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第三届中国甘薯大会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举行。来自国内外甘薯科技界、产业界的领导专家、企业家代表齐聚苗乡彭水,围绕甘薯产业创新发展、技术转化、品牌建设等关键议题深入交流研讨,为西南地区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注入强劲动能。
![]()
第三届中国甘薯大会在彭水举行。主办方供图
“此次大会选址彭水,具有特殊的典型意义。”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强在大会上直言,近年来彭水将甘薯列为县域第一主导产业,倾力打造“中国苕粉之都”取得显著成效,更以甘薯产业为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为全国特别是西南地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彭水样本”。
这份“样本”的分量,有硬核数据为证。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甘薯分会统计显示,重庆甘薯淀粉及粉丝产量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而彭水单县就承载了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产能。目前,彭水甘薯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年产鲜薯48万吨,综合产值达18亿元,“彭水晶丝苕粉”公共品牌声名远播。
![]()
彭水红薯示范基地。主办方供图
一个山区的甘薯产业,何以托起乡村振兴的“大底盘”?答案藏在全产业链的精耕细作中。为夯实产业根基,彭水精准引育11家红薯产业龙头企业,建成42条现代化生产线,成功开发火锅湿粉、重庆酸辣粉、经典干粉等20余种深加工产品,构建起“鲜薯—淀粉—苕粉—衍生品”的完整价值提升链条。其中,承载非遗工艺的彭水晶丝苕粉,凭借“久煮不烂、入口爽滑”的独特特质,不仅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案例,更成为川渝火锅行业的标配食材,香飘大江南北。
科技赋能,让彭水甘薯产业有了“硬核支撑”。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持续深耕彭水,累计组织96人次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产业培训,筛选推广352个甘薯新品种。其研发的“早育早栽+大颗粒肥精准施用”技术,示范辐射面积达2万余亩,帮助种植户实现亩均效益提升800元以上,让“科技红利”直接转化为农户的“增收底气”。截至目前,该产业已直接带动10万农户增收,成为彭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支柱。
![]()
彭水晶丝苕粉生产线。主办方供图
以第三届中国甘薯大会召开为契机,彭水锚定了更高发展目标:2025年实现甘薯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元,全力打造国家薯旅融合示范区。为实现这一目标,当地正加速推进“一心三园两基地一示范”发展体系建设——以县城为产业服务中心,布局打造3个加工产业园、2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1个技术示范核心区,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质量方向转型。
三产融合,为产业发展打开新空间。目前,彭水已建成2个红薯特色小镇,精心打造摩围山、乌江画廊两条薯旅融合精品线路,通过“直营展销+节会促销+电商网销”三维销售模式,构建起产品长效销售机制。下一步,当地还计划拓展“红薯+康养”“红薯+创意旅游”等新业态,让单一产业向多元价值维度延伸。
协同发力,凝聚产业发展强大合力。彭水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与徐州农科院、西南大学等高校共建产学研平台,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依托拥有110家会员、31家授权企业的红薯行业协会,构建“资源共享、渠道共建”机制,强化“彭水晶丝苕粉”区域公用品牌运营。一系列举措,让产业发展红利更多惠及山区群众,为渝东南山区民族地区走出强县富民现代化新路径探索出有效实践。(蒋海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