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杨瀚森频繁来往发展联盟和NBA,如果你了解中国球员的NBA征程就会发现:被下放发展联盟非但不是失败,反而是一条再正常不过的成长路径。要知道,几乎所有在NBA打过球的中国球员,都曾在这条“练级之路”上留下过足迹。
![]()
先来看看前辈们的G联赛成绩单:
巴特尔 - 曾经的降维打击04-05赛季,当时29岁的大巴为亨茨维尔飞翔队出战6场,交出场均14.3分、6个篮板的亮眼数据。作为中国三大长城之一,他在G联赛的内线统治力毋庸置疑。虽然年龄因素让他最终选择回归CBA,但这段经历证明了一点:在G联赛,中国球员完全有能力打出出色表现。
孙悦 - 全能后卫的试炼场作为史上唯一通过选秀进入NBA的亚洲控卫,孙悦在G联赛场均能贡献10.3分、3.5个篮板、3.5次助攻和2.2次抢断的全面数据。他的组织能力和防守意识在这里得到充分展现,唯一制约他的是投篮稳定性。这段经历让他后来在国家队稳坐主力后卫位置,其价值不言而喻。
易建联 - 短暂却惊艳的表演尽管阿联的G联赛之旅只有短短2场比赛,但他交出的数据堪称恐怖:场均23分、12个篮板和3次盖帽。这完全就是“大神下凡”级别的表现,也难怪小牛队火速将他召回。虽然他在NBA的发展未达预期,但这段经历证明:G联赛是球员找回状态、建立信心的最佳场所。
![]()
周琦 - 最值得参考的模板如今杨瀚森的处境,像极了当年的周琦。在被火箭队下放毒蛇队期间,周琦场均贡献11分、6.3个篮板和2.3次盖帽,攻防两端都展现出独特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在毒蛇队给周琦打替补的哈尔滕施泰因,如今已经成为雷霆队的重要轮换并收获总冠军——这就是G联赛,一个孕育奇迹的地方。
曾凡博 - 走过的路都算数小曾在点燃队的经历确实不算成功,场均只有3分、1.7个篮板和1次盖帽。但这段不太顺利的旅程同样宝贵——它让球员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为未来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为什么说杨瀚森该去G联赛?
首先,在开拓者这样的球队,一个新秀想在常规轮换中挤占位置难度极大。与其在NBA板凳席上虚度时光,不如在G联赛真刀真枪地比赛。
G联赛的竞争强度远超CBA。这里不仅有其他NBA球队的储备人才,还有许多在联盟边缘挣扎、为一份合同拼命的球员。在这种环境下磨练技术、适应美式篮球,价值不可估量。
![]()
最重要的是,从巴特尔到周琦,所有中国球员的G联赛经历都证明:这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让球员在相对宽松的环境里适应美国篮球,积累比赛经验,等待NBA的召唤。让我们给年轻人多一点耐心,相信这条前辈们走过的路,会引领他走向更远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