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我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入列授旗仪式。该舰是我国第三艘航母,舷号“18”,于2022年6月下水,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电磁弹射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
宽阔的飞行甲板上,4道阻拦索、3个弹射起飞位格外醒目,歼-35、歼-15T、空警-600等新型舰载机依次停放。
此情此景,多的话咱们不说了,就说几点好了:
![]()
首先,“福建”号航母的服役,显著重塑了亚太地区中美海军的实力格局,当前中美海军航母数量对比为11:3。美国海军现役有10艘“尼米兹”级及1艘“福特”级航母,不过“尼米兹”级首舰在完成当前航次后将退役,预计到2026年,中美航母总数对比或将调整为10:3。此外,美海军有3至4艘“尼米兹”级航母或正排队等待换料大修,或大修后战力待恢复。而“史坦尼斯”号因维修问题已丧失实战能力,仅作为训练舰使用,未曾执行过战备巡航任务。因此,综合考虑,“福建”号服役后,中美航母舰队名义上的数量对比为11:3,明年或为10:3,但实际战力对比可能接近6:3。
![]()
从亚太海军力量对比看,“福建”号航母堪称中美海军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其服役后,中美海军态势或将呈现“整体稍逊、局部持平、特定场景占优”的格局。
![]()
其次,在亚太海域,当前服役的水面战舰中,这艘的吨位与战力均居首位。回溯历史,若将各政治势力纳入考量——即便包含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这样的侵略势力,亚太古典时期最大的战舰,无疑是郑和七下西洋时的旗舰宝船。步入近代,亚太区域的最大战舰,则是二战时日本建造的“大和”号战列舰,其满载排水量高达7.2万吨。而同时期日本建造的“信浓”号航母,以7.18万吨的满载排水量,成为当时亚太地区最大的航空母舰。
![]()
二战后,美帝国主义在亚太掌控海上霸权,美军航母肆意活动。当时,亚太各国无能匹敌二战时日本“大和”号的超级战舰,“大和”号的吨位纪录曾被视为“不光彩的存在”。
如今,我国人民海军“福建”号航母打破这一局面,其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推测“余量”可观,是亚太地区目前吨位最大、综合战力最强的超级战舰。它是新中国自主建造、归解放军所有且属二战战胜国的战舰,一扫此前阴霾,标志着中国海军在古典时代后再次于亚太占据领先。
![]()
最后,作为我国首艘8万吨级航母,“福建”号技术水准超前,整体成熟度远超常规首制舰,子系统集成与舰载机配置达国际顶尖标准。子系统搭载电磁弹射/拦阻等尖端装备,与美“福特”级对标,电磁系统采用中压直流综合电力架构更具优势。舰载机体系方面,“福建”号形成多维度作战能力,美军“福特”号受技术整合限制部署滞后,“福建”号在单机性能与系统协同上局部超越。
![]()
分析各分系统及舰载机可知,“福建”舰起点颇高。虽服役较晚、为常规动力航母且满载排水量仅8万余吨,但其在关键技术领域已逼近美海军水平。这既彰显了我国深厚的技术积累,更凸显了我国航母发展志存高远,从起步便瞄准世界巅峰。如此雄心,让人不禁遐想新一代航母将达何种高度。
接下来,期待“福建”舰入列南部战区海军后,正式开启战斗力生成阶段。2026年,它或将成为瞩目焦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
接下来我们看看,福建舰的成长印记:
2022年6月17日,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三艘航空母舰顺利下水,并被正式命名为“福建舰”。
![]()
2022年9月23日福建舰开展系泊试验,2024年5月1日首次海试8天,完成动力等系统测试且符合预期。
![]()
2025年9月22日记者获悉,九三阅兵受阅的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完成在福建舰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
![]()
福建舰入列后,其作战效能备受关注。军事专家指出,弹射起飞型航母优势显著。
其一,战斗机能够满载燃油与弹药升空,直接增强了战机作战实力。
其二,弹射起飞赋予航母搭载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航母的预警探测水平,以及对舰载机的空情保障与指挥调度效能。
其三,电磁弹射器可灵活调控弹射力度,无论是大型运输机还是小型无人机,都能借助弹射从航母起飞,让航母作战模式更加多元灵活。
![]()
福建舰服役,中国将进入三航母时代,届时海军远海攻防能力增强、防御纵深扩大,国家安全系数提升。
破浪前行,逐梦浩渺深蓝,翘首期盼中国航母佳音频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