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欢呼:停摆逾两年的中日水产贸易终于迎来关键转机。
据《每日新闻》消息,6吨北海道产冷冻扇贝已于5日从日本启运发往中国,这是自2023年8月中国因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全面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后,首个恢复对华出口的日本水产品类,日媒认为,这标志着中日相关贸易进入“试探性重启”阶段。
据介绍,之所以这批海产能够获准,是因为据中方海关现行政策,日本贝类进口产区须排除福岛、宫城、茨城等10个核污染高风险都县,而北海道不在禁运名单内。其次,产品需通过放射性物质检测,铯-134与铯-137总含量不得超过50Bq/kg,同时麻痹性贝毒(PSP)需控制在0.8mg/kg以下。另外,日方还需要提交完整的资质文件,包括日本厚生劳动省出具的卫生证、CNAS认证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捕捞海域经纬度证明及全程冷链温控记录等“五证一单”。
![]()
这批扇贝抵达中方口岸后,还将经历全链条监管流程:到港前72小时需完成预申报,抵港后先通过机检或3-5个工作日的实验室检测,合格后缴纳关税(RCEP税率已降至4.5%,叠加9%增值税),再存入-18℃以下备案冷库,销售前还需进行贝毒复查,确保“万无一失”。这种“源头管控+口岸严检+售后追溯”的模式,既回应了中方消费者对核污染风险的担忧,也为后续可能的贸易恢复建立了标准。
对日本渔业而言,此次出口堪称“久旱逢甘霖”。自2023年8月停摆以来,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额暴跌90%以上,北海道作为扇贝主产区,渔民损失惨重。日本官方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为促成此次重启,日方全程遵循中方标准,从捕捞海域划定到加工冷链管控均留存可追溯记录,希望以“零问题”表现争取更多品类开放。
![]()
数据显示,2022年日本扇贝对华出口量达3.2万吨,此次6吨的首批货量虽少,却被日方视为“重建信任的第一步”。
不过,此次仅恢复冷冻扇贝单一品类,且首批出口量也不大,凸显“小步试探、严格管控”的基调。日本渔业人员分析,若后续产品能稳定通过监管核验,日本其他非禁运区域的水产品逐步恢复对华出口的可能也不是没有,但核污染风险仍是不可能触碰的红线。
![]()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恢复出口也受益于RCEP关税优惠政策。相较于此前7%的最惠国税率,目前冻扇贝进口关税降至4.5%,一定程度降低了贸易成本。但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冷冻扇贝进口总量达18.7万吨,主要来源地为俄罗斯、加拿大等国,日本想要重新夺回市场份额,除了核污染和价格之外,还需要在品质管控和信任重建上持续发力。
笔者认为,此次6吨北海道冷冻扇贝的启运,相当于给日本海产品开了一扇窗,倒也没必要“涉日色变”。不过这既是又给了日本一次机会的同时,也是对中方监管体系的检验。后续能否真的如日媒所言,实现更多品类、更大规模的贸易恢复还未可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日本渔业敢在这个时候玩出点“躬匠精神”的话,那日本海产品今后算是彻底臭了......
引用来源:
日本每日新闻、共同社等相关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