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凭借“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稳坐国产奶粉头把交椅的飞鹤,在更换口号、力推“聪明宝宝”不足两年后业绩骤降,被迫重拾旧战略。然而,新生儿出生率持续走低、消费者认知迭代、竞争对手细分市场围攻,飞鹤的“溯源+温情”营销王牌正在失灵。
面对信任老化的危机,飞鹤能否借“中国宝宝”打一场翻身仗,关键或许在于能否用科学化表达和情感重构,重新赢得年轻父母的心。
![]()
01 从“中国宝宝”到“聪明宝宝” 一场仓促的转型试验
2023年,飞鹤弃用沿用8年的“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口号,转向“聪明宝宝喝飞鹤”,试图以“脑发育战略”切入细分市场。然而,新口号迅速引发争议。有宝妈直言:“不喝飞鹤的小孩就笨了吗?”广告语背后的功利倾向与消费者情感产生割裂。不足两年间,飞鹤净利润下滑47%,股价连跌,最终在今年10月官宣重启“中国宝宝”战略,推出新品启萃、迹萃。
![]()
这一来回之间,不仅暴露了品牌战略的摇摆,更折射出管理层对市场变化的误判。
02 溯源营销为何不再“万能”?
飞鹤的崛起离不开“溯源营销”。自建牧场、2小时鲜奶加工、北纬47°黄金奶源……这套组合拳曾在三聚氰胺事件后成为消费者信任的基石。然而,新一代父母不再满足于“牧场到工厂”的故事。他们钻研成分表、对比HMO含量,需要更科学的解释而非感性的场景。
![]()
竞争对手已抓住这一转变:金领冠宣传“母乳同源OPO”,合生元强化“肠道生态”,A2主打“A2蛋白好吸收”。飞鹤虽拥有母乳活性成分研究的科研成果,却未能将其转化为大众能理解的产品语言,反而将细分市场的解释权拱手让人。
03 母爱叙事需要更深的共鸣
飞鹤曾是“温情营销”的佼佼者。母亲节AI妈妈计划、章子怡出演《妈妈的一天》,这些内容试图以母爱共鸣绑定用户。但如今,竞争对手开始挖掘更精细的情感场景:金领冠聚焦“新生代妈妈”从孕期到育儿的全程陪伴,合生元定位“妈妈育儿伙伴”。
![]()
飞鹤的母爱故事虽声量大,却未能深入年轻父母的具体困境。当营销无法与用户共创内容、提供实际育儿价值时,温情牌便成了单方面的倾诉,而非双向的共鸣。
04 飞鹤需要一场“科学化”革新
重启“中国宝宝”只是第一步。飞鹤的真正挑战在于如何将研发优势转化为年轻父母信任的语言。首先,品牌需跳出“奶源溯源”的单一叙事,用科学化表达解读配方差异,例如母乳低聚糖(HMOs)的功能价值。其次,情感连接需从“歌颂母爱”转向“育儿共创”,通过真实用户故事传递产品价值,例如A2通过家庭短片展现“更好吸收”的体验。最后,品牌人设需寻找新锚点。
![]()
飞鹤的出海计划与本土战略并行,需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平衡,重塑“专业、可靠、懂中国宝宝”的形象。
05 能否成功取决于双重升级
飞鹤的困境是奶粉行业转型的缩影:当消费者从“感性信任”转向“理性选择”,品牌仅靠营销惯性难以维持增长。重启“中国宝宝”战略是一次回归,但能否成功,取决于飞鹤能否在科学传播与情感联结上完成双重升级。
![]()
若不能真正理解新一代父母的需求,再经典的口号也可能沦为市场中的怀旧标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