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延吉新村街道控江路645弄小区,能够惊喜地发现近60平方米的入口墙面焕然一新,只见一整幅色彩明快、充满童趣的巨幅卡通手绘画。
11月5日,一群特殊的“画家”——来自延吉新村街道第四睦邻中心“童爱美好延吉”志愿团队的青年和“小小网格长”们,亲手为斑驳的墙面“换新装”。孩子们用画笔替代了“禁令”,用艺术“软实力”破解老旧小区的安全治理“硬难题”,为社区共治注入了最鲜活的动力。
专业网格力量
守护童心创意表达
控江路645弄是延吉辖区内典型的老旧小区,电瓶车“飞线充电”一直是社区安全的治理重点。如何让安全意识真正“入脑入心”?延吉新村街道决定换个思路——让专业的网格力量,为童心的创意表达打好“硬底气”。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活动现场最热闹的环节是按手印。“好玩!印在白色的墙上,印了好多好多,有点像一个手印墙。”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小手。一个个五彩的手印不仅是装饰,更像是一种呼吁守护社区安全的“签名”和“承诺”。现场,来自上海市杨浦区内江路第二小学、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上海市杨浦区内江新村幼儿园、上海杨浦区幼华科技幼稚园的学生们一边印手印,一边忙着刷墙。
![]()
“我们这次不只是刷墙,是把安全课画在墙上。”现场,毕业于美术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正带着孩子们调色。作为睦邻中心的志愿者,他主动“揭榜”承担了墙绘的设计。
“我们设计了三个块面,分别是充电安全和交通安全。”青年志愿者说,“因为我们这边小区非常注重安全,这里又是小区的入门,位置最好,能更好地进行宣传。”
![]()
这面墙的背后,是延吉新村街道“多格合一”治理机制的深度联动。在动笔前,杨浦交警支队、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执法人员,已经为“小小网格长”和志愿者们上了专业的安全课。什么叫“飞线充电”?法律后果是什么?火灾隐患有多大?这些“硬核”知识,由专业网格力量精准输入,再由志愿者的专业画笔进行“转译”。
“我今天画了粉红色的裙子,还有这块白色的石头,”一名“小小网格长”仰着涂满颜料的脸,说得一脸认真,“我认为要一笔一画,细心地才能把这些画好。”当天,她和伙伴们不仅是“画家”,更是社区的“安全实践者”。专业力量的“兜底”,让孩子们的创作不再是简单的涂鸦,而是一次严肃、精准、有深度的社区安全宣传。
平均年龄不到10岁
“小小网格长”们履职两年
如果说“多格合一”提供了治理的“方法论”,那么这群平均年龄不到10岁的“小小网格长”,则提供了治理的“最优解”。这面墙正是他们两年多来“履职”的一张成绩单。
“我觉得今天来画这个,是关于飞线充电的危险。”一位“小小网格长”告诉记者,“前不久,我刚参加了网络里的安全小卫士活动,学了‘飞线充电’危险的内容。我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告诉大家,绿色的社区要我们共同守护。”
![]()
这群“小小网格长”们的社区实践“履历”远不止于此。2024年,延吉新村街道第四睦邻中心就组建了“社区交通文明调研小队”在社区里寻找安全隐患,他们不仅召开过“文明交通”议事会商讨解决方案,还将“飞线充电”的危害排演成情景剧。
![]()
安全教育早已从“课本”走进了他们的日常实践。这次墙绘,是他们“治理成果”的集中展示。
“我住在延吉新村,我觉得现在这些社区都美化了,很干净,飞线充电情况也减少了。”一位“小小网格长”自豪地说。
从被动接受安全教育的“旁观者”,到主动发现问题、参与治理的“小主人”,延吉社区的“人人共治”氛围正在悄然发生质变。一面墙,改变的是小区的“颜值”;而一群孩子,正在深度更新着社区的“文明氛围”。当“孩子画的道理,大人更听得进去”成为社区共识,老旧小区的治理便找到了最温暖的突破口。
上观号作者:上海杨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