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办公室里一杯杯飘香的枸杞菊花茶到餐桌上的玉竹沙参焖老鸭、当归牛舌等药膳佳肴,从随身佩戴的安神香囊、中药精油贴到风靡城市的中医药夜市、中医康养旅游……中医药这一古老医学体系正焕发蓬勃生机,以更加多元、时尚、可感可及的方式走进人们的衣食住行,加速融入百姓的日常起居。
这一转变,既是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人们对健康生活追求日益提升的必然回应。
从“治已病”走向“治未病”,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日常,中医药以其整体观、辨证观和自然观,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调和身心的生活哲学。
当古老智慧与现代需求相融共生,中医药不仅守护着亿万国人的健康,也逐渐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
吃出来的养生
“我们的面包加了黑芝麻、黑桑葚,还有百合、陈皮,都来尝一尝。”时值第56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在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药都里文化街区的多吉多美蛋糕店前,工作人员卖力的吆喝声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上前品尝。
![]()
△在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药都里文化街区多吉多美蛋糕店前,工作人员将添加中药材的面包切块,供消费者品尝。摄影 / 李士萌
“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养生,我们不断改进的中药烘焙产品比以往更受青睐。”多吉多美蛋糕店负责人徐智敏笑着对《中国报道》记者说。
在距离多吉多美蛋糕店不远处,一主打“草本鸡尾酒”的摊位同样人气火爆。“95后”酒吧主理人邹健正专注地调制一款名为“养生汤”的特色饮品:金黄的基酒倒入雪克杯,加入经低温慢煮或冷萃提取的姜黄、五指毛桃、枸杞等中药材精华,再倒入清甜椰子水,轻轻摇晃后,一杯色泽清亮、药香氤氲的鸡尾酒便新鲜出炉。
“樟树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药都’,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邹健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我和团队根据属于‘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从口感协调性与健康双重维度进行研发,力求让传统中医养生理念以更时尚、更年轻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没想到这么受游客欢迎,不少客人尝过后都成了回头客。”
我国“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黄帝内经》提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在北京白塔寺药店,洛神乌梅饮、清火茅根水、雪梨汤饮销售火爆;在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小南益膳堂”甜水铺主打“药食同源”理念的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尝鲜;在郑州东济堂中医馆,店内设立的“食养厨房”提供包括中药材制成的小炒、主食、小吃、汤羹、甜品等在内的丰富菜品……中医药正融入现代生活。
![]()
△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劳动教育课上,得月楼药膳厨师教学生制作药膳。摄影 / 王金臣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杜冰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说:“新中式养生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一方面源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另一方面则因‘药食同源’理念的持续升温。”
杜冰进一步分析,从食品角度来讲,食品在于营养与功能,比如蛋白质、糖;对属于“药食同源”的原料而言,更突出其功能。在开发“药食同源”原料时,更注重其功能成分,比如开发黄精时,关注其中的多糖;开发花椒时,关注其氨基酸组分。此外改善传统“药食同源”原料的不良口感,让其与现代生活更加接近。
“目前,我国列入‘药食同源’目录的中药材已逾百种,但仍有大量资源尚未被充分开发。”杜冰告诉《中国报道》记者,部分品种虽功效明确,却未被关注。未来5年,瓜蒌、鱼鳔等中药材的关注度会有可预见的增长。
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晋玲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催生了“药食同源”产品的涌现。这契合了中医药“治未病”和国家大健康战略发展的需要。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坚持中医药“辨证施膳”的根本,针对个人需求具体指导,一哄而上对个人和产业都不友好。
嗅出来的调理
中医食疗是吃出来的养生,而中医香疗则是嗅出来的调理。
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香疗研究院,一缕缕清幽淡雅的药香弥漫空中,仿佛将人带入一个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静谧天地。在这里,当归、沉香、金银花等中药材通过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等先进技术,转化为高纯度、高活性的中药精油。科研人员伏案记录每一个数据,致力于将千年香疗智慧转化为可量化、可验证、可推广的现代健康方案。
![]()
△江西中医药大学香疗研究院调香室摆列着百余款中药配方精油。摄影 / 李士萌
“目前,我们研究院已系统开发30余种道地中药材,研制出百余款中药配方精油产品,广泛应用于亚健康调理、情绪管理、皮肤护理及居家健康防护等。”江西中医药大学香疗研究院评香专业技术人员唐芳瑞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中医香疗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依托芳香药物所特有的生理与心理调节功效,通过熏香、外涂、按摩、艾灸、内服等多种方式作用于人体,达到预防疾病、调理亚健康、促进康复的目的,是一种兼具安全性与舒适性的自然疗法。
若将中医食疗比作中医药文化的“夜明珠”,那中医香疗就宛如生活中的“天然空气养心汤”,悄然守护身心平衡。
《黄帝内经》记载:“香者,天地之正气也。”《本草纲目》纳芳香药为草部芳草与香木类别,“生药、猛药、香药”可“率领群药,直达病所”。千百年来,从佩香避疫到焚香安神,从香囊防疫到药枕助眠,香疗始终是中医药“治未病”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这一古老疗法正迎来科学化、标准化发展的新阶段。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药理学前沿》的一项研究证实了沉香与云木香的挥发油在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大鼠中的抗抑郁作用,其可能通过调节单胺类和胆碱能神经递质以及调节HPA轴来实现,这为中药香疗在神经调节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唐芳瑞介绍,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杨明教授的带领下,其团队构建了涵盖香道、运香、香效、配香、施香、寻香、提香、稳香、制香、评香的“十香”理论技术体系,从理论溯源到产品开发,从提取工艺到疗效评价,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同时,江西中医药大学香疗研究院牵头制定了7个中药精油标准,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标准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中医香疗热度攀升,但公众对其深层的中医理论仍了解不足。“我们团队研发了更贴近现代生活方式的产品,如便携式香薰贴等,力求让香疗更简单、更高效地融入日常生活。”唐芳瑞说。
多位从事香疗的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以及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中医香疗会加速融入医疗、康养、美容、家居等多个领域。尽管行业内企业数量在增多、技术也日趋成熟,但相较于庞大的亚健康人群和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康需求,香疗产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供给尚未饱和,发展潜力巨大。
“游”出来的疗效
步入三亚国际友好中医疗养院新区的疗养房,首先就会被窗外的海景所吸引。而房间内摆放的各类中医药服务器具——针灸针、推拿床、玻璃拔火罐等,透露出这里的与众不同。
“和住酒店相比,老年人住在这里,可以享受针灸、中药足疗、艾灸等中医药服务。”三亚国际友好中医疗养院副院长李曼玲介绍道。
![]()
△9月27日,在三亚市中医院,来自俄罗斯的雅娜正在用中药熏足。 摄影 / 李士萌
在三亚市中医院的看诊区,来自俄罗斯的雅娜正在候诊。她表示,自己过去常受胃胀困扰,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症状已明显缓解。雅娜坦言,初次尝试针灸时颇为紧张,但体验后感觉良好,恐惧也随之消散。
俄语翻译王青(化名)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不少俄罗斯游客都是经亲友推荐慕名而来。根据最新免签政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游客可在三亚停留不超过30天,许多人会连续一周前来接受针灸、按摩等治疗,以巩固疗效。
“俄罗斯和中亚多地位于高寒区域,患颈椎病、腰部疼痛,以及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特别多,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方面有显著疗效,因而广受欢迎。”三亚市中医院副院长袁爱林介绍道。
据统计,2025年1—8月,三亚市中医院共计接待外宾6711人次,主要客源来自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其中俄罗斯患者占比80%,哈萨克斯坦患者占比15%,其余5%来自葡萄牙、西班牙、挪威、瑞典等国。
“当前,医疗旅游正在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新增长点。”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指出,泰国、马来西亚都把医疗旅游做成了国家级产业,中国中医药天然与康养、保健结合,完全可以成为入境医疗旅游的先行领域。我们应重视入境医疗和旅游业的结合,大力发展入境医疗旅游。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金臣 李士萌
责编:王焱
编审:林崇珍、张利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