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养服务这一庞大的社会肌体中,建行贵州省遵义分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大动脉”输血,而是以“圈链群”的系统打法,将金融活水化为滋养组织的“毛细血管”,精准滴注至终端客户、产业田间与流通链条的每一个末梢,悄然激活了整个机体的活力。
建生态“圈”:养老网点变身“健康驿站”
“以前觉着银行就是管存钱取钱的地方,跟看病问诊八竿子打不着,今天可真是开了眼界!”在建行遵义分行精心打造的红花岗养老金融特色网点里,刚做完咨询的王大爷感慨道。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被参与“老佑新生·‘建’康长寿”活动的老年客户们团团围住,平日里办理业务的金融空间,此刻洋溢着温馨的“医”靠。
为破解老年人面临的“就医难、寻医烦”问题,建行遵义分行成功申报并落地“老佑新生·‘建’康长寿”公益项目,构建终端客户服务生态圈,旨在打造“金融+健康+康养”的一站式服务闭环。
活动现场,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的两位资深教授,为四十余位老年客户及家属提供一对一的深度健康咨询,耐心讲解帕金森、睡眠障碍等常见老年疾病的预防与管理问题,还用通俗的语言开展微讲座,普及疾病防治知识,强调“吃动两平衡”对健康晚年生活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建行员工则悉心指导长者使用手机银行“适老模式”,演示智慧柜员机操作,并加固防诈“安全锁”。“今天既问清楚了用药调整方案,又顺道办了第三代社保卡,还学会了查医保金余额,这一趟来得太值了!”李阿姨的满意,印证了“老有所医”与“老有所安”在此刻交汇,一个围绕银发客群的综合服务生态圈日趋成熟。
筑资金“链”:信用活水疏通“医药动脉”
从终端生态圈向上延伸,是保障医疗资源畅通的核心脉络。建行遵义分行聚焦医养领域的供应链条,致力于疏通堵点。某医药公司正是连接上游企业与当地某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的关键枢纽。
“我们就像在走钢丝,既要保证医疗物资不中断,又要承担垫资压力。”该医药公司负责人道出了供应链上的“中梗阻”。上游供应商面临较长的账期,而医院端也受制于规范的财务结算流程,导致资金流动在中间环节出现阻滞。
为缓解资金周转压力,医药公司向分行提出诉求,希望借助应收账款的创新管理方式,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分行迅速启动响应机制,多次奔赴当地某医院开展沟通,“我们要做的不只是简单放贷,更是构建一个让信用得以流转的供应链体系。”在赢得院方支持后,分行通过查验采购合同、核验发票等形式核实交易背景,利用数字平台,依托医院确权将核心信用延伸至上游供应商,为放贷提供有效风险缓释。全流程线上化的“e信通”业务随即开通,实现了融资申请、审批与放款的实时操作。
目前,该医药公司已通过“e信通”成功获得630万元供应链贷款,及时缓解资金压力,保障了对医院的稳定供货。一条以核心企业信用为支点、高效运转的“医药动脉”就此打通。
育产业“群”:滴灌乡野孕育“绿色财富”
在服务核心供应链的同时,建行遵义分行也将目光投向了支撑区域经济的特色产业群落。云雾缭绕的赤水河畔,一片片被誉为“植物黄金”的黄柏树,是遵义赤水市陛诏村村民的“绿色银行”,却也因长达十年的生长时间,资金回笼周期长成为制约中药材产业群发展的主要瓶颈。
“真没想到,点一点手机,几十万的‘农商贷’就能到账,我这片黄柏林可要越长越旺喽!”正在郭洋黄柏种植场的种植户老阳满脸欣喜。
一切转变始于分行“普惠星期三”的常态化走访。分行“张富清金融服务队”深入陛诏村,精准识别黄柏种植户“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共性痛点后,客户经理现场为老阳开出“良方”:“‘农商贷’产品专为种养户设计,信用好、免抵押,期限最长3年。”
田埂瞬间变身“移动金融服务站”。客户经理手持移动终端现场收集资料、开展贷前调查,指尖轻点间完成申请流程。“以前办贷款要往城里跑好几趟,现在在地头就能成!”很快,老阳就收到了贷款到账的短信,购苗、管护的资金一下子有了着落。
紧扣赤水黄柏主产区特点,建行遵义持续深化对产业群的服务,并依托“裕农通”平台延伸智慧村务触角。截至目前,分行已累计为赤水当地投放“农商贷”超500万元,惠及农户18户,以新金融活水,滋养了整个“中药材产业集群”的勃勃生机。(建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