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4163 字
阅读时间约:7 分钟
本文章节:
01、张纯如:用生命揭露历史真相的英雄
02、特殊的家庭背景,令她的代入感更强
03、为何说她罹患的不是抑郁症?
04、如何避免张纯如式的悲剧重演?
01、张纯如:用生命揭露历史真相的英雄
21年前,2004年11月9日,一位值得所有中华儿女铭记的英雄,黯然陨落——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在车内开枪自杀,年仅36岁。
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全世界知道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1997年,张纯如出版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本书像一颗重磅炸弹,在西方世界激起了千层浪,因为在此之前,绝大多数西方人对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
为了完成这本书,张纯如花了整整3年,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搜集证据,还亲自走访了许多幸存者及其家属。
她几乎每天看着血腥残酷、触目惊心的暴行记录;
经常听着幸存者讲述令人毛骨悚然的回忆;
她承受了极大的痛苦,常常愤怒得发抖,夜不能寐。但她始终没有放弃。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赛尔曾说过,“忘记大屠杀,意味着二次屠杀”。
张纯如正是用她手中的笔,来阻止这段历史被遗忘。
书籍出版的那一天,张纯如终于为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发出了声音!
![]()
张纯如,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让全世界看到了这段可怕的历史,让厚颜无耻的日本政府在铁证面前,无地自容!
历史不容遗忘,国耻永刻心中,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永远记得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罪行!
可是,还原历史的过程严重损害了张纯如的心身健康。
据报道,她被诊断为所谓的抑郁症,最后带着痛苦和悲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张纯如是用生命揭露历史真相的英雄!
再过两天,就是张纯如逝世21周年纪念日。身为中国人,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她的勇气和付出。
不过,张纯如罹患的真的是抑郁症吗?不是!
从某个角度来说,她也是被侵华日军的暴行害死的,她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她真正罹患的是极其严重的PTSD!
02、特殊的家庭背景,令她的代入感更强
1968年,张纯如在美国出生。她没有亲身经历过南京大屠杀,可为什么她会如此坚定地要揭露这段历史?
这与她的家庭有着深刻的联系。
她的祖父张迺藩是民国时期的官员。网上有资料说,在南京沦陷前夕,张迺藩坚持在岗位上组织抗战、安置难民,一度与家人失去联系长达三个月。
她的外祖父母同样饱受战争之苦,为了逃离炮火,只好背井离乡,历尽艰险,甚至险些失散。
后来,张纯如一家人移居美国,但那段惨痛的历史,始终是家族记忆中无法抹去的疤痕。
因此,虽然张纯如在美国出生,但她从小就从父母口中,一遍遍地听祖辈在战争中所承受的苦难,尤其是南京大屠杀的惨状。
这样的家庭背景和熏陶,让她对这段历史格外敏感,更加无法容忍世界对它的遗忘!
为了揭示这段历史,张纯如放弃在美国优渥的生活,专程前往南京。
她翻阅了大量文章、图片、影像资料,南京大屠杀那些恐怖的画面直冲她的眼帘,深深地刻在她的脑子里、心里,一闭眼就会自动浮现,想逃都无处可逃。
![]()
张纯如,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带着相机,一个个地走访幸存者,记录下他们的面容与证言。
他们身上布满伤疤,有的甚至终身残疾。而且,能够活下来的人已属幸运,更多遇难者遭受的是砍头、肢解、活埋、奸杀、凌辱……
每一次听他们流着泪讲述往事,张纯如的内心就像经历了一场凌迟,煎熬无比,可她又必须进行下去。
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很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和历史故事,为了减少对大众的心理冲击,是经过了适当“净化”的。
比如今年上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因为要避免过多血腥暴力的画面,不得不拍得相对克制而保守,强调了人性中坚强、伟大的积极品格。
可真实历史中的侵华日军,他们的残忍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整整3年时间里,张纯如就是沉浸式地泡在这些黑暗且真实的历史里;
她几乎看不到人性的真善美,满眼全是过去日军的残忍、暴戾,是令人匪夷所思、头皮发麻的酷刑和折磨!
她完全无法接受,日军为何会如此残忍?人类怎么会如此残忍?战争为什么会扭曲了人性?
更让她愤慨的是,那些丧尽天良的战犯至今仍被供奉在靖国神社里,被日本人当做英雄!
在写作过程中,她常常痛苦得浑身发抖,长期失眠、做噩梦,体重下降,头发也大把大把地脱落。
她的祖辈是战争的亲历者,张纯如的代入感格外强烈,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场浩劫之中,直面生命的威胁。
虽然在现实中,她知道自己是安全的,但那份恐惧、耻辱与愤怒,在她心里挥之不去。
特殊的家庭背景与深植于心的爱国情怀,支撑着张纯如坚持完成了这本书。
但也正因如此,她的精神状态严重受损!她根本没法从那段骇人听闻的历史里走出来!
03、为何说她罹患的不是抑郁症?
张纯如离世后,她的母亲张盈盈公开透露,张纯如生前曾被诊断为抑郁症,并一直在接受治疗。
有消息指出,她在遵医嘱服用较大剂量的抗抑郁药物后,出现了严重副作用,甚至产生幻觉和自杀倾向。
张纯如长期生活在美国,她的所谓抑郁症是美国精神科医生给下的,这其实是误诊!
![]()
张纯如,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纯如真正罹患的是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因此引发了重度抑郁发作。
很多人以为,只有亲身经历过严重灾难的人,面临过生命威胁,才会罹患PTSD,比如地震、车祸、战争、海啸等等。
但其实,就算患者只是目睹或接触到严重的创伤事件,只要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就完全有可能罹患PTSD。
以下是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发布的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关于PTSD的诊断标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仔细浏览。
为了便于阅读,我们已对原文较长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总结、概括。
1、经历或反复接触创伤事件
患者可能亲身经历、目睹,或反复接触到威胁生命或身体完整的创伤性事件。
比如警察反复处理暴力案件,虽然未亲身经历、目睹,但也感到痛苦、愤怒。
2、反复回忆或梦见创伤情境
患者会不受控制地回想起或梦见创伤情景,感到极度恐惧、痛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与社交。
3、患者会极力避开任何可能引发创伤回忆的人、事、物或场景。
4、患者可能会对创伤细节的记忆模糊,持续对自我或外界产生负面、扭曲的看法,情绪长期处于低落、愤怒或愧疚中。
5、过度警觉,尤其在遇到与创伤相似的情境时,患者表现出异常紧张、易怒或失眠。
也就是说,张纯如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南京大屠杀,但是她不断深入地、反复地接触相关的资料、图像、幸存者,这几乎跟亲身经历、亲眼目睹没有区别!
这哪里是普通的抑郁?这是30万冤魂的哀嚎,这是生生撕扯的心理创伤!是侵华日军的南京大屠杀对她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
她难以控制地感到恐惧、低落、痛苦,并伴随失眠、噩梦、脱发,事实上,这就是典型的PTSD症状!
张纯如是在1995年开始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而PTSD早在1980年就被正式列入《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当时是第三版,也就是DSM-3)。
也就是说,那时早就有PTSD这个诊断了。
可是,张纯如找的精神科医生竟然误诊了,没识别出她罹患的其实是PTSD,所谓的“抑郁症”其实是PTSD继发的重度抑郁发作。
所以,虽然张纯如持续接受药物治疗,但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真正解决PTSD的病根,修复深层的心理创伤。
而且,美国的精神科医生在开药时,很可能忽略了亚裔人群的体质特点,用药剂量偏重,导致她出现强烈不良反应。
在长期痛苦的折磨下,在错误地认为自己康复无望的绝望下,张纯如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张纯如的悲剧,反映出国内外主流精神医学的巨大局限性——即便她生活在美国,家境优渥,能接触到全球顶尖的医疗资源,却依然未能得到真正有效的治疗。
![]()
国内外精神心理领域的“鄙视链”
不久前,美国斯坦福大学杰出的精神病学专家诺兰·威廉姆斯在42岁时自杀离世。
美国顶尖的精神医学专家却解决不了自己的精神心理问题,这是对国内外现有精神医学体系的巨大讽刺!
所以,如果孩子罹患了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及父母一定要意识到国内外主流精神医学的巨大局限性,不要把康复希望都寄托在主流精神科大夫身上。
患者和家属要深刻理解、真正掌握精神心理领域的“第一性原理”,学会从根源上修复患者遭受的心理创伤,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加快康复。
04、如何避免张纯如式的悲剧重演?
中华儿女历来不忘国耻,张纯如不是唯一一个勇敢地揭示历史真相的人,也有可能不是唯一一个因为记录历史而遭受PTSD的人。
前不久电影《731》热映,该电影的导演赵林山就面临着同样的风险。
《731》是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历史战争片,聚焦于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实施细菌战、进行反人类实验的残酷暴行。
这部电影在全球上映,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段被掩盖的历史。
赵林山在一次采访中说:“做好这件事,光有才华不够,还要有胆”,甚至坦言“有可能我是下一个张纯如”。
![]()
赵林山在采访中的发言,图片来源于网络
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感到一阵凄凉。
在拍摄之前,赵林山亲赴哈尔滨实地考察,查阅了8000多页档案,翻看了从日本运回的大量战地新闻与照片,深入挖掘历史真相。
和张纯如一样,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真实记录,他的内心承受了巨大的煎熬。
不排除,赵林山也因此罹患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出现了恐惧、压抑、失眠、噩梦等问题。
不过,和张纯如所处的时代相比,赵林山的处境稍好一些——今天的中国已经真正强大起来,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远超日本!
作为中国人,我们内心更有底气,也更有安全感。这种民族自信,或许能让他所受到的痛苦稍微减轻。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可能出现精神心理症状。
希望他和他的家人要加强觉察,并更加要意识到,这些症状都源于心理创伤;而心理创伤,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高效修复的。
只要心理创伤得到真正修复,不但PTSD可以痊愈,他甚至能在电影创作上走得更远。希望赵林山不会成为下一个张纯如!
不仅是张纯如和赵林山,希望所有追寻真相的勇士们——无论是历史研究者,还是纪实作家、记者——都务必善待自己的心灵,只不过,善良必须以强大起来为前提!尤其是面对曾经的侵华日军和现在的日本右翼政府!
一旦觉察自己形成了心理创伤,一定要想办法高效修复,别让悲剧再次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