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平台上同时出现 4 个 “温峥嵘”,分别忙着聊天互动、分享护肤心得、同步开启吃播带货,这场荒诞的 “真假美猴王” 戏码,揭开了 AI 技术滥用的新型骗局。而另一边,60 岁阿姨与 “男星” 的轰轰烈烈黄昏恋,竟也是 AI 换脸精心编织的谎言。央视近期揭穿的这一系列骗局,恰好印证了靳东多年前的担忧 ——AI 技术催生的仿冒乱象,终究以更隐蔽的形式卷土重来。
一、靳东的前车之鉴:AI 换脸催生的黄昏恋骗局
靳东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始终与沉稳儒雅绑定。《伪装者》中睿智果决的明楼,《琅琊榜》里温润通透的蔺晨,《我的前半生》中干练专业的贺涵,从民国特工到现代精英,他凭借精湛演技,将成熟男性的魅力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
![]()
他并非流量鲜肉,却成为无数中老年女性的 “理想偶像”。这份跨越年龄层的国民度,让他意外成为 AI 换脸骗局的早期受害者。不法分子利用靳东的公众形象,通过 AI 技术伪造视频,炮制出一场场针对中老年群体的 “黄昏恋” 骗局。
“姐姐,我喜欢你不是一天两天了,这辈子就想和你在一起”,视频中 “靳东” 眼神温柔,语气缠绵,对着镜头诉说着炽热的爱意。但这并非真正的靳东,而是 AI 换脸技术合成的虚假影像 —— 骗子截取靳东影视剧中的片段,通过技术替换面部表情与口型,让虚假的 “靳东” 说出定制化的暧昧话术。
![]()
这些 AI 生成的 “靳东”,不仅与中老年粉丝 “谈恋爱”,还会以 “投资”“创业”“购买情侣信物” 等名义,诱导粉丝转账汇款、购买高价劣质产品。更令人痛心的是,曾有 61 岁阿姨深陷骗局,坚信视频中的 “靳东” 是真爱,不惜离家出走追寻 “恋人”,最终不仅没见到所谓的 “真爱”,还被骗子卷走毕生积蓄,落得血本无归的结局。
得知真相的靳东震怒不已,第一时间发布官方声明打假,明确表示 “从未通过私人账号联系粉丝,从未以恋爱名义诱导消费转账”。他还联合各大平台,清理了数千个仿冒账号,并多次在公开场合提醒中老年观众:“网络世界复杂,切勿轻信陌生账号的甜言蜜语,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
这场打假风波持续数月,大量仿冒账号被清理,但靳东始终忧心忡忡。他曾在采访中表示:“AI 技术门槛越来越低,若监管和甄别跟不上,这类骗局迟早会卷土重来,伤害更多信任我的观众。” 如今,他的担忧终究变成了现实,AI 仿冒乱象以全新的形式,盯上了新晋走红的演员温峥嵘。
二、温峥嵘的 “克隆危机”:4 个 AI 账号各司其职直播捞金
凭借《许我耀眼》中 “于岚” 一角,温峥嵘近期再度火爆全网。剧中,她饰演的 “毒辣婆婆” 前期尖酸刻薄,后期暖心反转,复杂立体的角色塑造让她圈粉无数。戏外的温峥嵘,性格低调真诚,工作之余常开启直播与粉丝互动,没有明星架子。
她的直播风格格外接地气:有时分享剧组拍摄的幕后趣事,展示戏中佩戴的昂贵珠宝;有时与粉丝唠家常,耐心解答提问。即便 3 小时直播的峰值人气冲到 86 万人次,她依旧全程保持微笑,不收粉丝礼物,也不挂任何带货链接,纯粹的互动模式让她收获了极高的口碑。
树大招风,正当热度攀升之际,一场针对她的 “AI 克隆” 骗局悄然上演。一天,温峥嵘的直播间评论区突然出现一条挑衅留言:“你是温峥嵘,那我是谁?” 留言者的账号头像、昵称与温峥嵘的官方账号高度相似,甚至主页背景图都直接盗用。更离谱的是,温峥嵘的团队试图私信沟通时,竟被对方瞬间拉黑。
![]()
细心的网友很快发现,多个平台上出现了大量 “温峥嵘” 账号,这些账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的专注于聊天互动,模仿温峥嵘的语气与粉丝对话;有的主打护肤分享,拿着不知名护肤品讲解 “护肤心得”;还有两个账号同步开启吃播,一边品尝零食一边吆喝带货。
这些 “克隆温峥嵘” 的妆发、穿着各不相同,带货的产品也五花八门 —— 从护肤品、保健品到零食、日用品,但直播话术却如出一辙,都是 “家人们放心买”“只有今天有优惠”“我自己也在用” 这类煽动性语言。更明显的破绽是,这些账号的直播画面中,频繁出现口型与声音对不上的情况,面部表情偶尔会出现不自然的扭曲,尤其是在快速说话时,AI 合成的痕迹难以掩盖。
![]()
事实上,温峥嵘早在 2025 年 4 月就发布过打假视频,明确表示自己 “仅有一个官方认证直播账号,从未授权任何商家或个人使用本人形象带货”。但这些 AI 克隆账号依旧疯狂捞金,举报后很快有新账号冒出来,让她和团队防不胜防。
![]()
三、央视下场揭秘:AI 仿冒的两大套路与平台专项治理
就在 AI 克隆账号愈发猖獗之际,央视果断下场,通过深度报道揭穿了这场新型骗局的全部真相。报道中指出,针对温峥嵘的仿冒账号主要采用两种套路:一种是AI 深度伪造,不法分子截取温峥嵘公开的直播、影视片段,利用 AI 技术替换面部动作与口型,合成全新的带货视频,账号名称多带有 “温峥嵘”“峥嵘优选” 等字样,迷惑粉丝;另一种是特效仿冒,部分账号不直接使用真人影像,而是通过特效制作高度相似的卡通形象,搭配模仿温峥嵘语气的配音,同样以 “明星推荐” 的名义带货。
这些骗局的本质,与当年靳东遭遇的 AI 换脸骗局如出一辙 —— 都是利用明星的公众公信力,骗取粉丝的信任,最终实现商业变现。不同的是,温峥嵘的克隆账号更偏向直播带货,而靳东的仿冒账号则聚焦情感诈骗,核心都是借助 AI 技术降低造假成本,扩大诈骗范围。
央视曝光的同时,各大平台也同步启动了 AI 仿冒专项治理。以抖音为例,2025 年 10 月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累计处罚 1.1 万个侵权仿冒达人账号,下架 6700 余个仿冒商品;其中仅针对温峥嵘的仿冒内容,就下架相关视频 1 万余条,包括 6900 条带货视频,37 个情节严重的仿冒账号被采取永久封禁、冻结交易金额等处罚措施。
平台的处罚规则明确且严格:一旦查实账号存在 AI 仿冒、虚假授权带货等行为,立即中断正在进行的违规直播,冻结相关成交金额;同步下架违规商品及宣传视频,关闭账号的商品分享权限;对于屡教不改、情节恶劣的账号,直接封禁店铺并纳入平台黑名单,禁止再次注册。此外,平台还优化了 AI 识别技术,通过算法自动检测直播画面中的口型匹配度、面部自然度,提前拦截疑似仿冒内容。
![]()
四、骗局背后的警示:技术无错,甄别是关键
从靳东的黄昏恋骗局到温峥嵘的克隆直播,AI 技术的滥用让明星与粉丝都成为受害者。这些骗局之所以能屡屡得手,核心在于抓住了粉丝对明星的信任心理 —— 中老年粉丝因喜爱靳东的儒雅形象,轻易相信了 AI 合成的 “恋爱承诺”;温峥嵘的粉丝因认可她的真诚直播风格,误将克隆账号当作官方授权渠道。
对于明星而言,AI 仿冒不仅损害个人声誉,还可能让粉丝因信任自己而遭受财产损失。靳东当年的愤怒与担忧,温峥嵘团队的反复打假,都体现了明星对这类骗局的无奈与抵制。但仅靠明星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监管部门、平台与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监管部门通过央视等权威媒体曝光骗局,明确 AI 技术滥用的违法性质,为打击这类行为提供了舆论支持;平台升级技术手段、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遏制仿冒账号的滋生;而消费者更需要提高甄别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在此提醒广大网友:
![]()
认准官方认证标识,明星账号通常会有蓝色 “V” 字认证,且账号名称、简介与官方发布信息一致,切勿轻信无认证的 “克隆账号”;
警惕直播中的异常细节,若发现画面口型与声音对不上、面部表情僵硬、话术过于夸张煽动,大概率是 AI 合成或仿冒账号;
拒绝陌生转账要求,无论对方声称是 “明星本人” 还是 “官方工作人员”,只要提出转账、投资等要求,一律直接拒绝;
![]()
购买商品通过正规渠道,明星带货通常会在官方账号或合作平台发布预告,切勿通过陌生链接、非认证账号购买高价产品。
AI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能为生活带来便利,也能成为创作的工具,但一旦被不法分子滥用,就会变成诈骗的利器。如今,央视的曝光与平台的治理,让 AI 仿冒骗局得到了一定遏制,但彻底根除仍需漫长过程。
![]()
在技术不断升级的当下,每个人都需要保持警惕,学会甄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对于明星而言,持续加强打假宣传,与平台建立更高效的联动机制;对于消费者而言,守住 “不轻信、不转账、走正规渠道” 的底线,才能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未来,随着 AI 识别技术的进一步优化、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大,相信这类仿冒骗局终将被有效遏制。但在此之前,每一位网友都需牢记:网络世界纷繁复杂,明星的 “分身” 可能暗藏陷阱,唯有保持理性与甄别能力,才能守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