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庭院内可不可以种树,在民间有争议。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这与当地的地理气候、当地条件、住宅建筑特点等有关。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明代冯梦龙创作的《喻世明言》第25卷中说:
“名谓南橘北枳,便分两等,乃风俗之不等也。”
这就是“南橘北枳”这句成语的出处。意思是说,事物因环境或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化。
《喻世明言》中的这句话,指的就是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会产生不同的风俗。民间也常说的“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其意思也是如此。
![]()
本期内容要解读的是农村一句传统俗语:“入门若见木中木,必定其家有涕哭”。此话正应了“南橘北枳”的“两等”不同风俗。
这话应该来源于我国古代一部分农村地区,是古人在住宅庭院内能否种树经验之谈,因此,在一些地方也被视为生活方面的俗语,至今仍然如此。
后来,这话被吸收到风水习俗之中,成为一句风水俗语,在民间被称为“风水口诀”。如今提到这句话时,因风水习俗在我国民间在古代的已深入人心,民间一般当成是风水俗语。而从事民间地理行业的一些人士,则将其视为“风水口诀”。
这句俗语中,比较难理解的是“木中木”。不同的地方,因当地地理气候、民居宅院的样式、建筑风格等因素不同,当地人对“木中木”的理解也不相同。
![]()
现在人们对“木中木”的理解,一般认为是指庭院中的树木很多,树木中生长树木,称为院中的树林。这话俗语也与另一句俗语“院中树一片,妻儿不相见”,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在表述上有所不同。
这种说法,一般是指那些可以在庭院种植乔木的地方,但是,灌木、花草花木和盆栽除外,只是不可种植太多的树木,更不能让树木成木。如北方地区的庭院及江南园林式庭院等。
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地区,因在庭院内不允许种植乔木,或者说,对种植树木有所禁忌,当地民间对这句俗语的理解就不同了。
一是指院大门和树木。过去民居庭院的大门,一般为木制,也就是木大门,因此,“木中木”中的第一个“木”字,指的是庭院围墙的木大门,第二个“木”字指庭院内的树木。
![]()
另外,旧时长江流域地区的农村庭院的围墙,有很大一部分是用竹木篱笆筑成,门也是木制门,“木中木”中的第一个“木”字,既指大门,也指竹篱巴墙。
为些地方的风俗,在庭院种植除果树外的其他树木,尤其是乔木,如果要种树木,也只能在庭院围墙外。
如果庭院属于开放式庭院,也就是没有庭院围墙,可以种植树木,但不可离房屋太近,更不能让树枝伸到屋檐之上。这就是我们在这些地方,很少看到有围墙的庭院内种植树木。
这些地方主要是长江中游及以南地区、西南地区,这些地方一年四季气候湿润,雨水较多,即使是晴天,树木上也会有很多的露水。
![]()
庭院内种树木,使院内的空气更潮湿,又不利于庭通风,容易使室内储存的粮食、放置的衣服、家具等,产生霉变,从而坏掉。再加上潮湿的地方容易生蚊虫和病毒,不利于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二是四合天井式庭院。这种庭院通常由四座房屋或三座房屋一道墙直接围成的四合天井。
因为传统民居大多为木房屋或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木中木”的第一个“木”指房屋,而第二个“木”指种植的树木。
![]()
这种传统民居,比如“四水归堂”的天井,本来就是用来采光的通风的空间,再说空间比较狭窄,如果在天井内种树,不利于采光和通风,还有诸多的不利。
这也就是这种天井内不能种树的原因,只能用花盆摆放一些花草和盆景,用来装饰。
至于俗语的后半句,是民间俗语的惯用方式,用比较坏的结果,来吓唬人们,来规范民间的民居布局,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总而言之,民间有很多俗语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本文解读的这句俗语就是这样,不同的地方,因当地的地理气候、当地条件、住宅建筑特点等的不同,对这种俗语的理解也不同。
![]()
我们现在对这样的俗语的理解,一定要把握好“南橘北枳”的地域性差别,不可一成不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