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日报》2025年 11月7日 第16版
![]()
推动文旅消费 点亮“云南之夜”
夜幕垂落,华灯初上,彩云之南正以深邃迷人的“夜间”为笔,以潮趣焕新的“消费”为墨,描绘一幅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为落实《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发展夜间文旅经济,丰富夜间消费业态”相关要求,云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云南夜间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以14条64项具体举措,全面启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云南之夜”品牌建设。
科学规划 实现“一核多中心”的夜间经济布局
云南以科学规划构建夜间经济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昆明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优势,重点支持其打造“国际夜间文旅消费之都”。与此同时,支持大理、西双版纳等有条件的州市建设国际一流夜间文旅经济标杆城市,形成“一核多中心”的发展态势。
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联动的合力推动下,云南将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提质昆明翠湖片区、斗南花市、大理古城、告庄西双景等10个以上全国知名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根据《若干措施》的规划,云南将打造60个以上夜间文旅消费街区,推出100个以上“遇见云南”夜游打卡地,开发“必赏一场夜秀、必尝一餐美食、必品一杯饮品、必购一件好物、必探一个文化空间”的“五个必”深度游体验产品。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夜间经济画卷正在云岭大地上徐徐展开。
业态融合 “云南之夜”的华彩篇章
夜游 山水入画来
当夜幕降临,云南的山水焕发出不同于白日的魅力。昆明官渡古镇的“古渡渔灯”夜间活动,将古典诗词意境转化为可感知的夜游场景,成为夜间打卡的新热点;在大理洱海的月光倒影中,游客可搭乘夜航游船,参与以“洱海月”为主题的沉浸式文化活动;澜沧江的夜航则融合了民族歌舞表演与两岸璀璨风光。坐落于滇池之畔的“觉宴”沉浸式文化新空间,则通过多维感官的全方位互动,让游客在夜色中“入戏入景入情”,体验一场深度的滇文化沉浸之旅。
夜演 古韵焕新生
在历史文化的活化传承中,云南的夜晚同样精彩。云南支持各地围绕郑和、徐霞客、聂耳和西南联大等文化IP打造多元演艺作品。从经久不衰的大型实景演出《丽江千古情》,到昆明马家大院在百年古宅内推出的《夜夜夜歌》沉浸式悬疑剧,市场反响热烈;民族村寨的原生态歌舞、形式多样的小剧场话剧,共同构筑了云南夜演的丰富生态。“觉宴”打造的滇史叙事剧场,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情脉络,将演艺与餐秀、服务、体验深度融合,让沉睡的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夜市 星罗彩云夜
暮色四合,云南全域化作一幅流光溢彩的夜市星图,16个州市如繁星点点,共同编织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夜间华章。
昆明老街在暖黄灯笼下重现“老昆明”的市井风情,汇聚糖画、剪纸等非遗技艺;仅数里之遥,南强街巷则洋溢着现代都会的活力,创意市集与音乐酒吧相映成趣,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交响。楚雄彝人古镇的火塘熊熊燃烧、火堆噼啪作响,欢快的左脚舞展现了彝家儿女的火样热情。
向西而行,大理古城在苍山洱海间延续着千年文脉,夜市上,白族扎染“布里生花”,乳扇香气诱人;巍山古城则以南诏古乐和地道小吃,为游人开启一段时光之旅。丽江束河古镇以纳西庭院和东巴纸坊诉说着古老的纳西族故事;华灯初上,在香格里拉的独克宗古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身着少数民族服装,在月光广场上携手起舞。怒江西岸的夜市则在雄奇峡谷的夜色映衬下,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
踏入热带雨林怀抱,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绽放出浓郁的民俗光彩,星光夜市里的傣家美食令人流连;德宏芒市珠宝小镇以温润剔透的翡翠和精美的民族工艺品,为边境贸易增色添彩。红河建水紫陶街在千年龙窑的余温中,展现着国家级非遗的独特魅力;文山普者黑景区在山水画卷里,营造出荷塘月色下的诗意栖居。
追寻茶马古道的足迹,普洱茶马古城旅游小镇悠扬的马帮情歌,展现了茶马古道沿途的人们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临沧佤寨以激昂的木鼓声与特色的佤王宴,展现了热烈奔放的民族风情。保山板桥古镇重现了南方丝绸之路的昔日盛景,昭通古城陡街则以地道烧洋芋、天麻炖鸡等特色小吃,以浓浓烟火气留住旅人的脚步。
![]()
柴峻锋 摄
在东部的红土地上,曲靖西门老街在爨文化主题店铺与悠悠古韵中焕发新生。玉溪青花街用现代美学设计,演绎着瓷都绵延千年的匠心传承。
这幅遍布云岭大地的夜市长卷,既是游客深度体验云南的鲜活窗口,更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夜间的生动诠释——在这里,每一处夜市都是一首独特的诗,每一个夜晚都是一幅动人的画,静候八方来客细细品读、深深沉醉。
夜宴 舌尖风物诗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云南的夜晚,也是舌尖上的盛宴。“汽锅宴”的醇厚、“鲜花宴”的浪漫、“长街宴”的热闹,每一道美食都在讲述这片土地的故事。“觉宴”以云南特色食材打造融合“新滇菜”,将餐饮体验升华为文化享受,让“食在云南,夜更精彩”成为游客的独特记忆。
夜健 康养新体验
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云南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夜间康养体系。山地骑行、温泉养生等多样化活动,让游客在星空下感受“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独特魅力。各地开展的“遇见云南”民族特色广场舞活动,更将健身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为夜间生活注入健康活力。
保障赋能 让“云南之夜”更亮更安心
打造一流的夜间经济体验,离不开完善的保障体系。云南以多项举措筑牢夜间经济发展根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数字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夜游云南”智慧服务,以AR/VR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星光夜班车、夜间停车场、清晰的夜间标识系统等便民举措及设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问题。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实行审慎包容监管,为新兴业态发展提供空间。统筹既有财政资金,对符合政策的夜间文旅消费项目给予支持。同时,强化治安巡逻,筑牢安全底线,让市民游客游得舒心、玩得开心、行得安心。
在经营主体培育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夜间消费品牌和龙头企业落地,引培灯光夜游、影视娱乐、沉浸互动、夜间直播、体育康养等经营主体,推动形成完整的夜间文旅产业链。
热情邀约 共赴“云南之夜”的浪漫之旅
“云南之夜”不仅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夜间场景的持续拓展与创新呈现。当白昼的喧嚣散去,历史文化便在夜色中苏醒,多元风情便在灯火间交融,游客尽可以在晚风中享受美好夜晚。
通过“五个必”深度游体验产品的落地,“云南之夜”正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凝练为以全域协同为基底、文化IP为灵魂、科技赋能为翅膀、旅居康养为特色的独特发展路径。这是依托地方特色及发展优势,为推动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的“云南方案”。
今夜,让我们相约云南。在昆明的悠悠古韵里,在告庄西双景的曼妙风情间,在彝人古镇的火塘歌声中,在雪域的月光静谧处,邂逅每一个值得的“云南之夜”。
![]()
![]()
![]()
11月6日,测量人员在渝昆高铁彝良隧道右线测量贯通误差。
11月6日,渝昆高铁重点控制性工程彝良隧道右线安全贯通,为全隧贯通以及全线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标志着渝昆高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彝良隧道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境内,跨越盐津和彝良两县,全长24.8公里,采用双洞单线的设计形式。该隧道由中国铁建大桥局、中铁五局分别负责进口段和出口段施工任务。渝昆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全长约70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
11月6日,参建人员在渝昆高铁彝良隧道右线内交流。
![]()
11月6日,测量人员在渝昆高铁彝良隧道右线测量贯通误差。
![]()
11月6日,施工人员在渝昆高铁彝良隧道右线进行出渣作业。
![]()
11月6日,参建人员在渝昆高铁彝良隧道右线贯通点合影留念。
![]()
《人民公安报》2025年11月7日第2版
![]()
昭通实现AED设备全覆盖
近日,记者从云南省昭通市公安局获悉,该局将保障民警辅警生命健康作为爱警暖警的重要举措,通过统一采购、直接配发与资源共享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市255个公安机关独立办公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设备全覆盖,并同步配备EDD溺水救援设备3998套,切实提升了民警辅警及“义警”在应急救援中的实战能力。
围绕“科学合理、全面覆盖”的配备原则,昭通市公安局成立专项调研组,通过座谈交流、一线走访、书面征询等方式,对全市基层派出所、交警队、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等250余个独立办公场所开展细致摸底,全面掌握警力分布与实际需求,明确设备配置范围、时间节点与配备方式,确保布局合理、质效兼顾。在AED配置过程中,市公安局综合考虑乡镇卫生院现有配置、人员密集场所400米覆盖半径以及4分钟黄金救援可达性等因素,采取“统采直配+资源共享”模式,实现所有点位设备全覆盖。EDD溺水救援设备则根据执法执勤车辆、派出所及特巡警警力配置和“义警”队伍实际需要,精准配发至一线实战单位。
为提升设备使用效能,昭通市公安局联合市卫健委、红十字会及供货商,在全市设立12个培训点,采取“理论讲解+实操演练+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分4批次免费培训1200余名警力,确保关键时刻“拿起来会用、用起来有效”,全面营造“学急救、练技能、强本领”的警营氛围。
![]()
《云南日报》2025年11月7日第6版
![]()
我省着力构建全方位适老化支付服务体系
近年来,为打通老年群体在支付服务领域的堵点问题,提供更周全、贴心、直接的适老化支付服务,我省持续推进精准化、场景化的支付服务适老化改造,着力构建覆盖城乡、贯通本异地的全方位适老化支付服务体系,让老年群体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银行网点配备老花镜、爱心座椅、移动填单台、无障碍通道等助老设施……聚焦老年群体基础服务保障,我省金融机构通过系统性改造,全面夯实银行网点适老服务阵地。截至2025年9月末,全省共5221个银行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为推动适老供需平衡,人民银行昭通市分行试点完成全市374个网点的适老化需求评价,依据评级结果差异化配置适老服务资源,实现适老化资源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匹配。
聚焦城市老年群体生活圈,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指导金融机构以养老服务机构为依托,全面优化支付服务环境。富滇银行为云南老年之家敬老院接入智慧化养老院管理系统,打通线上线下多渠道支付堵点,解决老年人缴纳养护费用渠道少、缴费难等问题;中信银行为昆明市4家老年大学接入集支持线上报名、选课、付费、查看校内通知公告于一体的智慧缴费产品,为数字银龄人群提供智慧支付服务解决方案;农业银行在云龙县两个社区养老食堂试点上线智慧食堂系统,实现人脸支付自动扣款,为老年人解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支付的困境。
在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学军惠农点”已经成为老年村民刷卡取日常生活费的固定站点。针对农村地区老人,特别是留守老人面临的支付服务银行网点少、数字技能不足等问题,我省不断深入推进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全面推进惠农支付服务点成为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提供取款、转账、“两险”缴费、购买国债等服务,切实保障农村老年人基础金融服务需求。位于腾冲市滇滩镇早坡村的留守老人可以方便就近到村里的昭阳普惠站换取零钱,解决赶集天购买生活用品“找零难”的问题;马龙区土瓜冲旅居村建成云南省首个旅居村普惠金融服务站,旅居养老人群足不出村即可到该站点进行取款、转账、消费、查询、缴费等,并享受开户、开卡、理财及信贷需求登记等金融服务,相关登记需求在1小时之内即可得到金融机构快速响应,既能在村子里安心享受田园风光,也能在村子里无忧享受“不断档”的金融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社 《人民公安报》 《云南日报》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马思 编辑/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