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最近又上热搜了。
不是因为新片尺度大,也不是因为红毯造型艳压,而是这位曾经的 “红毯女王”、手握东京电影节影后头衔的女星,时隔五年没在国内拍戏,转头就在《好莱坞报道者》的专访里把中国电影批了个体无完肤:“现在的中国电影,题材太单一了。2025 年国庆档票房还不如 11 年前,观众都爱蹲厕所刷一分钟短剧,没人愿意进影院做梦了!”
![]()
这话一出,直接冲上热搜炸了锅。
网友们一边翻出她当年偷税 8 亿的旧账,一边甩出 154 亿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打脸:“合着你拍神神叨叨的《地母》叫多样性,我们的动画、神话、主旋律百花齐放就不算?”
但更耐人寻味的是她的潜台词,不是我回不去,是我不想回。
![]()
范冰冰在采访里那叫一个痛心疾首,字里行间都透着 “可惜了我这一身才华” 的委屈。她怀念当年 “艺术片能卖 10 亿” 的日子,说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容不下有追求的创作者,还暗戳戳表示 “不是自己回不来,是市场配不上我”。
可网友们记性好得很,当场就扒出了她的 “双标名场面”:
当年她在国内拍戏时,拿着天价片酬,却被曝频繁用替身、轧综艺赶工期,《空天猎》《杨贵妃》等作品口碑扑街还不让说;如今转战海外,拍个马来西亚合拍的《地母》,就营销 “为艺术住村庄、学方言、被蚊子咬” 的敬业人设。更讽刺的是,她吐槽中国电影题材单一,自己的新片却主打 “黑魔法、鬼魂、降头术”,把农妇演成 “夜间解降师”,剧情玄乎到连国内审查门槛都摸不着。
![]()
东京电影节上,她穿着复古黑白礼服蹭足热度,说自己 “15 年后再战影后”,结果影片展映后口碑两极,有人吐槽 “故事薄弱得像纸,镜头语言玄乎到看不懂”。反观同期参展的国产片《春树》,直接拿下最佳导演和男演员奖,用实力证明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照样能打,可范冰冰对此只字不提,一门心思对外吐槽自家市场。
更让人膈应的是,外媒介绍她时特意强调 “曾是中国片酬最高的女星之一”,这话戳中了无数网友的痛点:“拿着国内市场的红利赚得盆满钵满,出事后转头就踩一脚,这不是吃里扒外是什么?”
![]()
范冰冰嘴里 “不如 11 年前” 的 2025 年国庆档,真实情况到底怎么样?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档总票房 18.35 亿元,看似比 2014 年同期低,但要知道现在平均票价降了 9.28%,观影人次高达 5007 万,而且国产片占比 98.93%,涵盖了历史战争、喜剧家庭、奇幻动作、反诈剧情等多种题材。
《志愿军:浴血和平》聚焦抗美援朝谈判桌,4.5 亿票房成为家庭观影首选;《731》揭露日军暴行,在下沉市场拿下 35.9% 的票房占比,累计票房破 18 亿;《刺杀小说家 2》用 IMAX 特效打造东方奇幻世界,票房近 3 亿;就连聋人群体反诈题材的《震耳欲聋》,都凭着 7.6 分的豆瓣评分逆袭进前五。
再看全年市场,前三季度总票房已经冲到 419.52 亿元,同比增长 21.12%,光线传媒靠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净利润暴涨 406.78%。除了传统院线,“电影 + 文旅” 还玩出了新花样:青岛东方影都的《蛟龙行动》片场成了网红打卡地,湖州观众凭电影票能享景区减免、餐饮折扣,动画衍生品市场规模都要冲到 6521 亿元了。
网友们说得一针见血:“不是我们没耐心进影院,是没耐心看烂片!《年会不能停!》的职场讽刺、《周处除三害》的犯罪悬疑,这些不都是多样性?你拍的降头术电影,我们确实不想花钱找罪受!”
![]()
范冰冰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她吐槽的不是中国电影,而是那个已经不属于她的时代。
五年前风波后,她就离开了国内影视圈,忙着开美妆公司、拍合拍片、当柏林电影节评委,甚至见德国总理刷国际存在感。可这五年里,中国电影市场早就天翻地覆:电影院数量虽然减少,但创作思维已经迭代,新一代导演用短视频逻辑重构叙事,AI 剪辑让节奏更快,社交媒体宣发能让小成本电影逆袭;观众也不再盲目追星,不管你是影后还是流量,作品不扎实就没人买账。
她怀念的 “艺术片卖 10 亿” 的日子,其实是特定时期的市场红利,可她把这归功于自己的 “艺术追求”。如今市场回归理性,观众拒绝 “脱离生活的文艺呻吟”,更愿意为扎实的故事、到位的情绪买单 ——《周处除三害》这样的 cult 片能破圈,《志愿军》这样的主旋律能打动人心,恰恰说明市场从未拒绝多样性,只是拒绝 “自视甚高的烂片”。
业内人士私下吐槽:“她现在连国内审查尺度、观众喜好都摸不清了,还敢指点江山。真要是想回来,不如学学怎么拍观众爱看的故事,而不是站在国外抱怨。”
![]()
这场争议里,网友的态度很鲜明:不反对理性批评,但反感 “高高在上的甩锅”。
支持范冰冰的少数网友觉得:“她说的有一定道理,现在确实有些题材不敢拍。” 但更多人反驳:“题材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能不能拍好。《唐探 1990》的喜剧 + 悬疑,《封神》的工业化神话,哪一个不是创新?”
有人翻出她早年的争议言论,从 “我就是豪门” 到 “小三伟大”,再到如今吐槽观众,总结出 “她永远觉得问题在别人身上”;也有人客观表示:“当年《观音山》确实演得好,可这不是她踩低国内市场的理由。真有本事,就拍一部符合国内审查、又能让观众买账的作品回来,而不是在国外卖惨。”
其实大家的要求很简单:你可以批评行业存在的问题,但不能一边享受过行业的红利,一边全盘否定它的进步;你可以追求艺术多样性,但不能把 “过不了审、观众不爱看” 的作品,包装成 “市场不懂欣赏”。
![]()
范冰冰在采访里说 “七年了,关关难过关关过”,可她似乎没搞懂,这七年难过的不只是她,还有在疫情中挣扎的影院、坚守创作的导演、愿意为好作品买单的观众。中国电影市场确实在转型,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它从来没停下脚步,而是在阵痛中不断成长。
当她还在怀念2014年的黄金时光时,新一代导演已经用短视频思维重构叙事,用AI辅助剪辑,用社交媒体预热宣发,而这些,都不是靠一句“题材单一”,就能解释的困境。
![]()
最后想说:范冰冰当然有资格发声,她的才华和努力毋庸置疑。
但若真想回来,别只站在远处抱怨,不如先问问自己:今天的观众,还需要一个只活在“范爷”滤镜里的范冰冰吗?
市场从不拒绝好作品,但它只认作品,不认情怀。
你觉得范冰冰的吐槽有道理吗?她的《地母》要是真能在国内上映,你会去看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