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焦作市博物馆:让文物“出圈” 让焦作“圈粉”

0
分享至

来源:焦作日报




2025年11月7日《焦作晚报》A21版

焦作市博物馆:

让文物“出圈” 让焦作“圈粉”

核心提示:

焦作,拥有3000年城市文明发展史,人文底蕴丰厚。承载这宏大文明的博物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呢?

向古而新!让文物“出圈”,让焦作“圈粉”,焦作市博物馆正在探求焦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一群小学生在焦作市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

来自焦作市博物馆的一组最新数据透露出焦作博物馆产业发展的新气象——

今年1月至10月,焦作市博物馆累计接待团队413个,较去年全年增长9.3%,实现了从“等客上门”向“主动引客”的重要转变;“博物馆进校园”品牌活动覆盖全市学生1.1万余人次,较2024年全年增长150%;春节、五一、国庆、中秋重要节日期间,该馆累计接待观众9.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焦作市博物馆进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从“藏在闺中人不识”到“流量新星”,焦作市博物馆每一次的跃然升级都在彰显焦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成果。


焦作市博物馆进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打造多元IP 用心讲好“焦作文物故事”

一座博物馆的承载量有多大?是方寸之地,更是千年文脉。

作为宣扬焦作文化的主阵地,焦作市博物馆提供了多个经典案例,用心讲好“焦作文物故事”。

“博物馆+城市书房”,让博物馆成为“城市更新”典范。今年5月,由焦作市博物馆申报的“遗产保护+城市更新”焦作近代工业遗产博物馆经验做法及创新案例,被评为“2024年度河南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焦作经验”。

博物馆何以成为“城市更新”典范?2021年5月,在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支持下,焦作市博物馆创新性地将焦作近代工业遗产博物馆与“百年焦作”城市书房融合共建。其自正式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37万人次,实现了“1+1>2”的聚合效应。

焦作市博物馆负责人王磊介绍,焦作近代工业遗产博物馆突破传统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固有边界,实现了博物馆从单纯的文物“收容所”向城市文化发展的“驱动器”的惊艳蜕变。


焦作近代工业遗产博物馆是游客热门打卡地。

事实上,焦作人对焦作市博物馆的固有印象已经改变:曾经是藏在闺阁的“大小姐”,如今是敢于表演的“时尚达人”。

2024年,焦作市博物馆开始了“直播晒货”模式。全年线上直播316场,观看量达355.07万人次。今年1月至10月,该馆开展线上直播258场,抖音平台观看量突破215万人次。其中,与新华书店联合打造的单场直播吸引10.96万人次在线观看。

如果文物会说话,它会怎么讲?今年,焦作市博物馆重磅推出原创短视频系列《如果文物会说话》,创新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以“文物自述”形式打造沉浸式视听体验,获“学习强国”平台重点推荐,成为全省文博领域现象级传播产品。


焦作市博物馆举办红色文物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这两年,焦作市博物馆很热闹。该馆强势叫响“博物馆里过大节”文旅品牌,高频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博物馆里度元宵”“博物馆里过中秋”“博物馆里庆端午”等系列文旅活动,成为引流密码。

2024年,焦作市博物馆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举办系列活动,参与活动人数近3000人次。而今年1月至10月,围绕春节、五一、国庆、中秋重要节假日,该馆引流9.5万人次。“博物馆里过大节”文旅品牌活动已形成蝴蝶效应。

“博物馆进校园”是焦作市博物馆长期打造的重要文旅品牌活动。今年1月至10月,焦作市博物馆深入全市15所中小学校开展“第二课堂”,举办文物教学活动70场次,覆盖学生1.1万余人次,较2024年全年增长150%。

博物馆到商圈“揽客”,这是焦作市博物馆探索的“博物馆+商圈”服务新模式。今年上半年,焦作市博物馆走进万达广场商圈,吸引游客“零距离”接触焦作文物,践行馆城融合,拉近城市与文物之间的距离。


游客利用智慧导览机在焦作市博物馆参观。

转型“文旅服务商” 开拓文旅融合“试验田”

争当“文旅服务商”,这是焦作市博物馆在时代背景下作出的正确选择。

今年4月15日,焦作市博物馆打出破局之举:与20家旅行社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博物馆纳入焦作游必选线路。这是焦作市博物馆首次接轨市场引客流,是该馆与文旅市场的双向奔赴,也是向新理念博物馆迈进的关键一步。

毋庸置疑。焦作市博物馆正从文物“保管者”向“文旅服务商”转型。

今年,是焦作市博物馆“137工程”实施的第一年。“1”,是确立“把市博物馆打造成为文旅融合试验田”的工作核心;“3”,是指把市博物馆建设成为焦作文脉的承载地、焦作文明的展示地、焦作文化的传播地;“7”,是围绕年度任务开展7个方面工作,重点打造研学基地,优化接待环境,纳入全市研学游点位。

为全面落实“137工程”,焦作市博物馆马力全开。

为增强游客体验感,今年1月至10月,焦作市博物馆完成了100件重点文物高精度数字化建模,全面建成了“云游博物馆”数字平台。AR导览眼镜与“翼讲解”互动系统在国庆期间同步上线,实现重点文物AR动画演示功能,推动观展体验从“静态观看”向“沉浸交互”升级。2025年7月至10月,焦作市博物馆试行“周一不闭馆”,并延长周末开放时间,契合公众参观需求。

跨域输出,扩大焦作特色文化影响力。今年4月,该馆与青海海西州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了“高楼齐浮云——焦作汉代陶仓楼文化展”,展出东汉五层彩绘陶仓楼等馆藏文物70件(套)。今年9月,焦作市博物馆9件馆藏珍品(含3件“国宝级”陶仓楼)亮相中国美术馆,这是焦作文物首次规模化进入国家级艺术殿堂。


游客在焦作市博物馆文创店购物。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玮萱 摄

今年,焦作市博物馆聚力文创产品开发,推动品牌联创,推出多款特色文创产品。

当前,焦作市博物馆新馆建设正在筹备。未来的焦作市博物馆啥模样?

王磊介绍,焦作市博物馆新馆应是焦作文明最立体、最生动的展示地,将是具有中国气派、中原特色、焦作气质的文化地标。新馆能够将“山水文化”“太极文化”“名人文化”“工业文化”等核心IP,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产品,成为焦作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力。

焦作市博物馆持续涨粉,焦作文化必然“出圈”。此刻,我们满怀憧憬,期待一座更高质量的博物馆展现在焦作人面前。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玮萱 报道

(照片除署名外均由焦作市博物馆提供)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总值班:程红利   统 筹:王 鹏 郭子轩

责 编:拜利萍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李 洋   校 对:薛 莹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焦作日报 incentive-icons
焦作日报
焦作最权威的政经信息发布平台
22278文章数 98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