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的几个主要经济体中,似乎都对中国有着复杂的情绪。
美欧两大经济体就十分明显了,虽然十分依赖中国市场,但还是不断制裁中国,导致美元与欧元的盈利空间不断压缩。
非洲虽然是我国长久援助的经济体,但也要十分谨慎,避免出现尼日尔这样的“情伤”。
当下欧美市场的大门逐渐收紧,非洲又充满不确定性,中国外贸的下一站该驶向何方?
有些人会推荐中亚,但那里已被俄罗斯扎根了,有人会想到和中国农业贸易频繁的南美,但究其那还是美国的后花园。
阿权在国际上搜索一遍,发现离我们非常近的东南亚何尝不是一个优异的选择!
从欧美货架到东南亚蓝海
咱们这代人习惯了“出海先看欧美”,但最近几年的外贸形势,逼着咱们把目光重新投向南方。
早年间,欧洲和北美加起来占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三成,说是外贸半壁江山都不为过。
可2018年中美贸易战一开打,再加上后来俄乌冲突搅乱了欧洲市场,欧元和美元的钱袋子突然就变紧了。
不是咱们的货不行,是人家的采购清单上,咱们的名字越来越靠后。
这种局面让我想起二战后的美国,那会儿他们也是产能过剩,急需找地方消化。
马歇尔计划看似是帮欧洲重建,本质是把自家产能变成全球影响力。
咱们现在推的“一带一路”看着路数不同,核心逻辑异曲同工,只不过美国当年是单向输出,咱们玩的是共赢。
为啥偏偏选东南亚?俄罗斯人口就那么点,撑不起大市场;中亚那些“斯坦国”民族宗教情况复杂,西北边境要的是稳,真把经济命脉连起来,麻烦可能比好处多。
算来算去,只有东南亚既能接得住咱们的产能,又有足够大的人口基数当市场,说是“没电时的充电宝”,一点不夸张。
越南的摇摆与运河的破局
东盟这十个国家,说是“低配版欧盟”挺形象,小国抱团才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
2022年东盟成了中国最大贸易伙伴,6.4万亿元的贸易额,把欧美都甩在了身后,这数字里藏着大趋势。
其中越南最值得说道,中美贸易战让它成了“香饽饽”,咱们的比亚迪、华为去建厂,广东的服装厂老板更是一拥而上,2023年咱们对越投资快45亿美元,说它是“中南半岛工厂”不为过。
但越南这国家有点“两头押注”的意思,它南北就像两个心思不同的兄弟:北边靠近中国,原材料、零部件全靠珠三角,连物流都比到自己南边的胡志明市快。
南边则盯着欧美订单,日韩企业扎堆,亲美情绪浓。
这种分裂在南海问题上特别明显,这边拿着咱们的投资搞生产,那边就跟着美国喊口号。
不过柬埔寨大运河一开工,越南就有点坐不住了。
这条运河等于是在它的经济动脉上开了个口,把南越的物流优势分流到柬埔寨,这下它才明白,光靠摇摆没用。
最近中越赶紧敲定高铁合作,把河内和云南连起来,说白了就是认清楚谁才是真能帮它发展的伙伴。
泛亚铁路的现在与未来
要绑定东南亚,光靠贸易不够,得修“硬联通”的路,泛亚铁路就是这盘棋的关键。
三条规划路线里,中线最顺,从老挝穿泰国到新马,已经跑起来了。
东线本来卡壳,越南之前怕被咱们“经济渗透”,把高铁项目交给日本,结果日本嫌成本高磨磨蹭蹭,运河一逼,反倒痛快跟咱们合作了。
最麻烦的是西线,从昆明经缅甸到印度洋,十几年了还没通。
缅甸内乱不断,一会儿军方掌权,一会儿地方武装开打,最近又在清剿电诈集团,美国还在背后递武器,短时间内没法太平。
可能有人问,修条铁路至于这么费劲吗?这里面藏着大文章。
铁路一通,昆明到曼谷的货运时间能砍一半,咱们西南的汽车、机械能直接卖到东南亚,他们的榴莲、大米、矿产也能顺着铁轨运进来。
对咱们来说,西南地区有了缅甸和北部湾两个出海口,不用再单靠东部港口;粮食安全也多了层保障,泰国大米、越南橡胶能稳定供应。
更重要的是,这是在构建“陆权经济圈”,跟美国的海权封锁掰手腕。
他们靠航母控制航道,咱们靠铁轨连市场。
现在全球格局变了,美国搞的TPP是小圈子,咱们的“一带一路”是大平台。
东南亚这些国家精明着呢,既想拿美国的订单,又舍不得中国的市场和投资。
但基建这东西最实在,铁轨铺到哪儿,经济血脉就通到哪儿。
经略东南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容越南慢慢想明白,帮缅甸稳住局势,一步步把“经济朋友圈”扎结实。
这既需要建铁路的硬实力,更需要控局面的软实力,这才是大国该有的样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