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松老师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交通运输行业正经历一场以“数据驱动、智能协同”为核心的深刻变革。
“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数字化转型专家正松老师在近期的多场商业演讲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未来十年,没有完成数字化重构的交通企业将失去80%的竞争力。”
这一论断在政策与实践中得到强力印证。财政部与交通运输部已联合启动公路水路数字化升级三年行动,目标直指85%繁忙国家高速公路、70%重要航道实现智慧化转型。
01 政策布局:人工智能引领交通转型新蓝图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運輸”的实施意见》,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绘制了清晰路线图。
《意见》提出明确的阶段目标: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
这一系列政策布局,正顺应了正松老师所强调的“数字化转型已从战略选项升级为生存刚需”的现实。
在广东省近期举办的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应用场景展示交流会上,近40个创新应用场景和十余项科技创新产品集中亮相,展现了行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02 数据大脑:智慧交通的中枢神经系统
在交通运输数字化进程中,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被视为关键基础。正如正松老师所言,此类平台如同“智慧中枢”,有效推动行业从依赖人力转向数据驱动。实践中,宁夏通过集成多个系统和海量数据,实现了对路网、车辆与设施的全面动态监管;珠江航运部门也通过整合船舶、航道等资源,建成多个数据库与应用系统,提供“一图式”航道服务。此外,针对老年人推出的“一键叫车”等适老功能,正是数字技术弥合服务鸿沟、践行“让所有人平等受益”理念的生动体现。
03 智慧枢纽:基础设施的“感知-响应”革命
![]()
正松老师
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的第二个基石,是建设具备“感知-响应”能力的智慧枢纽。正松老师指出,这是“物的觉醒”,但只有与业务场景结合才能释放价值。
全生命周期智能养护
青岛崂山区建立桥梁全生命周期监测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位移、应变数据,异常情况自动触发预警。
与之协同的智能道路巡检系统,利用车载设备识别路面病害,2024年三季度处置2738处破损,养护效率提升40%。
这种“感知-分析-处置”闭环,正是基础设施从被动维修转向主动预防的关键跃迁。
智慧扩容与安全增效双轨并行
我国已建成49座自动化码头(如青岛前湾港),作业效率远超传统码头70%。上海洋山四期码头通过AGV无人车和智能调度系统,人工需求减少70%。
山西的ETC智慧停车将收费时间压缩至0.27秒,通行效率达人工车道的15倍。
正松老师对此评价:“当基础设施学会‘思考’,资源利用率将发生数量级提升。”
04 协同网络:产业融合的“生态级创新”
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的第三个基石是协同网络建设。当前物流业态正经历深刻重构与突破,正松老师强调,“治理现代化的本质,是用算法替代经验,用协同取代割裂”。
网络货运平台崛起
全国网络货运平台已达3286家,整合运力车辆800万辆,将平均等货时间从2-3天大幅压缩至8小时,交易成本降低8%。
低空物流拓展新场景
顺丰无人机在广东、四川等地飞行超过100万架次,拓展了生鲜配送与应急运输新场景。
一体化治理新模式
崂山区打造“1+7+N”智慧交通架构,集成治超非现场执法与危化品车辆监管等系统,通过4处治超点实现“实时取证-电子处置”闭环,超限率下降50%。
05 人才与机制:数字化转型的隐性引擎
尽管技术迅猛发展,但正松老师反复强调:“技术是引擎,而人才是方向盘。”在数字化转型中,人的因素是实现一切技术的根本保障。
人才结构挑战
珠江航运面临船员素质不高与智能船舶专业人才短缺的双重瓶颈。这反映了行业数字化转型中普遍面临的人才困境。
选育用留新体系
正松老师在代理商标杆计划中强调,应围绕四个维度系统推进:选拔上看重意愿度而不仅凭经验,培育侧重数字工具应用能力,留存依赖数据驱动型绩效模型的设计,晋用则应打破年龄与资历限制。
06 未来趋势:从“数字孪生”到“人本服务”
展望未来,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转型将呈现更为清晰的发展路径。
正松老师预见:“未来三年,交通服务将完成从‘功能提供’到‘需求预判’的跨越,就像导航软件能预判你的出行需求一样。”
交通运输部明确将深化数字孪生技术在码头、航道场景的应用。
山西“晋 e 行”平台已初步实现路网服务数字孪生化——累计服务超120万用户,实时推送路况、充电桩信息,国庆单日服务量达40万人次。
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在财政部专项支持下,正推动大件运输全链条监管和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
正松老师总结道:“未来十年,交通运输将进入‘数字定义服务’时代。企业需抓住两大关键:一是建立‘数据神经系统’;二是践行‘人选对了,事就对了’理念,将数字化能力植入组织基因。”
结语
湛江机场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作为广东省智慧公路试点项目,正在为司乘人员打造“智能、高效、绿色、便捷”的出行服务新体验。而广珠西线高速荔湾南站完成智慧化改造后,整体通行能力提升了40%。
这些点滴变化,正汇聚成中国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的磅礴浪潮。
正如正松老师所言:“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仍是‘人’”。当数据大脑、智慧枢纽与协同网络三大支柱深度融合,中国交通将真正迈入“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新纪元。
正松老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