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浪潮中,高新区以机器人产业为突破口,通过政策引领、创新驱动、生态优化等一系列举措,跑出了产业发展的“加速度”。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版图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规模跃升 集群效应凸显
2024年,高新区引进机器人企业73家,机器人企业总数达到200家,占全市近90%,营业收入突破73亿元。截至目前,高新区机器人企业已达236家,数量约占全省60%,成为唐山产业发展新地标和全省机器人产业最密集的区域。高新区已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支撑、特种机器人为特色、服务机器人为亮点的全品类布局,覆盖焊接、消防、轨道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
龙头企业引领 示范作用显著
工业机器人领域:开元、松下等企业构建了国内最完备的焊接机器人产业链,市场占有率达30%,产业规模全国第一。
特种机器人领域:百川集团的列车检修检测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并出口至法国、加拿大、新加坡;中信开诚的消防机器人市场占有率高达70%,成为行业标杆。
服务机器人领域:高膳机器人餐厅的智能炒菜机器人、迁安市人民医院的智慧药房机器人等创新产品,推动机器人技术不断向生活场景渗透。
创新驱动科技 赋能城市发展
高新区坚持“北京创意、唐山转化”模式,深化与清华、北大、北理工等高校合作,汇聚全国唯一的开诚智能国家级特种机器人实验室、全省唯一的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资源,构建“研发+孵化+产业化”生态链。打造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为机器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采购、设备、仓储、物流、售后等共享资源。自2024年初投用以来,已服务京津冀三地200余家企业机构,将炒菜机器人、装瓶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200多个创意转化为实体产品,带动中小企业新增产值超2亿元,更勾勒出“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同发展新图景。
从“钢铁之城”到“机器人+新赛道”,高新区的转型之路彰显了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巨大潜力。在政策、创新、生态的三重驱动下,这片热土正以“加速度”奔向未来,书写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的新篇章。
文/记者 吕光宇
图/徐慧 杜雯拓 张北男 吕光宇 闫军 摄
![]()
百川机器人共享工厂一站式满足企业技术、采购、设备、仓储、物流、售后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让有创新潜力、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在这里实现轻装快跑。
![]()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调试消防机器人产品。
![]()
晟群科技一体化全药品机器人在智慧药房里取药。
![]()
唐山新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康养医疗展示区。
![]()
与传统烹饪方式相比,高膳炒菜机器人凭借“智慧大脑”精准把控,把调料投放精确到“克”,将烹饪流程控制到“秒”。
![]()
工程师正在调试车底吹扫机器人。
![]()
唐山四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北京王致和研发的腐乳自动装瓶机器人。
![]()
机器人共享智能制造厂搭建共享智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形成“数据处理在唐山、生产协作布全国、智力资源汇全球”的格局。
![]()
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自动驾驶微型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