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青年出品
摘要:既想宣传和营销,又要有传播影响力,还不想引起争议,这是一种关于新闻传播的“不可能三角”。一切“等官方通报”,一切“听上级安排”,一切“按领导口径”。这种对“正常争议”泛舆情化的处置,反而窒息了“合理性与合理性”正常讨论的空间,自我敏感化。那种事事舆情化、时时敌情化的自我敏感操作,既给自己增加压力,也是增加社会治理的压力。
![]()
南大帝王蟹引起争议,这种争议太正常了!不正常的是,紧绷的神经和舆情洁癖下,有些人会习惯性地把一种正常争议当成“舆情”,然后上升为“敌情”,把不同观点、反对声音当成敌人,在“舆情处置”的紧张对抗情绪中去处置一件本来很正常的事,让社会“包容争议”“接受不同”“尊重多元”的阈值越来越低,观念带宽越来越窄。将“不同声音”舆情化,给社会制造了一种巨大的舆情处置压力。此次南京大学的帝王蟹,就是一个镜像,还好,南京大学还比较淡定,没有神经过敏。
大学食堂里出现999元的帝王蟹,无论是特殊的商品,还是特别的价格,注定会引起讨论和争议。学校食堂是把帝王蟹当成宣传点,也就是希望能成为引人注目的“营销点”“传播点”“新闻点”——什么叫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叫新闻,不同、反常、特殊才容易成为新闻,这注定了那些容易成为新闻的事件包含着一定的冲突性、争议性、讨论性。当把999元的帝王蟹写在食堂菜单里,想制造一场媒介事件,就应该预见到了可能的争议性。既想宣传和营销,又要有传播影响力,还不想引起争议,这是一种关于新闻传播的“不可能三角”。
每个人的站位不一样,对这只999元的帝王蟹判断必然就不一样。帝王蟹这个“事实”,有无限多的“阐释角度”,尼采说,没有事实,只有角度。视角是所有生活的基本条件,彩虹的美丽,就是角度的产物。生物都是根据自身的能力对周遭环境进行适合于生存的解释,我们不能“如其所是”地对待事物,而是让事物向我们自身显现。我们观察世界,其实就是世界向我们显现的活动,这就是角度。——不同角度的折射中,有的学生看到的是“学校体贴学生”“花样宠学生”,食堂表达的是“食堂提供的多元选择”“平价之外的特殊选择”,有的网民质疑的是“是否悖离大学食堂的公共属性”,有的教育者担心的是“是否会引发消费攀比”。比较参照系也迥异,有的看到的是“比外面的帝王蟹价格低多了”,有的看到的“比学生的日常消费高多了”“是我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这就是角度,每一个角度都有其合理性,关于999元的帝王蟹,这不是对与错、是与非、事实与谣言、真理与谬误的交锋,而是不同站位和认知下“一种合理性与另一种合理性”的冲突。一个有着较高“认知带宽”的人,他的思维总能突破那种非黑即白的二元性,而能包容一个事物有多元的合理性,在思考中兼容这些合理性,接受这种“合理与合理的争议”。
没有所谓的真正的全人类,全人类只是某一种视角,一种修辞。没有事实,只有角度,尼采并不是想消解事实,而是强化对多元角度的尊重,事实是一种“共享的视角”。就像尼采在《道德谱系学》所说:“我们越是知道更多的眼睛、不同的眼睛是如何打量同一个问题的,那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概念’以及我们的‘客观性’就越是会完整得多。”
我挺欣赏南京大学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去表达作为“局内人”的角度,让公众看到学生对这件事的合理性思考,他们通过“潮评”发表的评论称:在南大学子眼中,这只帝王蟹更像是一个“网络梗”,身边同学大多是“看个热闹”的心态,它从未真正影响学生的日常就餐选择。大家依旧会为15元的家常菜驻足,为“爱心早餐”早起,为“深夜食堂”的暖胃夜宵点赞。对于食堂而言,推出高端菜品或许是商业化运营的正常尝试;对于学生而言,它不过是校园食堂多元化供给中的一个小插曲。——用学生视角的“合理性阐释”去回应舆论视角的“合理性质疑”。
在很多类似事件中,作为主角的学生往往是缺席的,“沉默是金”“静候其他热点覆盖”的舆情处置潜规则,让很多地方对“争议”如临大敌,会习惯性地让学生噤声,害怕节外生枝的麻烦,一切“等官方通报”,一切“听上级安排”,一切“按领导口径”。这种对“正常争议”泛舆情化的处置,反而窒息了“合理性与合理性”正常讨论的空间,自我敏感化。南大学生在媒体上堂堂正正的评论表达,也让我看到,评论作为一种公共表达文体,不仅训练着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是训练学生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在舆论场上进行公共说理与沟通的媒介素养。这不是什么“学校要应对的舆情”,而是一个关涉自身的公共事务,一个可以调用自身的“在地知识”和“专业知识”去对话的说理实践场景。
南大学生没有当“护校宝”,没有把批评者、质疑者当“敌人”,更没有用那种“我们是局内人更有发言权”“你们是外人就别瞎说”的优越感去让来自外部的争议者闭嘴。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公共说理,让999元帝王蟹话题保持在一种“可对话、可批评、可交流”的说理状态。相比之下,一旦将某种正常争议上升到舆情,就在“刚性控负”中变得不可对话、不可协商了,失去了“合理性对话”的弹性。那种事事舆情化、时时敌情化的自我敏感操作,既给自己增加压力,也是增加社会治理的压力。学生的声音,多方的视角,合理性与合理性的碰撞与释放,也是在给社会治理释压减负。
999元帝王蟹该不该留?这是一个市场和选择问题,不是舆情。不违背食堂的公共属性,无关公共财政,不影响学生正常消费选择,就不必“闻争议色变”。没有必要一引起争议就“仓促下架”,如果有自身充分的合理性,那就保留。如果公共意见、学生意见更有合理性,那就听取民意。那么多大学食堂,容得下多元的存在,就像新近一条新闻,浙大食堂8.8元一只的清蒸螃蟹引热议,工作人员回应:并非刻意与校外比价,天气转冷已停售。哪有那么多舆情和敌情?保持开放、自信与对话,保持对彼此合理性的尊重,让那根舆情神经松弛下来。
我的新书《时评中国精选集:时评与思辨写作》,就是一种推动形成思辨习惯的写作实践。本书精选了“时评中国”系列前5本最精华的部分,对2021年以来各卷的高考作文题进行了思辨分析,并提供了素材积累、阅读方法、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写作技巧方面的系统讲解。相比前几辑,增加了“案例与方法”,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了深度点评,为思辨训练提供贴近现实的鲜活案例。哪有那么多理所当然,只是缺乏深度思辨罢了,用你的思辨分析去贡献“高水位的理所当然”。当当网刚上架我的亲签版,欢迎加入我的思辨写作共同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