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那场没有看完的电影
王 标
![]()
人生总是会有诸多遗憾,但凡遗憾来临时,都会给你带来意料不到的动力和遐想,甚或改变你的人生轨迹,在你人生的四季里,也许才有可能将青春的芳华化作一棵健硕的生命树,初中毕业的先一年,外公让我跟人学木匠,母亲让我跟人学卖油糕做生意,大人们似乎感觉孩子已长大,开始着手考虑未来的生路了。我无可奈何,但不知如何是好,唯独父亲铁定心让我继续上学。
那时,学校刚开始抓教学质量,自己感觉除语文课外,其它课程学得很是吃力,若想上高中考大学几乎没得希望。可父亲一再地鼓励我说,学习不好怪不得你们,要怪只能怪时势。如今变了,无论你将来干什么,没有文化是万万不能的。
![]()
好长一段时间我思考着父亲的话,时势虽影响了我们的当下,但决定不了我们的未来。没想到初中毕业后,却真的由于一场没有看完的电影改写了我的命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里人的思想尚处在迷茫摸索中,思维一下子很难跳出积习已久的传统模式。人们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循环往复外,唯一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就是定期不定期地观看露天电影。说是定期,县放映队每个月都要到村上来一次;说不定期,是邻村长年驻扎的地质勘探队间隔一段时间就要到驻村放上一场电影。不过,那时的电影分单机放映和双机放映,单机放映中途是要换片的,要间断。双机放映可一次不间歇到完毕,并且是宽银幕。人们通常把这称为小电影和大电影。
![]()
地质队放映的是大电影。每到放电影的日子,十里八乡的人像过年走亲戚一样,提前到场占好位置,静等电影开演。那时看电影成了主要的精神生活。地质队那晚放映是大型彩色故事片《小花》,遗憾的是我因意外没有看完。尽管如此,影片中的赵永生和小花所演绎的英雄之歌,以及影片中的主题歌《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一直伴我左右,催我奋进。
初中毕业回村的那年夏天,母亲承包了大队砖瓦窑的砖坯烧制活儿,让大人轮换着带上我们几个娃娃干。这一窑货由砖坯烧成砖,概约装五万砖坯,整个工序下来,需装四天,烧七天,再从涝池拉水浸七天后,才能打开窑门把成砖一块一块搬运出来。累计半个月时间,一家可获32元的报酬。家人们不完全是多点收入,更重要的是要在劳动中锻炼孩子们。对学生来说,考上了就上,考不上回农村参加生产也不觉得丢人。这是年轻人普遍的世界观,他们认为,农业总要有人干的,考试升学不会给任何人和家庭带来压力。所以说,从事体力劳动,不但受到全社会的推崇和爱戴,尤其重要的是整个过程虽苦虽累,但其乐融融。
![]()
那天下午,地质队要放电影了,大家不约而同地加快劳动进度,提前完成了当天装窑的活儿。我回到家后,脸都顾不上洗,草草在水里涮了涮手,从笼里摸了个馍,拿了根生葱,边吃边出了门。
放映场的左边有一自然形成的矮埝,虽然有点偏,但时常是娃们抢占的好地方。天还没有暗下来的时候,放映场的两边,宛若繁华的集贸市场,有卖日用品的,有卖背心短裤的,有卖时令水果的,有卖页面凉粉的,只有卖冰棒汽水的吆喝声最是响亮,也有借机相亲的青年男女。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协调,淳朴而自然。高潮来临的时候,只有当广播里接连播放邓丽君、刘德华、张信哲等港台歌手的歌曲时,嘈杂声才静下来。
好不容易等到电影开演,新闻简报足足放了40分钟。现在看来,当时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内容自然很多。说心里话,那时年轻人很少对新闻感兴趣,最感兴趣的还是电影,尤其是战争题材。
![]()
好不容易等到《小花》开演,一曲优美动听的《妹妹找哥泪花流》把我带入那烽火连天的岁月。它打破了以往战争题材的固有表述,展现出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鲜亮,而《绒花》那极具浪漫与温情的音律,更使人忘乎所以,泪水不知不觉地溢满眼眶。
当影片中出现何翠姑为救身负重伤的赵永生,艰难地抬着担架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的画面时,她咬牙坚持一步一步跪着上山,膝盖磨破,鲜血染红了山道的石阶,也染红了每个观众的心。那种忧伤中的寻觅,那种芳华中的求索,成为一代人永远的记忆。
正当我陶醉在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心旌摇荡时,电影广播中突然夹杂了两句“画外音”:王标同学,请到电影放映机后边来,有人找。我听到后心想我能有什么事?莫非是同名同姓或者搞错了。这时,电影里正在播放着:啊......绒花,啊......绒花,一路芬芳满山崖......。
直到我在埝头上远远望见父亲站在电影放映机跟前来回踱来踱去的样子,这才断定是父亲在找我,于是急忙从埝头上下来,直奔电影放映机后场。父亲从人群中挤出,顺手挥了一把汗对我说,电影看不成了,县上通知明早八点在县城体检,你上中专分数线了。他说话急促,但很兴奋。接着说,刚刚接到通知,赶紧回去收拾收拾。
我在惊喜中很是纳闷,见父亲很是开心啥也没说。父亲指着卖页面的冒着热气的锅对我说,饿了给你下一碗页面吃。我说不饿,心里还沉浸在电影里,尽管有些不情愿还是紧跟着父亲来到村中间的涝池边,父亲不知从哪里拿来毛巾和香皂,命我脱光衣服下到水里,他挽起裤管站在池边的台阶上,给我从头到脚洗了个遍。看他认真仔细的样子,我想,父亲心里已升起一颗希望之星,这颗星也许正是他一生未了的心愿。而我却不以为然,自己的理想里丝毫也没有上中专的准备和意思,心想自己根本就考不上,即使体检也是白搭。因为那时上中专可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敢想的。
也许世上的事都这样,想得到的不一定能得到,没想得到的却总出乎人之预料。遗憾的背后往往暗藏着喜悦。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无所谓遗憾和喜悦,但那场没有看完的电影在我心里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波。
![]()
洗完澡回到家里,我枕着月光,独自躺在床上久久未能入睡,电影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使我不得不思考未来。我的未来在哪里?也许就从今夜起步。
次日天没亮,父亲就催我起床,收拾停当后,他推着自行车在前边走,我紧跟车后,母亲一直送到村外有说不完的叮嘱。上了公路,父亲带着我嘴里哼着秦腔。我坐在自行车后座默然深思,大人的关爱,正是自己社会责任的开启。
两小时左右到了县城,在等待体检的时段里,父亲给我讲了以往很少提及的人生哲理。可我还是提不起精神,脑海里不时地闪现出赵永生和小花的形象来。父亲也许感觉到了什么,对我说,不要老纠结在一场电影里,将来有更多更好的电影等你呢。
体检结束后,父亲第一次带我吃了一碗羊肉泡。吃饭间记得他只说了一句话:你长大了,今后自己的问题自己办。走出泡馍馆,街头的高音喇叭又在唱: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不久,中专录取的通知书下来了,我被录取到陕西省农林学校植保131班。父亲看到通知书时,恐怕我不乐意,连哄带骗地说,听老师说,植保是学做森林警察的,131是中队的编号。我当时虽不知道植保131是什么意思,但敢肯定他在骗我。骗就骗呗,反正我不会放弃这次上中专的机会。
![]()
在去农校报到的火车上,车厢的喇叭里又在播放电影《小花》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特别是前半学期,学校高音的喇叭经常播放这两首歌曲,总给人带来一种异样的感觉,教人思考,催人奋进。
八三年毕业前实习时,终于看完了这场电影,圆了我的《小花》梦。人生是梦也非梦,你丝毫也左右不得,只有在梦醒的时候,才有可能规划实现自己的人生。
如今芳华已逝,蓦然想起那场没有看完的电影,不再是当初的遗憾,或许是一场完美的错过。
2025年11月2日于渭南漱心岛
作者简介:
![]()
王标,大学学历。国家公职人员。爱好旅游、文学创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