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柯山故事,不仅是围棋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各地文旅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的一颗重磅炸弹。事实上,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源发地,就在华亭市。
明赵时春编纂的《平凉府志.华亭卷》在“山川”篇就这样记载:“华尖山之西曰皇家山,又西曰烂柯山......”后世史志多有记录,而当地人却鲜有人知。
那是在晋朝,华亭北汭河边的王峡口村,有一个姓王名质的樵夫,自幼酷爱围棋,不喜农事,每天就揣摩围棋的布局,研究围棋的定式、着法,村里人都戏称他叫“王痴”,这气坏了父亲,也愁坏了妻子,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但他极具围棋天赋,没有对手,也就不理会别人,只痴情在自己的围棋世界里,孤独异常。
一天,他架不住妻子唠叨,登上马嘴峡南边的泉山砍柴,到了山顶,但见阳光明媚,风轻云淡,山野里花红草绿,山脚下河水缠绕,而他脑海里还是围棋的变化招式,几乎忘了他砍柴的目的。
就在此时,他隐约听到棋子相撞的美妙声响。转过山头,突然发现两个仙骨道风的老人正坐在石头上玩围棋,棋法之精妙,招式之怪异,算度之精准都超出了他的想象。他顾不上其他,顺手就将扁担插在身边,把砍柴斧子搁在脚下,站在旁边一门心思地钻研起棋枰上的征战厮杀全过程。
围棋过程中,一个老人让他吃石桌上的枣儿解饿,他拘谨得只捏了两颗喂进嘴里,顿时感觉一股真气从丹田升起,继而浑身轻松,神清气爽,不渴不饿,仿佛脱胎换骨了,又全神贯注到棋局博弈中。等看完三盘棋双方全部和局之后,他才如梦初醒。问到:“你们是谁?怎么有如此高深的棋力?”围棋老人对他说:“我们是崆峒山上的修道者,咱们有缘,也基于你有围棋慧根,才在这里点化一下。今后就看你的修为了。哈哈哈”瞬间化作一缕清风消失了。
王质这才发现,扁担已经长成一棵大树立在崖边,砍柴斧子锈得小了几圈,斧柄早已经腐烂。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就急急忙忙往家里走。奇怪的是村子已经不是原来的村子,人也一个都不认识。后来有人告诉他,祖上那个叫王质的在山上砍柴看仙人下棋扁担成树,斧柄腐朽已经成神,人称“烂柯祖师”,泉山现在叫“烂柯山”,也有叫“烂担山”的。这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王质什么都明白了,惊愕不已。于是他离开华亭,远走他乡,不问世事,终日以围棋为乐。所有下过围棋的地方都被人称为“烂柯山”。
后人因为王质的“玩物丧志”,诞生了华亭方言“烂担”一词,意思是“光景糟糕”,称不务正业的人为“烂杆手”。好在华亭王峡口、王寨、王庄、王河等王质后人遍布烂柯山周围,勤劳聪慧,再无“烂担人”,直到雍正十二年,他的族孙,原城固县训导王化辉在烂柯山立“华亭烂柯山宝庙碑文”碑一通,人们也不再以“烂担人”为诟病,烂柯山才逐渐被世人所认知------原来闻名天下的烂柯山就在华亭。
2025年11月5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