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岛早报】
寒意渐浓,清澈的蓝天下,岛城的渔船如离弦之箭,纷纷驶向蔚蓝深处。渔民们要赶在寒冬降临前,再从大海的怀抱里,拉回带着深秋余温的鲜美馈赠。
11月6日,立冬前的最后一个午后,即墨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驴岛码头上人头攒动,百余艘渔船鳞次栉比地停靠在岸边。青岛早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渔民捕获的海鲜品种多样,主要有螃蟹、八带、虾虎、黄花鱼、鲈鱼等。
![]()
百艘渔船鱼满舱
刚上岸的梭子蟹挥舞着粗壮的螯足,青灰色的外壳上还沾着海底的泥沙和未干的海水;笔管通体透明,身体鼓鼓的,刚离开海水还在微微蠕动;虾虎则蜷缩着身体,青色的外壳上带着深浅不一的斑纹;还有肥美的西施舌、小巧的鼓眼鱼、银光闪闪的小杂鱼等,一筐筐新鲜的海货在码头上铺展开来,瞬间点燃了等候人群的热情。
![]()
“快来看看啊!刚上岸的梭子蟹,35元一斤,保准新鲜。”渔家大嫂王秀丽从船上接过一筐梭子蟹,麻利地放在摊位上,大声吆喝起来。她的摊位前很快围满了人,有的市民已经迫不及待地蹲下身,用手轻轻捏着蟹子的腹部,挑选着肥美的梭子蟹。
不远处,几名穿着蓝色工作服的收购商正指挥着工人将分拣好的海鲜装箱,泡沫箱里铺着厚厚的碎冰。“这些海鲜得赶紧运走,争取今天晚上就能端上青岛市区各大餐馆的餐桌。”一名收购商告诉记者。
![]()
据渔民介绍,这几天海上气温还不算太凉,正是撒网收获的好时节。主要收获的海鲜有梭子蟹、八带、虾虎、鲈鱼和小杂鱼等,每一条船平均一网就能拉回上百斤渔获。
秋捕丰收抓紧尝鲜
秋季是岛城海域“秋鲜”最丰盛的时期,这期间,海水温度适宜,海洋生物活动频繁、觅食活跃,生长速度加快,肉质也最为肥美。立冬过后,随着气温降低,近海水温持续下降,海洋生物的活动逐渐减弱,分布也变得分散,捕捞难度大幅增加。
![]()
像鲅鱼等洄游鱼类已陆续返回深海越冬,梭子蟹、虾虎等也开始向深海迁徙,近海渔获量大幅减少。同时,11月后海上风力增大,小型渔船出海风险升高,不少渔民选择提前停航,只有少数经验丰富的渔民会在天气较好的时候出海,这也进一步减少了鲜货供应量。
渔民“冬闲”将至
市场“鲜味”不绝
随着气温下降,青岛出海捕捞的渔民逐渐减少,市场上的海鲜供应量也随之缩减,但市场需求却依然旺盛,秋末的鲜货因稀缺而变得紧俏,价格相对稳定,部分精品海货价格甚至有所上涨。收购商们会在这一时期加大收购力度,确保市场供应,而市民也会趁着最后机会囤货,形成“抢鲜”热潮。
“虽然产量减少,但市场需求旺盛,这些刚上岸的海鲜根本不愁卖。”城阳海鲜商贸城一名摊主介绍,他每年都会在秋末储备一批鲜货,通过冷链运输到外地,田横岛的梭子蟹知名度越来越高,即使价格稍高,也很受消费者欢迎。
![]()
秋捕季的结束,意味着渔民们“冬闲”的开始。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们会对渔船进行全面检修,修补渔网,为明年的开海做准备。“渔船的发动机、导航设备都得检查一遍。”渔民于福盛说,渔船是渔民的“命根子”,必须保养好才能保证出海安全。
不过,市民不用担心冬季捕捞量减少吃不到更多海鲜,随之而来的海蛎子、海虹、大海螺等青岛本地贝类特产,会丰富市民冬季餐桌。
自然资源部北海区海洋预报台温馨提示:
预计11月7日,青岛近海浪高1.2米,水温17.6℃,高潮时凌晨4:38和下午5:26,低潮时中午11:48。更多海洋信息请关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公众号。
转发!约起来逛起来!
来源 | 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编辑丨赵彤 校对丨晓平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