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邢振宇
11月7日,在第八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周长安带来的“面向切削加工的多维感知智能刀柄系统”项目引发关注。该项目致力于为传统机床智能化改造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国产解决方案,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
“以前对于刀具是否更换,全靠人工根据经验判断,但不够精确,容易造成损耗。比如工人根据磨损情况认为需要更换,但是实际还能用几个小时。”周长安介绍,该系统综合运用高精密加工、增材制造、传感器与信息技术,开发出智能测振刀柄与多维力感知智能刀柄硬件及配套软件,解决了有线传感器监测系统在信号采集与数据融合方面的技术瓶颈,显著提升了复杂工况下铣刀磨破损状态监测的预测精度与可靠性。他表示,如果使用他们的系统可提高刀具利用率20%。
目前,全球仅有瑞士和意大利两家公司提供同类商业化产品,价格高昂,单价在50万至120万元之间。“我们的产品能达到国外产品的性能,但价格仅有它们的1/5。山东省是制造业大省,有大量的传统机床,智能化改造缺乏一种低价高效即插即用的技术和方案,我们主要聚焦这一市场,解决行业痛点问题。”周长安告诉记者,国内同类产品还在技术探索阶段,他们的产品已率先形成样机,并进入到了小批量试产的阶段,可以完成国产化的替代突破,填补国内该领域市场空白。当前,他们的产品已在中国重汽进行了测试,并获得积极反馈。设备还在山东省质检院完成检定,性能获得权威认可。
对于项目选择落地济南,周长安表示,“济南制造业基础雄厚,高端制造企业集聚,为我们产品的测试与推广提供了优质场景。”另外,他毕业于山东大学,他依托母校科研平台,整合高校人才资源,组建起一支交叉融合、高度协作的研发团队。
本届大赛不仅为参赛项目提供了展示与对接的平台,还专门设置了金融路演专场,邀请多家投融资机构参与,助力解决项目落地中的资金需求。周长安对此深有感触:“大赛为我们拓展合作伙伴、推动项目融资提供了重要渠道。”
目前,该项目已落地长清区,公司在10月已完成注册,计划通过两三年时间,打造一支35人以上的技术与销售团队,力争三年后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