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海洋经济的战略升级与时代新局

0
分享至

朱琳





向海图强,逐梦深蓝。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海洋经济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本期专题深入海洋经济产业链上下游,聚焦现代渔业、海上新能源、现代化港口等重点领域,展现管理创新与科技赋能如何激活蓝色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共绘海洋经济新图景。

——编者

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调整期,海洋正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战略要地。作为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海洋经济不仅关乎资源获取与空间拓展,更关系到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将海洋经济发展提升至战略高度。我国海洋经济在政策引领下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持续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三大海洋经济圈各具优势,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海洋经济链条,筑牢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整体发展趋势

多维因素助推稳健增长

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自然资源部发布《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9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7.8%,显示出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达43733亿元,海洋科研教育领域增加值达6653亿元,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增加值达17209亿元,带动海洋产业实现增加值37843亿元。

从产业结构上看,2024年,我国海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885亿元、37704亿元和62849亿元,占海洋产业生产总值比例分别为4.6%、35.8%和59.6%。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显著领先,持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海洋经济持续稳健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战略推动与科技创新突破等重要因素。

1.政策支持协同推进。国家层面,一系列重要政策夯实海洋经济发展根基。比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目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并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地方层面,各主要地区相继发布重要政策,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比如,上海发布《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提出系统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目标;广东出台《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为打造高水平的“海上新广东”提供法治保障;山东发布《现代海洋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目标是实现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跃升;海南明确“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战略愿景,致力于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上述地方性行动与国家宏观政策相衔接,形成中央与地方协同推进的政策格局。

2.产业升级与突破。我国海洋经济正呈现传统产业持续升级与新兴产业持续突破的崭新局面(海洋产业分类见表1)。



传统产业层面,海洋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作为服务业主力增长迅猛;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工业等通过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巩固优势;海洋矿业、海洋盐业等为资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新兴产业层面,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电力业成为新增长点,在深海勘探、蓝色药库、海上风电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在规模化发展、技术创新、产业带动等方面成效显著,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各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3.海洋投资稳步增长。我国海洋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自然资源部发布2025年上半年海洋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同比增长25.2%,带动投资超5000亿元,有力支撑了重大项目建设。近年来,我国海洋投资在政策引领与技术创新驱动下呈现出多领域发力、规模化推进的良好态势,投资重点集中于深海科技、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现代海洋渔业等核心领域。2025年,中央财政设立 500 亿元海洋新质生产力基金,沿海省份同步加大了投资力度。

4.海洋科技持续创新。科技创新层面,我国近年在深海探测与资源开发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仿蝠鲼水下机器人与“蛟龙号”在南海冷泉区实现协同作业,推动深海装备向智能柔性方向演进;“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全面建成;水下装备品牌“擎海Techigh”正式发布,有力推动深水油气产业链自主可控。多项成果彰显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产业链全景

各链条协同筑牢根基

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如图1所示),产业链上游涵盖涉海设备与材料制造,中游包括海洋产业、科研教育及公共管理服务,下游延伸至海洋产品再加工、批发零售及经营服务,各环节链条完整、协同紧密,并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涉海企业。



依托广阔的市场需求、持续的科技创新、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有力的政策支持,我国海洋经济产业链呈现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优势,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不断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海洋旅游业。海洋旅游业在海洋产业中规模最大,是海洋经济的核心支柱之一。在近年多重利好因素驱动下,我国海洋旅游市场持续复苏。2025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7718亿元,同比增长8.0%。邮轮旅游表现尤为突出,全国邮轮港口进出港旅客总数与邮轮艘次分别增长40.1%和33.7%。截至目前,我国海洋旅游业已形成覆盖海滨、海岛、近海至远洋的立体化活动空间,涵盖观光、探险、运动等多元业态。未来,随着消费升级与政策红利释放,行业将加速向“海洋+文化/科技/康养”等跨界融合业态转型,市场空间将持续拓展,发展格局趋向协同化与国际化。这一领域中,中国旅游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业务覆盖面最全的旅游企业,旗下拥有众多邮轮、旅行社和免税店,深度参与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运营。

2.海洋交通运输业。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正经历智慧化与绿色化双重转型,且韧性凸显。目前,我国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加速推进,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 座,5G 无人驾驶集卡等智能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零待时” 作业、航道智能化等技术实现突破验证;绿色转型持续深化,宁波舟山港梅山低碳码头投用减排显著,11 个国际枢纽港清洁化设备占比超 60%;航线布局持续扩容,多地新增直航东南亚、中东、地中海等地区国际航线,海铁联运、跨里海走廊等多式联运通道同步拓展。这一领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是全球第一大综合航运企业,以航运、港口、物流等为基础和核心产业,逐步构建起“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服务体系。

3.海洋渔业。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代表性项目如温州海域投用“声波无网海洋牧场”,烟台推出智能化海参养殖网箱“金仓一号”,黄沙水产中心建成集溯源、检测与监管于一体的现代化水产品安全中心等。我国海洋养殖已形成“渔业+”“海工+”“生态+”“休闲+”“新能源+”等多元化发展模式。未来,随着产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养捕结构持续优化、水产种业振兴与深远海养殖技术推动产品消费升级、“互联网+设施渔业”模式广泛应用,行业将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在保障水产品稳产保供的同时,实现生态与效益的协同。该行业中,中水渔业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远洋渔业企业,核心业务包括远洋捕捞、水产养殖及全球化的水产品加工与贸易等。

4.海洋化工业。在国家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引导下,以纯碱、烧碱为代表的盐化产品及石油精细化工产品产量持续增加。我国海洋化工业具有强资源依赖性与高产业关联度,紧密依托海洋油气、海盐等资源,同时受环保政策驱动,逐步向绿色化生产转型。未来,在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驱动下,我国海洋化工业将加快向绿色化、智能化、高值化转型,深海开发与跨界融合将成为新增长点。这一领域,山东海化集团是全国重要的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企业,主导产品包括纯碱、原盐、氯化钙等,构建起低碳循环、绿色高效的现代化工体系。

5.海洋油气业。2024年,我国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7%和8.7%,深水勘探开发成为核心增长点,高精度探测装备研发与数智化、低碳化技术应用加速,进一步巩固了渤海、珠江口等重点海域的开发优势,凸显了产业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特征。随着全球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海洋油气业仍将是重要的能源供应领域,同时深海油气开发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目前,中国海油是国内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占全国海上油气产量超80%,主要业务为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与生产。

6.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受益于跨海通道、港口升级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特征是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直接服务于海洋资源开发、海上交通联通和沿海区域发展。随着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对海洋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工程建筑业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领域,海油工程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旗下专注于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的设计、建造和安装企业,在海洋能源开发工程实施环节具有专业能力。

7.海洋船舶工业。2024年,我国新承接海船订单量、完工量、手持订单量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分别达68.2%、50.3%和55.4%。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效显著,海船完工量修载比创历史新高,绿色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78.5%,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与产业升级动能。随着全球航运市场的复苏和新能源船舶的发展,未来,海洋船舶工业将继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中国船舶集团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造船集团,业务涵盖军用舰船、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制造,是该行业代表性企业之一。

8.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装备是为海洋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的综合性和战略性装备,在海洋开发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三大指标继续位居世界第一,新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4.6%、43.3%和62.6%。同时,技术层面亦实现了系列突破,多艘新型养殖工船及“电建志高”号大型起重船相继交付运营,彰显了强大的设计与建造能力。随着海洋资源开发向深远海拓展,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这一领域,中集集团是集装箱领域的领先企业,已实现海工装备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产品包括海洋油气开发装备、海上风电安装船等。

9.海洋水产品加工业。随着电商直播、预制菜等新业态、新模式兴起,海洋水产品加工产业正向精深加工与多元化销售转型。该产业依托海洋渔业资源,已形成从原料处理到精深加工、包装储运的完整链条,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山东等省份保持领先地位。随着人们对水产品加工品需求的多样化和品质要求的提高,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将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方向发展。目前,国联水产是我国领先的水产食品企业,专注于对虾、罗非鱼等水产品的研发、加工及全球销售等业务。

10.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作为高技术密集型产业,依托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持续推进药物研发与生物制品开发,但受研发周期长、技术门槛高、研发风险大等因素制约,产业规模仍有待进一步扩大,未来增长潜力集中于创新药物与高附加值生物制品领域。近年来,我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随着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不断深入,以及生物技术不断进步,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这一行业中,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海藻生物制品企业,致力于从海藻中提取开发医用敷料、功能食品原料及生物肥料等。

11.海洋电力业。2024年,我国海洋电力业同比增长14.7%,是增长较快的海洋产业之一。海上风电为核心增长极,全年发电量达105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2%,我国大容量机组技术保持国际领先,深远海风电有序拓展。同时,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研发稳步推进,逐步构建起多元融合的海洋能源发展模式,凸显清洁、可再生特征。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海洋电力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尤其是海上风电将成为重要的能源来源。目前,三峡能源是我国清洁能源领域的企业巨头,在海上风电的装机容量和项目规模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12.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近年来,我国海水利用能力稳步提升。2024年,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达158个,工程规模实现285.6万吨/日,海水直接利用量稳定增长,标准化体系建设与技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2025年上半年,蓬莱10万吨/天海水淡化项目投产,国产TFN海水淡化膜成功应用于首座10万吨级淡化厂,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自主化供水能力。该产业对于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具有战略意义。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推动企业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这一领域,碧水源是我国水务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拥有自主核心膜技术,在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上实力雄厚。

13.海洋矿业。得益于开发装备技术的进步,近年来该产业稳步发展,但受深海开采技术难度大、开发成本高、生态环保要求严格等因素限制,产业尚未进入大规模开采阶段。当前产业发展主要聚焦于技术储备与装备研发,以应对未来深海矿产资源需求。随着矿产资源需求增加以及深海开发技术不断进步,海洋矿业有望在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取得突破。这一行业中,中金岭南是国内主要的铅锌矿产商,已通过对澳大利亚佩利雅等海外矿业投资,参与国际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核心优势明显。

14.海洋盐业。受天气影响与产业结构调整双重作用影响,近年来海盐产量有所下滑。作为传统资源依赖型产业,海洋盐业发展历史悠久,以海水为核心原料生产食盐等基础产品,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但面临其他调味品替代与化工原料竞争的压力,产业升级方向集中于产品精细化与资源综合利用。未来,海洋盐业将重点转向精细化、多元化方向,并注重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目前,山东盐业集团是我国主要的食盐和海盐生产企业之一,业务涵盖原盐、食盐及盐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15.沿海滩涂种植业。依托海岸带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利条件,我国红树林等生态系统质量提升,滩涂种养融合发展模式逐步形成。该产业具有较强的地域局限性,受土壤盐碱化、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在发展中注重兼顾特色种植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须合理开发利用沿海滩涂资源,发展特色种植业,如耐盐碱作物种植等。这一领域,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是代表性企业之一,该公司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沿海盐碱地多元化开发与利用。

区域发展格局

三大经济圈优势互补协同发力

目前,我国已形成三大海洋经济圈,各经济圈依托不同区位禀赋与产业基础,形成各自优势。北部海洋经济圈凭借丰富的油气、矿产等资源与扎实的工业根基,在传统海洋产业领域优势稳固;东部海洋经济圈以密集的科技要素和顶尖的港口资源为支撑,以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业领跑全国;南部海洋经济圈依托庞大的经济体量、广阔的管辖海域及独特的区位优势,实现了多元产业的快速发展。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力,共同推动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部海洋经济圈包括山东、河北、辽宁、天津三省一市,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3.19万亿元,占全国30.3%,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优势在于雄厚的工业与科研基础,依托环渤海地区强大的重化工业和制造业实力,同时拥有青岛等海洋科技研发中心,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动力。

产业发展方面,北部海洋经济圈以海洋旅游业为核心支柱,占该区域海洋产业增加值比重达30.8%,与海洋化工业(占比16.8%)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占比15.9%)共同构成三大主导产业。增长动能方面,该区域海洋船舶工业表现最为亮眼,同比增速达28.5%,海洋矿业紧随其后,增长21.5%。值得关注的是,该区域在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和海洋化工业五个领域占据全国绝对优势,增加值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

东部海洋经济圈包括福建、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一市,2024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4.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43.6%,是我国海洋经济总量最大、结构最优的区域。其核心优势是坐拥以上海和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世界级港口群,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出海口与全球航运枢纽,汇聚了强大的金融、贸易与信息服务能力,驱动高端船舶制造与外向型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方面,东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油气业以37.5%的增速领跑各产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旅游业等多个传统产业均实现双位数增长。该区域在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及海洋交通运输业五大领域具有全国领先地位,增加值占全国对应行业比重均超过50%,凸显其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南部海洋经济圈涵盖广东、海南及广西,2024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53万亿元,同比增长5.9%,已成为该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蓝色引擎”。其核心优势在于无可比拟的开放活力与战略潜力,作为经略南海的桥头堡,它叠加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动能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在海洋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和国际旅游消费方面引领前沿,是中国海洋经济最具增长潜力的板块。

产业发展方面,南部海洋经济圈中海洋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渔业三大产业占比合计达70.3%,构成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增长动力方面,该区域海洋电力业以32.2%的增速位居各产业之首,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海洋船舶工业分别以21.3%和21.1%的增速紧随其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北部海洋经济圈以海洋旅游业为支柱,近年来各地积极创新旅游业态。图为2025年9月,山东荣成渔民驾驶渔船穿梭于海参养殖区,游客乘船观光,展现“渔旅融合”的新图景。

从海洋城市发展角度看,全球海洋城市发展逻辑正从“传统海事枢纽”转向“创新型海洋城市”。根据《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指数报告(2025)》,在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排名中,上海、香港作为资深航运中心稳居第一梯队,深圳、广州、青岛位列第二梯队。

上海、香港是我国海洋经济的标杆性城市。上海作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领头羊”城市,经贸活力排名全球第二,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首位。上海在海洋科技与产业领域优势明显,汇聚了12家专业科研机构、13所海洋领域高校、20余个市级创新平台,同时集聚包括中船集团、中远海运集团、振华重工、宝武集团、上港集团在内的多家龙头企业,以及近两万家涉海企业,形成了扎实的科研基础、雄厚的人才储备和活跃的企业创新生态。香港坐拥世界级天然深水港,背靠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第四大船舶注册处、全球第二大海事保赔保险中心、全球四大国际海事仲裁中心之一,核心竞争力在于高度国际化的高端海事服务集群,涵盖船舶融资、保险、法律及仲裁,与普通法体系深度融合。作为国际航运中心,香港凭借自由港政策与高效物流网络,持续吸引全球航运企业,在高端航运服务与区域联动上的优势显著。

深圳、青岛作为科技引领型代表城市各具优势。深圳以海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及水下机器人等“硬科技”见长,辖区内高新技术涉海企业逾2500家;青岛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雄厚的前沿创新策源能力,汇聚了全国约1/5的涉海科研机构,1/3以上的部级高端研发平台与近1/3的涉海两院院士。

广州正加快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科研资源方面,拥有66家涉海科研机构、超过34个省部级海洋重点实验室及27个省级海洋工程技术中心。在协同创新方面,与自然资源部南海局、中山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并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建国家级深海科技创新中心。这些举措有力夯实了基础科研根基,提升了广州在深海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四大趋势重塑未来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正在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洋经济发展呈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深海化趋势,深刻塑造着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未来图景。

1.科技创新为引领,智能化发展。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加速向海洋领域渗透融合。未来,智能传感与监测网络将广泛覆盖从近海到远洋的关键区域,实现对海洋环境、渔业资源、海上交通的实时感知与精准预报。智能化装备与系统将深刻重塑海洋产业模式,如无人船艇进行航道测绘与安全巡逻、自动化养殖工场实现精准投喂与病害防控、智慧港口实现全流程无人化作业等。海洋产业的决策、管理与运营将日益依赖数据驱动,将全面提升经略海洋的效率和水平。

2.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绿色化发展。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核心导向。发展方式将加速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转型,严格控制陆源污染入海、加强海洋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成为重要趋势。未来,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将迎来规模化发展,海上风电、潮汐能、波浪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显著提升;蓝色碳汇(如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的生态价值将被深度量化并纳入市场交易体系,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构建人海和谐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3.产业协同为路径,融合化发展。未来,海洋经济的边界将持续拓展,与上下游及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增长新动能。一方面,海陆基础设施一体化加速推进,将构建“港口+园区+城市”的联动发展模式,推动临港经济与腹地产业高效协同。另一方面,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壁垒被打破,将催生“海洋牧场+休闲旅游”“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洋生物医药+健康产品”等多元融合新业态。区域间海洋经济协作也将进一步加强,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共同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圈。

4.空间拓展为方向,深海化发展。随着陆地资源约束趋紧与科技进步,海洋开发的重点将逐步由近岸浅海迈向深远海。深海探测、大洋钻探、海底资源开发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将取得重大突破,为规模化开发深海战略资源奠定基础。深海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以及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等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评估,也将开辟新的资源接续空间。与此同时,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的挖掘与产业化应用,也将为医药、化工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深远海将成为关乎长远发展的战略新疆域。

作者单位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

本文刊发于《企业管理》杂志2025年第11期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场匪夷所思的量脚大赛

一场匪夷所思的量脚大赛

伊莎贝拉小星球
2025-11-07 22:30:27
一旦这次神舟20号回不来,最极端的情况是发射神舟22,没啥可怕的

一旦这次神舟20号回不来,最极端的情况是发射神舟22,没啥可怕的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07 21:11:42
王晶谈万梓良晚年凄凉!称其不懂江湖规矩,演戏夸张对手很难接

王晶谈万梓良晚年凄凉!称其不懂江湖规矩,演戏夸张对手很难接

一盅情怀
2025-11-08 18:08:56
前TVB女星宣布顺利诞下第二胎母女平安!曾因BB或有缺陷爆哭

前TVB女星宣布顺利诞下第二胎母女平安!曾因BB或有缺陷爆哭

TVB资讯台
2025-11-08 22:56:11
广州一条街现沪下阿姨、冰雪蜜城等广告牌,当地监管部门回应

广州一条街现沪下阿姨、冰雪蜜城等广告牌,当地监管部门回应

界面新闻
2025-11-07 21:33:15
2025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发布:雷军超越马云

2025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发布:雷军超越马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8 14:16:31
辛纳阿卡年终世界第一之争白热化!冠军获得236.7万美元+500积分

辛纳阿卡年终世界第一之争白热化!冠军获得236.7万美元+500积分

搏击江湖
2025-11-08 18:50:03
开拓者队记:杨瀚森迅速跌出轮换阵容,当初选他的意义何在?

开拓者队记:杨瀚森迅速跌出轮换阵容,当初选他的意义何在?

狼叔评论
2025-11-08 12:58:03
要不了多久,中国最值钱的不是房子车子,而是这四样!

要不了多久,中国最值钱的不是房子车子,而是这四样!

科学发掘
2025-11-08 14:38:55
张外龙谈未来:现在完成了和俱乐部的约定,后面再没有交流

张外龙谈未来:现在完成了和俱乐部的约定,后面再没有交流

懂球帝
2025-11-09 01:09:19
全球最大的公司诞生!市值突破36万亿,超过日本、德国GDP

全球最大的公司诞生!市值突破36万亿,超过日本、德国GDP

历史求知所
2025-11-07 16:10:09
继S家心疼具俊晔后,林志玲力挺小S,玥儿又出招,汪小菲一招制敌

继S家心疼具俊晔后,林志玲力挺小S,玥儿又出招,汪小菲一招制敌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08 12:47:10
局势已恶化,菲国61个市镇大断电,忙着反华的马科斯,被要求下台

局势已恶化,菲国61个市镇大断电,忙着反华的马科斯,被要求下台

策略述
2025-11-07 19:12:22
"固态电池"技术革命:七大核心企业

"固态电池"技术革命:七大核心企业

知渡
2025-08-30 13:18:24
传球能力也发挥出来了!马刺后场新星真的开始适应控卫的角色了?

传球能力也发挥出来了!马刺后场新星真的开始适应控卫的角色了?

稻谷与小麦
2025-11-09 01:52:24
19382元/月!北京又涨了!

19382元/月!北京又涨了!

美丽大北京
2025-11-08 19:10:32
关于杨兰兰,终于破解出几条她的关键信息

关于杨兰兰,终于破解出几条她的关键信息

热点菌本君
2025-10-01 17:24:05
“最帅展昭”离世,享年58岁!

“最帅展昭”离世,享年58岁!

黎兜兜
2025-11-08 21:22:56
法国总统:打击贩毒必须尊重各国主权

法国总统:打击贩毒必须尊重各国主权

财联社
2025-11-08 08:06:20
死了一亿人?还是死了7500万人?十四年江南战乱的真实人口损耗!

死了一亿人?还是死了7500万人?十四年江南战乱的真实人口损耗!

娱乐喵喵说
2025-11-07 08:06:49
2025-11-09 03:31:00
王二哥老搞笑
王二哥老搞笑
认真制作好每部作品
2099文章数 85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到野猪吃得满嘴流油 赛事方回应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到野猪吃得满嘴流油 赛事方回应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古二再度放料!秦雯王家卫吐槽出现新人物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特斯拉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28.85 万元

态度原创

时尚
手机
家居
本地
军事航空

五十多岁的女性秋季别瞎打扮,这3个技巧实用还时髦,快收藏

手机要闻

iPhone 18全系标配2400万前摄:苹果史上最强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军事要闻

福建舰常驻地为三亚军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