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书教育前言:近日,机场专门设置“医护人员优先通道”的新闻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大家看到的不仅是通道本身所代表的礼遇,更是背后所暗含的“考题”:医护人员如果出现在机场优先通道,遇到病患的时候,是该路见不平,还是该先保平安?
![]()
图源网络,侵删
一、掌中书教育:医护人员的担忧
1. 医护人员顾虑的根本原因
掌中书教育分析,很多医护人员担心在公众场合暴露医护身份后,遇到需要紧急救助的情况,会被“赶鸭子”上架,尤其是施救后,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会面临被问责或法律纠纷。因此很多医护人员调侃说,这不是优先通道,是“自投罗网”,是“现实考题”。
2. 医护人员的职业法律要求
有医生指出,《中国医师法》中有明确规定“不得拒绝急救处置”,但是“执业地点”同样有限制,这会让他们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但是,掌中书教育发现,《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也有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
二、掌中书教育:机场方面的回应
机场设置该通道的目的是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敬意。主要会遵循以下原则:
1. 自愿原则。南方航空表示,机场寻找医护人员以自愿为前提。
2. 保护个人隐私。医护人员的个人信息是隐私,机场方面不会随意泄露。
3. 自由选择原则。医护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医护通道或普通通道。
三、掌中书教育:争议背后的思考
1. 看见制度背后的善意
其实,从这个通道的设立初衷来看,是社会的进步,大家看到了医护人员的付出和努力。当然,善意想要得到大家的认可,消除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还需要相应制度的保驾护航,掌中书教育建议,或许可以完善公共场所急救的法律免责条款,明确自愿施救者的责任边界,让善意得以安心。
2. 重建医患信任,加强制度保障和社会共识
制度的保障是前提,社会共识是基础,当善意不用担心被风险裹挟,当施救者能毫无负担地站出来,这条小小的优先通道,才会真正传递出社会的温度。
![]()
希望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大家都会勇敢地说:我要走。哪怕没有这样的通道,也能大声说出:我是医生,我可以救。掌中书教育也在期待一个更安全、更体面的医疗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