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教育需超越“传递已知”,走向“启迪未知”

0
分享至

金紫薇
编者按: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拐点,知识从未如此触手可及。知识“丰裕”的背后,教育、人才选拔、社会关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我们应如何在信息的浪潮中把握前进的方向?本报即日起刊登“聚焦知识丰裕时代”系列评论文章,为读者提供参考。

近日,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在某论坛上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人工智能(AI)让知识更易得,那大学里还能教什么?”这一提问不仅触及高等教育的现实困境,更指向整个教育体系在智能时代的存在价值。当AI逐渐承担起知识的存储、检索乃至部分生成功能,教育的核心使命必须从“传递知识”向“启迪智慧”转变。未来的教育,关键不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内容,而在于能否引导他们建构知识的意义、发展思维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因此,对教育内容与形式的重构,是一场时不我待的系统性变革。

首要的转型方向,是实现从“知识存量”到“思维增量”的升级。在传统教学中,知识记忆长期占据核心地位,而AI的普及彻底动摇了这一结构。对此,教育内容的设计亟须从“可检索的信息”向“不可替代的思维”转变,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批判思考与系统分析能力。数学公理的推演、人文学科的文本辨析、工程系统的建构,归根结底都是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未来在教学中,应重视还原知识的发现历程,引导学生理解其“何以产生”,而不仅是记住“是什么”。这种思维层面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未知复杂情境时,具备独立探索与理性判断的能力,这也正是人类区别于AI的根本素养。

思维升级的下一步,是完成从“学科”到“课题”的跨越。现实中许多重大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数字治理,都无法靠单一学科独立应对。AI时代更呼唤能够融通多领域知识、面向真实问题展开探索的人才。因此,教学内容上应当打破传统学科的边界束缚,以现实课题为轴心进行整合设计,推动“知识—能力—价值”的有机贯通。通过跨学科课程、项目制学习、校企联合课题等方式,让学生及早接触真实世界的问题场域,理解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力,进而形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范式。

教育本质是“育人”而非“制器”。AI时代教育变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转变。在技术快速迭代、信息高度饱和的今天,学生更需要建立正确的价值坐标,形成健全的人格与伦理判断力。因此人文精神涵养与对技术伦理的反思应该成为“必修课”,同时在专业能力外,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理心、审美能力与协作精神,以“能力塑造”与“价值引领”并重的双维体系,让学生成为专业实力与生活智慧兼备的完整的“人”。

教育内容的重构,相应地也会要求人才选拔机制同步升级。长期以来,考试制度在人才选拔和引导教学方面贡献很大,但其偏重知识记忆与标准答案的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配素养导向的教育转型需求。当教学重心转向思维、能力与价值观,人才选拔标准也必须从“考知识”向“考素养”转变。具体而言,选拔机制应在四方面实现突破:一是聚焦核心能力的综合评估。针对未来领军人才所需的基本原理思维、工程实践等能力,考题设计应逐步增加开放性、探究性题目,评估学生在复杂挑战中展现的思维深度、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是强化跨学科能力考查。不少AI时代的重大创新产生于学科交叉地带,选拔体系也应主动打破学科壁垒,设计需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才能应对的考题或项目任务,评估学生的知识融合能力与系统思维水平。

三是构建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应探索建立“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量评分+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机制,从“结果导向”转向“结果与过程兼顾”。

四是引导教育回归育人本质。科学的选拔体系应能激励学校压缩机械刷题的时间,增加探究性、自主性学习的机会。例如鄂维南院士所倡议的,适度降低刚性学分要求、为学生留出探索空间;选拔机制也应为不同特质的学生提供差异化通道,让每个人的优势潜能都被看见、被认可、被发展。

‍总之,AI带来的“知识丰裕”正要求现行教育内容开展一场自我“提炼”,剥离那些可被技术替代的知识传授任务,凸显人类本身的思维深度、人文情怀与价值判断。当教育不再追求“知识面”,而致力于培育素养,将能更好地超越传递已知,走向启迪未知、照亮心灵、塑造未来的更高层面。(作者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终于有个日本将军,把窗户纸给捅破了:再打仗,日本可能就没了

终于有个日本将军,把窗户纸给捅破了:再打仗,日本可能就没了

李子橱
2025-11-06 21:30:03
人前光鲜人后心酸!深圳台主持董超49岁离职,如今转行当网红谋生

人前光鲜人后心酸!深圳台主持董超49岁离职,如今转行当网红谋生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07 20:16:16
俄重兵突击,乌拼死抵抗,波克罗夫斯克再现血肉磨坊

俄重兵突击,乌拼死抵抗,波克罗夫斯克再现血肉磨坊

史政先锋
2025-11-07 15:54:33
下馆子,“打死”也不要点这6道菜,厨师自己都不吃,千万别大意

下馆子,“打死”也不要点这6道菜,厨师自己都不吃,千万别大意

简食记工作号
2025-11-07 00:11:38
副院长与眼科副主任不雅视频事件:停诊风波背后的真相曝光!

副院长与眼科副主任不雅视频事件:停诊风波背后的真相曝光!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11-08 03:42:26
官宣!欧洲豪门主帅下课,曼联两名冠军主帅,有望下轮欧冠碰面

官宣!欧洲豪门主帅下课,曼联两名冠军主帅,有望下轮欧冠碰面

嗨皮看球
2025-11-07 18:33:30
一天之内7舰服役,中国震撼世界,

一天之内7舰服役,中国震撼世界,

世家宝
2025-11-07 22:04:54
再见皇马!1.2亿巨星醒悟了!拒绝让步,想踢左路,远赴英超证明

再见皇马!1.2亿巨星醒悟了!拒绝让步,想踢左路,远赴英超证明

阿泰希特
2025-11-07 14:21:33
副院长不雅视频后续:手术中单铺沙发、都已停诊!身份被扒有来头

副院长不雅视频后续:手术中单铺沙发、都已停诊!身份被扒有来头

鋭娱之乐
2025-11-06 16:57:30
普京公开重要情报:“全国人民都该了解”

普京公开重要情报:“全国人民都该了解”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06 23:08:31
新布局!这一重要基地,已在河南揭牌

新布局!这一重要基地,已在河南揭牌

政知新媒体
2025-11-07 21:43:02
杨紫33岁生日晒全家福,杨爸杨妈气质出众好年轻,一家三口好幸福

杨紫33岁生日晒全家福,杨爸杨妈气质出众好年轻,一家三口好幸福

小椰的奶奶
2025-11-08 04:02:08
小米汽车99.4%保值率遭打脸:二手市场无人问津,谁都不敢接

小米汽车99.4%保值率遭打脸:二手市场无人问津,谁都不敢接

麦小柒
2025-11-06 20:40:23
郑州恢复执行机动车限行措施

郑州恢复执行机动车限行措施

界面新闻
2025-11-07 20:30:40
42岁刘翔近况曝光,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42岁刘翔近况曝光,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科学发掘
2025-11-08 00:36:00
陈布雷得知地下党女儿被捕,竟要求毛人凤立即枪毙,此举反救她一命

陈布雷得知地下党女儿被捕,竟要求毛人凤立即枪毙,此举反救她一命

宅家伍菇凉
2025-11-06 10:05:03
起风了,郑丽文第五轮人事布局出炉;赵少康或被判入狱,慌忙求饶

起风了,郑丽文第五轮人事布局出炉;赵少康或被判入狱,慌忙求饶

墨兰史书
2025-11-08 04:05:03
全运会乒乓球首场大爆冷!国乒全国冠军0:3被淘汰,陈幸同3:2险胜

全运会乒乓球首场大爆冷!国乒全国冠军0:3被淘汰,陈幸同3:2险胜

国乒二三事
2025-11-07 13:14:55
俄罗斯人很困惑,这么贵的东西,为何中国家家有,还把它当水喝?

俄罗斯人很困惑,这么贵的东西,为何中国家家有,还把它当水喝?

老谢谈史
2025-11-07 13:31:45
西贝“闭店潮”大反转,贾国龙真急了!

西贝“闭店潮”大反转,贾国龙真急了!

李东阳朋友圈
2025-11-07 14:08:10
2025-11-08 04:52:49
环球时报国际 incentive-icons
环球时报国际
由《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运营,以优质内容资源为依托,报道多元世界,解读复杂中国。
48568文章数 3296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三部门:3至6岁儿童尽量避免接触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旅游
本地
亲子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稻城亚丁冲古寺看仙乃日雪山的最佳角度在哪? 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亲子要闻

教育部等三部门:科学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