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血糖问题只有糖尿病患者才需要关注,血糖长期波动大,哪怕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也可能悄悄伤害身体的多个系统。
![]()
临床上,我们越来越多地观察到一些“空腹血糖正常、餐后偏高”的患者,出现反复疲劳、易饿易渴、情绪波动、睡眠差等看似无关的症状。更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皮肤瘙痒等神经或微血管损伤表现。
这些人往往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医学上称为“糖调异常”,也就是身体处理葡萄糖的能力已经出现了问题,但还没有发展成糖尿病。这个阶段,其实是最值得干预、最有可能逆转的“窗口期”。但关键是,动作要快,方法要对。
![]()
很多人一听到“控制血糖”,第一反应就是“快走”和“慢跑”。确实,这类有氧运动对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帮助,但在控制血糖这个事上,它们并不是最有效的。尤其是对一些中老年人、腹型肥胖者、肌肉量不足者来说,光靠快走,可能远远不够。
后来学医之后我们才真正明白,最有效帮助稳定血糖的运动,不是快走慢跑,而是抗阻训练。
抗阻,也叫力量训练,说白了就是拉伸肌肉、增加肌肉负荷的运动。它不是健身房里那些挥汗如雨的“撸铁专属”,其实很多日常动作,比如深蹲、靠墙静蹲、弹力带拉伸、负重提拉,甚至是用矿泉水瓶做手臂屈伸,都属于抗阻训练的范畴。
![]()
为什么抗阻训练对血糖这么重要?我们得从身体处理葡萄糖的机制说起。
吃进去的碳水化合物,会被消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此时胰岛素负责“开门”,让这些葡萄糖进入细胞,尤其是肌肉细胞,作为能量使用。
而肌肉是全身最大的葡萄糖“仓库”,占了胰岛素介导葡萄糖摄取的将近80%。也就是说,肌肉越多,葡萄糖就越有地方去,血糖自然就更稳定。
如果肌肉少了,尤其是中老年肌肉减少综合征,胰岛素即使正常分泌,血糖也难以被有效吸收。这就是为什么肌肉量低的人,血糖更容易波动,尤其是餐后。
![]()
一项2023年发表于《中华糖尿病杂志》的研究指出,中老年男性肌肉质量与糖耐量异常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肌肉越少,糖代谢能力越差。
另一项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研究也发现,进行规律抗阻训练12周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0.4毫摩尔/升,而单纯快走组下降不足0.2。
抗阻训练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也比有氧运动更持久。2024年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抗阻训练可以显著提高GLUT4蛋白表达,
![]()
这是一种负责将葡萄糖运送进细胞的“搬运工”,而这个过程并不完全依赖胰岛素。也就是说,就算胰岛素功能有点问题,抗阻训练仍能帮你把血糖“搬”进细胞。
说得直白点,抗阻训练就像给身体装了个“备用通道”,即使主力胰岛素通道不太给力,也还有其他办法让血糖别在血液里乱飘。
也不是说有氧运动没用。有氧运动在改善心肺功能、调节情绪、控制体重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适合初始阶段体能较差或者肥胖者。但如果目标是精准控制血糖、提升代谢效率、逆转糖调异常,抗阻训练一定要加上。
![]()
那问题来了,很多人觉得抗阻训练门槛高,要去健身房、请私教、买器械,其实真没那么复杂。临床上我们常建议患者先从靠墙静蹲开始,每次30秒,逐渐延长到1分钟,重复3组;
再比如椅子起坐训练,不用器械,只要反复从椅子上站起、坐下,保持动作标准;或者做一些弹力带拉伸,针对上肢肌群,既安全又有效。
关键是——一定要坚持。抗阻训练的效果是“用进废退”的典型代表,哪怕只停练两周,肌肉力量就会明显下降,血糖控制也可能出现反弹。
![]()
还有一点,别把抗阻训练理解成“练出肌肉块”,其实我们要的不是健美那种肌肉,而是提高基础肌肉量和肌肉质量。医学上叫“功能性肌肉”,它决定了你日常生活的体力、代谢能力和血糖稳定性。
抗阻训练对女性同样重要。女性在绝经期后雌激素下降,胰岛素敏感性也会下降,加上肌肉流失加速,更容易出现血糖波动。这个阶段坚持抗阻训练,反而可能比喝豆浆、补雌激素更靠谱。
除了直接控制血糖,抗阻训练还能带来一系列好处: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血压、缓解焦虑、提高骨密度,这些变化往往不是立刻看到的,但长期坚持下来,身体会用最真实的状态回应你。
![]()
我们在临床上见过太多因为忽视肌肉健康而血糖失控的患者,也见过那些本以为“老胳膊老腿”练不了抗阻,结果三个月后血糖指标大变样的人。他们的共同点不是体质好,而是——肯试、肯练、能坚持。
要提醒的是,开始抗阻训练前最好做一个基础评估,比如下肢力量、心肺功能、是否有高血压或骨关节问题。对于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建议从低强度、低频率开始,逐步增加,不要一开始就猛练。
![]()
真正有效的血糖管理,从来都不是靠“节食+快走”能做到的。我们需要更科学、更个性化的方法。而抗阻训练,正是最容易被忽视却又最具性价比的那一环。
有时候,治病不一定靠药,改变身体的代谢环境,才是最根本的疗愈之道。血糖的稳定,其实是一场“肌肉保卫战”。
如果你已经迈出了快走的第一步,不妨再迈出第二步——让自己的肌肉,重新参与到血糖的管理中来。这一步,可能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元林,赵晓莉,王志刚,等.抗阻训练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代谢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4):289-295. [2]刘倩,贺小琦,林俊豪,等.中老年人肌肉质量与糖耐量异常关系的横断面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4,62(10):33-37. [3]王鑫,陈海燕,李建兴.力量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4,39(3):218-22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