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真的不如美国50年的老航母吗?印媒狂酸中国福建舰有设计缺陷,宣称战斗力只相当于尼米兹级航母的六成。这究竟是羡慕嫉妒恨,还是确有其事?凭什么说中国最先进的电磁弹射航母,都不如美国老旧的蒸汽弹射航母?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福建舰到底有没有设计缺陷?
设计缺陷
印媒眼看中国福建舰正式入役,就开始出来整活。根据印度《欧亚时报》的报道,福建舰被指出飞行甲板布局存在重大缺陷。核心论点是福建舰的2号和3号电磁弹射器轨道,与斜角甲板的舰载机降落区存在空间重叠。
![]()
具体来说就是2号弹射器的挡焰板侵入了降落区,3号弹射器轨道更是几乎完全位于降落跑道之内。这就意味着在进行舰载机回收作业时,这两条弹射器理论上无法同时用于战机起飞,从而影响了甲板作业的连续性和舰载机的理论最大出动效率。
印媒便据此推断,福建舰无法像美国航母那样同时起降舰载机,进行高效循环,整体战力也会大打折扣,因此给出了个60%战力的结论。
![]()
尽管印度媒体单凭甲板跑道设计,就得出的这个战力结论一点都不科学,但必须承认这个客观事实确实存在。
福建舰跑道冲突问题,其实是建造过程中的一个幸福烦恼。原定更保守的蒸汽弹射方案中,弹射轨道相对较短,不会侵占着舰跑道。但后来更先进的电磁弹射快速成熟,无论在能量效率和准备时间,还是弹射重量范围,以及可靠性上都实现了代差优势,没有理由不用。
![]()
但电磁弹射器需要更长的轨道进行能量积累,就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甲板空间,导致2号弹射器与降落区产生冲突。
另外舰岛前方1号弹射器的挡焰板也与升降机距离较近,也可能在极端密集作业时产生相互干扰。这确实是在现有约8万余吨常规动力平台上不得不做出的权衡,但并不意味着福建舰战力不行。
实战出动
其实印媒的比较基准,是建立在尼米兹级航母理论最大出动能力之上的。而且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吓人,据说首日就能超过200架次。
![]()
但其实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实战表现,而非纸面数据。以1991年海湾战争中参战的罗斯福号航母为例,在整个39天的作战周期中,它的舰载机总出动架次也只有2864次,日均出动率约为73架次。
这个数字远低于理论峰值,是因为航母作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限于飞行员疲劳,弹药和燃油补给速度,以及机械维护周期和实际任务需求。
![]()
实战中美军航母的高强度出动,往往只能维持战役初期短短几天,随后就会回落到一个可持续的巡航节奏。
同时美军航母在冷战后的许多任务,比如近距离空中支援,其实任务周期很短,可能仅75分钟一个循环,确实容易刷高架次。但这与争夺制海权、进行高强度海空对抗的出动模式完全不同。
因此用尼米兹级航母的理论峰值来揣测贬低福建舰的可持续作战能力,实际上根本没有可比性。
![]()
中国效率
实际上要判断福建舰的战力,看一看它的前辈山东舰在真实环境下的表现,或许比任何理论推演都更有说服力。
2023年底山东舰就曾在西太平洋进行过一次高强度演训。根据当时日本统合幕僚监部的统计,在为期9天的演习中,山东舰的歼15战斗机累计起飞了约420架次,并且最多的一天超过80架次。
![]()
山东舰作为一艘采用滑跃起飞的航母,被认为先天出动效率不足,但它的歼15单机日均出动频率,就已经接近尼米兹级上F/A18的水平。
这意味着中国海军在甲板调度和地勤保障,以及飞行员轮换等方面,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极其高效科学的运作模式。
![]()
通过精细化的流程管理,高度自动化的保障设备和训练有素的人员配合,山东舰都能突破理论差距,福建舰的一点小问题就更是没啥了。
化解冲突
福建舰通过先进的甲板作业管理系统,可以智能规划舰载机的弹射顺序和回收窗口。当需要回收舰载机时,系统可以优先使用不受影响的1号弹射器进行起飞作业,或让2号3号弹射器上的飞机先行升空,为降落清空场地。在回收间隙,再迅速利用2号甚至3号弹射器进行快速弹射。
![]()
但如果这也要感谢电磁弹射器本身准备时间短,可靠性高的特点,为这种见缝插针式的弹性作业提供了可能。
它不需要像蒸汽弹射那样漫长的锅炉增压过程,因而可以更快地响应调度指令。而且福建舰的舰载机联队构成不止是歼15T,还有空警600和歼35等其他战机,相应的任务规划实际上更加灵活。

不同任务属性的飞机可以分批次分波段出动,而非追求所有飞机在短时间内一拥而上,这也降低了对甲板极限操作能力的需求。
因此所谓的甲板冲突不能说一点影响没有,但是在科学的流程管理和技术优势下,完全可以通过时间差和任务规划来大幅规避,更没有印媒渲染的那么致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