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自己单位近期要有人事调整,他盘算着过几天该去领导那儿“打点打点”,想听听我的看法。
我反问他,平时在单位,大领导对你有没有什么印象?
朋友回答说,不算熟悉。
我了解他的家庭情况,父母都是普通人,在晋升这方面基本给不了什么支持。
于是我劝他,真想往上走,就得先让领导对你“有印象”。
既然领导本来对你不太熟,你贸然送礼,人家多半不会接受。我觉得他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些。
但朋友没听进去,还是提着大包小包去找领导,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连门都没让进。
他只好又回来找我,想让我细说说这个“混脸熟”到底该怎么做。
我告诉他,在单位想被提拔,本质上提拔的是那些“进入领导视野”的人——也就是领导清楚你的能力如何、性格怎样。
很多人不是没能力、不努力,埋头干了十几年,却始终没机会升上去,关键就在于和领导不熟。
要么领导压根不知道你这号人;要么他知道你做事踏实、能力不错,但因为你从不主动接近,领导对你了解有限。即便有心提拔你,可岗位就那么几个,竞争又激烈,领导当然会优先考虑那些和自己走得近的人,怎么会轮到你这样一个“陌生人”呢?
所以说,想在单位获得提拔,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混个脸熟”。这包含两层意思:
一、让领导看见你的价值
在单位只会埋头干活可不够,你得学会在适当的场合、用合适的方法展示自己,让领导认识到你的价值、了解你的长处。
我给了朋友三点具体建议:
1.既要会做,也要会说,主动汇报就是最好的“自我宣传”。记住几个原则:小事追求效率,做到事事有回音;大事注重过程,关键阶段记得请示;遇到难题时带着方案去,别只丢问题给领导,最好准备两套以上解决思路供选择。
2.学会做“救火队员”,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单位里总有些突发任务、棘手难题,或是大家都不愿接的“烂摊子”。这些在很多人看来是麻烦的事,恰恰是你展现独特作用的舞台。只要判断自己力所能及,就该勇敢站出来。哪怕不每次都成功,但只要在关键时候顶上去一次,并全力以赴,你在领导心里的分量就会大不一样——你会从一个“好用”的人,升级为“可靠”的人。
![]()
3.思考走在领导前面,用远见体现你的不可替代。只会听令行事的下属,是工具人;能帮领导思考、弥补疏漏的下属,才是智囊。要提升自身价值,就别只等领导安排。试着站在更高一级的立场想问题:科员想科长的事,副职考虑正职的责。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也去了解上下游或关联岗位。当你能从更整体的角度提出连贯建议时,你的价值就已超越现有岗位。
二、和领导建立超越一般同事的关系
纯粹的工作往来比较脆弱。要想关系“不一般”,就得在工作之外,建立自然、适度的个人联结。
这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1.留意领导的兴趣喜好。他爱好什么运动、常聊什么话题、关注哪些领域?不必刻意讨好,但可以在合适时机——比如茶余饭后、同行路上——自然地聊起,表现出真诚交流或请教的态度。例如:“领导,听说您对普洱茶特别懂,我最近刚好得了些,但不太会品,您能稍微指点下怎么分辨品质吗?”这样就打开了工作之外交流的通道。
2.抓住“非正式”场合的机会。食堂同桌吃饭、电梯里偶遇、下班同路,这些都是拉近距离的好时机。聊聊轻松的话题,像时事热点、健康养生、子女教育等等,展现你生活化的一面,也让领导能在你面前放松下来。关系的靠近,常常就发生在这类不经意的几分钟里。
3.表达适度的个人关心。注意到领导最近嗓子哑了,可以问候一句“领导,您最近太累了吧,请多保重”;听说他家里有喜事,比如孩子考上好学校,不妨送上真诚的祝福。这种朋友式的、恰到好处的关心,能让领导感到温暖与尊重。
“混个脸熟”不是短期功夫,得靠日积月累。从见面时的一个微笑、汇报工作时的清晰有条理,到关键任务中的敢于承担,都是慢慢积累的过程。
朋友听后似乎有所触动。我最后提醒他:混脸熟要讲方法,不能太生硬。既要积极主动,也得掌握分寸;既要展示能力,也要态度谦逊;既要靠近领导,还要守住底线。
提拔从来不是突然降临的,它是一场持久战。而“混个脸熟”,就是这场战役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