂去劣、统一回收贮藏、统一加工销售等“八统一”生产加工销售模式,保证繁育的小麦种子量高质优。

“我们的种子就像工业品一样标准化生产。”麦丰合作社理事长张胜利自豪地说。麦丰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保险兜底等机制,合作社与农户形成命运共同体。据测算,麦丰合作社5万亩高标准小麦种子繁育基地每年产出优质小麦种子2500余万公斤,小麦亩增产80公斤,每年带动生产基地农户增收3000多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合作社与河南省农科院共建的“孟州科研及配送中心”,已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品种展示窗口,每年吸引全国专家学者前来考察。

串珠成链巧布局

让品牌更加鲜活

在康荣面业的加工车间,一粒粒小麦经过研磨、筛分,变身特精粉、面条粉等产品。“我们与先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麦丰种业有限公司等周边多家合作社合作,年加工小麦能有6万多吨,农户存粮还能享受‘增值服务’。”康荣面业负责人胡雁算了一笔账:农户存粮可享每月每公斤加价2分钱,每年至少增收10%,企业则稳定了原料供应。这种“订单+增值”模式,让城伯镇及周边40多家合作社搭上“致富快车”。

特色品牌矩阵也在悄然崛起。“城伯糯玉米”香飘长三角,“后姚阳光玫瑰”挂满枝头,中药材加工项目对接亳州药企……全镇形成“东粮西果南药北菜”产业布局,年产值8000万元的特色农业带,让土地生金。“腾笼换鸟”激活沉睡资源。2024年以来,通过盘活闲置厂房132亩,城伯镇引进淀粉加工、复合肥生产项目,构建起“粮食加工—副产物利用—新型肥料”的循环经济链条,这种模式既延伸了产业链,又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一子落而满盘活”。

联农带农促增收

让群众得到实惠

城伯镇的种业发展之路,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豫农家庭农场,65岁的王婶熟练操作无人机喷洒农药。她笑着说,跟着农场干,去年家里多挣了8000元。豫农家庭农场通过“四统一”管理模式(统一供种、供肥、管理、收购),代繁小麦3000亩,带动30余户农户,长年吸纳本地劳动力1200余人次,成为“家门口就业”的标杆示范。

土地流转释放更大红利。辖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131家,农民合作社17家,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土地托管”“订单农业+保险兜底”模式,全镇土地流转率达95%,8个村实现整村流转。2024年的“三清理三整治”行动,通过土地流转、集体资产租赁等举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18万元。河南先耕农业与村集体签订繁育协议,带动2500户农户户均增收2400元,麦丰合作社让68个行政村的农民分享到种业红利,这种“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真正实现了“一粒种子富裕一方百姓”。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种子研发到产业融合,城伯镇的种业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正如村民所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碗饭,端得稳稳当当!”城伯镇用一粒粒金种子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原文钊 通讯员 梁岚 报道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总值班:程红利   统 筹:王 鹏 郭子轩

责 编:拜利萍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李 洋   校 对:薛 莹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焦作日报 incentive-icons
焦作日报
焦作最权威的政经信息发布平台
22264文章数 98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