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编下场拍短视频,一会儿演起搞笑小品,一会儿在马路狂奔,拿着杂志追着人推销。这是最近文学期刊《作品》的短视频内容。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这几条略带荒诞幽默、拍摄并不考究的视频征订广告,近期在朋友圈成为爆款,点击量已突破10万+。
![]()
《作品》视频号截图
不少网友为出镜的主编点赞:“能为自己的杂志如此奔跑,刊物的质量一定差不了!”也有人从中读出一丝辛酸,纷纷留言感叹文学刊物是否正面临生存困境。不过根据报道,出镜的主编王十月表示,《作品》杂志属于公益类事业单位,并无创收要求,之所以进行短视频营销尝试,是希望在新的传播环境下重塑影响力。
其实,《作品》的“破圈”并非个例。当“高冷”的文学遇上流量,很多杂志选择主动走向读者。最近,《花城》杂志的男性小编在视频号里“翩翩起飞”,全力推销自家杂志。而文学期刊通过互联网出圈,过往也有不少成功案例。2024年2月28日晚8点,作家余华、苏童与《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走进某网红直播间,直播时长两个半小时。当晚共售出《收获》2024年全年双月刊7.32万套、长篇小说季刊1.5万套,实销售额达1468万元,几乎创下文学期刊销售的历史纪录。
严肃文学期刊能通过短视频出圈获得流量,恰恰说明文学在当代并未失去价值,只是传播渠道发生了变化。文学从不是束之高阁的孤品,让更多人看见,才是它最好的生命力。当读者流向互联网转变为用户,杂志更需要转变心态,到社交媒体上寻找订户。文学的内核是精神共鸣,而互联网只是搭建了更高效的共鸣桥梁。
对文学期刊而言,通过创意视频出圈不仅是为了征订杂志,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一时流量”转化为“长久热爱”。《花城》杂志的视频号《花城文学课》通过讲解文学知识吸引用户,用专业内容留住粉丝;还有不少期刊选择与网红读书博主合作,开拓更多线上渠道,接触更广阔的读者群体。用短视频出圈只是第一步,让文学真正扎根在用户心中,才是长久之计。借助出圈短视频只是一个开始,互联网丰富的内容渠道,正亟待传统文学期刊去创新探索。
互联网话语喧嚣、短视频霸屏各大平台的当下,文学期刊若能找准自身独特定位,就有机会在网络空间站稳脚跟。作为文学的重要载体,期刊依旧能为普通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