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分别代表天文季节“春夏秋冬”的起始。“冬”有“终”的意思,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到来。“今宵寒较昨宵多”,北方迎来供暖季,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而在广西沿海,此时才刚刚完成夏秋更迭,所以立冬之于广西,从来不是冬季的“开篇页”,而是秋意正浓的“进行曲”。
![]()
气象学上,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10℃以下才算正式入冬,这一标准让广西的冬天向来“姗姗来迟”。此时全区气温下降较快,但大部仍在14℃至21℃之间,最冷的资源县也在12℃以上,离入冬标准还相去甚远。根据近30年气象数据统计,广西入冬进程南北差异明显:资源、乐业等高寒山区在12月中旬前入冬,是我区最早迎冬的区域;14个地级城市中,桂林入冬最早,平均在12月27日,柳州和贺州需等到1月中旬,其余城市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持续天数短暂,常在冬与春秋间反复,有的年份甚至全年无冬。
随着夏季风撤离,水汽减少,立冬时节全区降雨量减至30毫米左右,昼夜温差大,白天晴暖的“小阳春”天气是常客。不过,北方冷空气势力已明显增强,全区气温总体呈波动式递减,强冷空气可能带来强降温甚至寒潮,桂北、桂中部分年份会出现初霜;在个别年份里,台风也可能成为意外“访客”。所以立冬的广西虽无严寒,却需留意冷暖交替的“小脾气”,气温变化大易引发感冒,需及时增添衣物;桂北桂中需留意冷空气预报,做好喜温农作物的防寒防霜措施;沿海地区则需防范大风以及台风环流的影响。
![]()
“慢半拍”的气候节奏,造就了广西立冬时节的色彩景观——桂北、桂中的银杏与红枫,在这个时节才开始渐次“换妆”。鹅黄、浅金、黄绿过渡的彩装,与村落里的建筑交相辉映,勾勒出秋的静谧诗意,为后续的鲜亮红火埋下伏笔。田间地头,农民抢晴收晒晚稻、砍伐甘蔗、晾晒柿饼,空气中弥漫着甜香果香;海边的渔民出海作业,将海洋的馈赠收入囊中,鱼虾满舱。农家的屋檐下,一串串香肠垂挂,油脂滴落的声响与咸香交织;壮家的陶坛里,新鲜竹笋在盐水中浸泡,正悄悄发酵出酸香;瑶寨的竹筛上,摊晒的笋干在阳光下收缩,锁住秋日的美味,这些都是广西人顺应节气气候,将夏秋的丰硕沉淀为时光滋味的智慧巧思。(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 谢海云)
广告合作、宣传片、专题片、教学片、科普动漫片制作及会议庆典活动制作拍摄,欢迎垂询,联系电话:0771- 587628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