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处迷雾重重,看不到岛屿与陆地。
他们站在甲板上观望,带领大家前行的地产巨轮正在缓缓下沉。
有人跳上救生艇、有人匆忙买票换乘、有人纵身跃入海面、有人被海水缓缓淹没。
尚未失业,但失业已在眼前,他们在三四十岁的年纪,等待离开地产行业。
笃定?迷茫?平和?究竟要用什么关键词,来形容此刻的心情。
1
在西安一家地产公司担任营销总的李薇,踏上了极限求生之路。
2022年,31岁的李薇当了妈,衔接家庭幸福时光的,是产假归来在职场被边缘化。
原岗位被同事替代,她被安排负责远郊的一个困难楼盘,这个项目不仅滞销,合作方还极难沟通。李薇每天开车上高速,仍需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项目。
业绩实现、组织氛围、工作地点……从哪个维度看,对身处哺乳期的她来说,都不是好的选择。
尽管如此,李薇依然尽职尽责完成工作,主动加强与合作方的沟通,为公司利益据理力争,全力冲击业绩目标。
可项目底子太差,无论她如何努力,也难以完成业绩,每个月都因此扣工资。
售楼处没人,李薇只好尝试着去拓展周围写字楼里办公的企业。虽然提前调动各类资源,备好礼品,反复演练沟通话术,但无功而返是常有的事。
半年后,她的坚持有了意外收获。在一栋装修精致的写字楼里,她遇到了红木企业老板邱总。
邱总表达了购买大面积商铺的想法,李薇认真地介绍着项目情况、商铺位置、周边人流、价格和优惠等信息。
李薇打听后得知,邱总是西安红木家具圈子数一数二的存在,旗下产业众多,目前正在搭建大健康赛道。
后来,李薇又去帮邱总详细地梳理商铺的优劣势、协调专属停车位并理顺停车动线、争取领导特批优惠等,但邱总犹豫再三后,并未购买。
生意没谈成,却遇到了伯乐。2025年初,邱总向李薇发出邀请,希望她加入自己的团队。
“我其实没想好,但无论日后会不会加入,我都很感激她,那段时间里,我太需要这种纯粹的认可了。”
忙碌工作的同时,李薇也不得不面对家庭的压力。孩子一岁半时,父亲突然因为事故住院,她和爱人分身乏术,在售楼处、医院、家之间奔波。
2025年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她接到了人力同事的电话,对方直入主题,表示要谈优化。
李薇坐在车里,看着肃杀的冬日景象,大脑短暂的茫然,令她伤心的是,她从“小镇做题家”一路打拼到营销总,没想过会落到被裁员的境地。
李薇和人力谈好了补偿方案,礼节性地向董事长发信息道别,却发现,董事长竟然不知道自己要被裁掉。
在董事长的积极运作下,她暂时留了下来,这次风波让李薇彻底开启自救。
她坦诚地跟邱总说明尚未做好决定,惜才的邱总表示可以等她慢慢决策,这个机会成了自己的保底。
同时,她认真打造自己的简历、扩大求职范围,发挥自己能量足、逻辑强、表达好的优势,三个月收获了五个offer,涵盖地产、美容整形、保险理财等多个领域。
在带娃的过程中,李薇也一直关注着母婴行业的机会,利用自学的新媒体知识筹划线上营销,甚至提前注册了公司。
最近,公司再次传出人力即将启动优化的消息,她主动打开人力同事的对话框,轻松地输入了一行字:
“亲,需要我帮忙解决个优化指标不?”
2
2025年夏天,苏晓敏爱上了健身。一到下班点,她立刻背着包冲向电梯。
“人一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运动运动、出出汗挺好。”
这是她在这家地产广告公司的第十五年,广告文案工作并不轻松,强度最大时她整月无休、凌晨下班,结婚生子像是抽空完成的事。
如今,工作量只有巅峰期的十分之一。“甲方没业务了,都在裁员降薪,我们作为下游,可想而知。”
2023年,公司整体降薪,固定薪资降幅20%,取消了所有奖金和福利。
那年晓敏35岁,她动了直接拿补偿走人的念头。
可家人朋友都在劝她,不如一边干着一边想以后干啥。她又找已离职的同事打听,他们口径一致,只要公司没开你,就先干着,出去后也挺难。
晓敏离职的念头彻底被熄灭,被迫接受降薪方案。
公司业绩不佳,人员调动频繁,晓敏也换了好几任领导。
像所有即将倒闭的公司一样,现在考勤成为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领导恨不能给每个员工头顶装上监控。
晓敏在这儿干了十五年,但两年前的那次“失业彩排”中,人力对赔偿金的极限克扣、老板的不近人情与反复PUA,让如今的晓敏转变了心态,生活的重心开始向家庭转移。
她常常将“苟着”和“摸鱼”挂在嘴边。“我理解的‘苟着’就是苟活着的意思。”
她喜欢参加孩子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最喜欢的是接孩子放学的时光,她打开车窗,青岛的海风穿过脸庞,儿子的歌声随着海风飘荡,这是那个曾经加班至深夜的自己,未曾体会过的快乐。
最近,新一轮组织精简和人员优化的传言甚嚣尘上。谈到这个话题,晓敏有一种超脱于事情之外的平和感,相比于失业带来的焦虑,她更期待间隔期的快乐。
但这份从容背后,焦虑从未消失。
她的爱人自己做生意,收入尚可但存在变数,小家庭依然需要她的这份稳定收入。
所以晓敏不允许自己“gap太久”,未来究竟是自己做点生意还是找个班上,她还没有想好。甚至37岁还能不能找到一份工作,她也并不确定。
提起离职补偿,她笃定地说:“都到这个节骨眼了,不管是降薪、换地点、转外包还是别的,我都不会同意了,直接拿钱走人!”
3
周凯的处境与晓敏相似,但他没有太多补偿可以等。
过去的五年里,他连续遭遇不同公司的暴雷、降薪、裁员,去年刚刚入职这家国资背景的地产公司。
曾经,他管理着数十人的团队,但新公司的部门只有八个人,到如今又减少至四个人。
公司开始强调管理下沉,总监也要承担具体工作;以季度为单位考核,一切与指标挂钩,降薪和裁员轮番上演。
公司频繁变换的经营重点,透露着领导的焦虑;一次次的减员,让固定的工作量向留下的人分摊,熬夜和加班成为常态。
在各部门负责人中,周凯是唯一新招进来的,根基浅、没优势,所以工作格外尽心尽力,除了确保自己的职业安全,他也同样为仅存的三位下属操着心。
“他们是好几轮裁员留下来的,可以说是最优秀的了。仨人都三十出头,都刚结婚买房,所以我得尽量保证这个小团队的存活。”
周凯结婚晚,女儿只有两岁,两边的老人轮流来济南帮忙照看。虽然手头有点儿积蓄、妻子工作还算平稳,但每月近万的房贷依然让他感受到压力。
不知道从何时起,他发现自己的消费欲低到几乎消失。
衣服从优衣库、GAP变成了抖音直播间的平价款;星巴克、奶茶、零食不吃了,酒局也一概拒绝;偶尔下馆子,也是带家人一起去个平价的餐厅。
2024年,他从闲鱼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每天早上五点爬起来去周边骑行一小时,回家洗漱后,再去上班。
有一次,他偶遇了一个骑行俱乐部,一打听是自己小区的车友会,他们装备齐全、身姿矫健,周凯仔细一看,其实都是中年人。
每周仅有的一天休息,周凯会跟随俱乐部进行一次100公里的长程骑行。
归来时,伙伴们会组织聚餐,谈不上惺惺相惜,起码是同命相怜,中年人的苦浸泡在扎啤杯里,互相碰一碰竟然生出几分甜。
靠在椅背上,周凯四肢酸痛,他回忆着自己一路走来心态的变化。
年轻时,升职加薪必须有明确节点,也跳槽了不少地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现在的处境虽然被动,心态反而更加纯粹和自在。只把眼前的活儿干了就行,不需要做什么决策,走一步看一步。
“想那么多也没什么用,还影响状态,到了那天再说。”
4
李薇扣上电脑早早下班,她今天特意没开车,而是爬上旅游公交的上层。
厚重的城墙、熙攘的街巷、精心装扮的景区、隐约可见的远山依次从她眼前穿过,无论未来在哪,她坚信自己会有更好的前程,她从未像此刻这般笃定。
晚霞如烈日熔金,映出璀璨的一抹红,青岛的海风吹不散苏晓敏的迷茫,却吹来一阵平和的心境,她透过后视镜看了看后排的孩子和老公,决定先享受当下的安宁。
周凯跟随俱乐部的伙伴们骑车奔驰在济南的乡间小路上,清晨的朝阳照常升起,野花肆意绽放、溪水缓缓流淌,他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说,只是安静地骑行。
此刻,李薇、苏晓敏、周凯依旧还在船上,无论焦虑或是平和、迷茫或是笃定,时间都不会暂停,他们终将遇见新的风景。
或许数年后回头再看这一程,才能收获真正的平静。
关于今天的分享,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