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往期优秀营销数字化案例
作者:舒紫花 校审:林德燊 排版:习丌
2025年白酒行业三季度报的披露,将一场结构性分化的“冰与火之歌”推向高潮。一边是行业龙头五粮液的业绩承压,第三季度净利润20.19亿元,同比骤降65.62%,主力产品普五批价跌至820元/瓶的近三年低位;另一边是山西汾酒的逆势突围,同期营收89.60亿元,同比增长4.05%,省外市场贡献66.7亿元收入,占比突破74.6%。
![]()
这场反差的背后,是全行业近3000亿社会库存(含经销商与终端环节)的沉重压力,而渠道压货的积弊,正成为拷问每个酒企生存能力的“生死线”。随着四季度来临,行业深度调整期的“淘汰赛”已然加速,谁能穿越库存迷雾存活下来?答案藏在业绩分化的细节与破局实践的逻辑中。
![]()
三季报惊魂:压货模式崩塌下的业绩雪崩
2025年三季度,白酒行业的“去库存”阵痛全面传导至报表端。20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存货总额达1706.86亿元,同比增长11.32%,若叠加经销商与终端环节的隐性库存,全行业库存规模已逼近3000亿元关口。这组冰冷数据的背后,是延续十余年的“压货增长模式”的系统性崩塌,其对行业的冲击远超短期需求波动。
![]()
所谓“压货模式”,本质是酒企通过政策激励或任务施压。品牌商将产品提前转移至经销商仓库,以此确认收入、美化财报的经营范式。在消费景气周期,这种模式形成“厂家压货—经销商加价出货—再进货”的正向循环,但当需求萎缩时,便会迅速演变为“库存积压—价格倒挂—回款停滞”的死亡螺旋。
2025年5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修订实施,将禁酒范围扩展至所有含酒精饮料,虽政务消费占比已大幅下降,但仍引发市场情绪恐慌,成为压垮渠道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五粮液的业绩滑坡堪称压货恶果的典型样本。其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52.66%,核心原因在于高端产品持续压货后的渠道反噬:普五批价从年初920元跌至820元,较出厂价形成隐性倒挂,经销商每卖出一瓶便面临亏损,进货意愿降至冰点。为缓解压力,五粮液甚至出台“库存回收转码”政策,允许经销商将低于900元/瓶的普五回收后重新计入销售任务,这种“饮鸩止渴”的操作,进一步暴露了渠道库存的严峻性。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更为惨烈。洋河股份三季度存货达191.34亿元,库存消化周期超6年;口子窖因高档产品动销疲软,净利润同比降幅超90%;皇台酒业、伊力特等8家酒企陷入亏损,部分区域酒企经销商以进货价60%的价格清仓离场,引发局部价格崩盘。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已有40%的经销商面临现金流压力,60%的企业出现价格倒挂,800-1500元次高端价格带成为倒挂重灾区。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值得警惕的是,库存压力已从渠道向生产端传导。2025年前三季度白酒产量累计265.5万千升,同比下降9.9%,行业产能利用率降至62%,皇台酒业等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0%,但部分酒企仍在新增产能,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这种“越压越产、越产越亏”的恶性循环,正在加速行业出清。
![]()
分化密码:汾酒逆势增长的数字化破局逻辑
在行业普跌的背景下,山西汾酒的增长韧性显得尤为珍贵。其三季度4.05%的营收增幅虽不算亮眼,但在行业整体营收下滑18.47%的语境下,已属逆势突围。深入剖析其增长逻辑可见,数字化驱动的“精准去库+动销激活”策略,正是破解压货困局的核心密码。
汾酒的数字化实践早已跳出“技术堆砌”的误区,转向“问题导向”的精准赋能,在生产、渠道、营销三大环节构建起库存管控的闭环体系。在渠道端,其升级的“五码联动”溯源系统新增“区域库存健康度评分”功能,通过终端扫码、出库数据、复购频率等维度,自动生成45天的健康周转预警线。2025年三季度,汾酒核心终端库存周转率达0.60次,较去年提升8%,彻底避免了“压货换增长”的陷阱。
![]()
生产端的柔性调度则为精准供给提供支撑。汾酒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基酒发酵的12项核心指标纳入AI实时调控,优质基酒率稳定在68.2%,同时通过数据中台整合消费需求,72小时内即可完成低度清香型产品的工艺调整。针对南方市场对低度酒的需求,定制化产能占比提升至15%,既保障了青花系列的高端供给,又通过玻汾等大众产品渗透下沉市场,形成“高端稳盘、大众增量”的产品矩阵。
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更让动销效率倍增。汾酒接入抖音、美团即时零售生态,构建“内容种草—即时履约”闭环,消费者观看玻汾美食搭配短视频后可90分钟内收货,前三季度即时零售营收突破8亿元,同比增长67%。在高端市场,其联合京东推出的“立影3D”技术实现裸眼3D品鉴体验,推动青花26订单转化率提升34%,年轻消费群体占比突破35%。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这种数字化能力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当五粮液仍在依赖大商体系导致终端管控失效时,汾酒已通过数据中台发现西南市场玻汾22%的增速信号,迅速追加2000万元预算,推动该区域季度营收再增15%。省外市场31.1%的增速,不仅填补了省内7.52%的下滑缺口,更证明数字化能打破区域依赖,构建可持续的增长极。
![]()
四季度生死局:分化加剧下的存活法则
三季度的业绩分化只是序幕,四季度的“去库存攻坚战”将真正决定企业的生存命运。从中秋国庆动销数据看,行业整体需求同比下降20%-30%,库存再增10%-20%,叠加2025年春节基数较高的影响,2026年春节动销仍面临较大压力。但行业并非全面衰退,而是呈现“高端企稳、中端承压、低端出清”的结构性特征,存活机会将向三类企业集中。
第一类是具备品牌壁垒与精细化运营能力的高端酒企。贵州茅台三季度营收和利润同比增速均不足1%,增速显著放缓,但库存周转天数较上半年下降10天,散瓶飞天批价虽略有下滑但仍稳定在1780元左右,显示出强品牌力对价格的支撑作用。其推进的“客群转型、场景拓展、服务升级”策略,正从渠道推动转向消费者拉动,这种韧性使其能从容应对库存压力。五粮液虽短期承压,但通过控货稳价、终端直配试点等调整,若能加快数字化转型,仍有望在四季度实现库存边际改善。
第二类是数字化能力穿透至终端的区域龙头。汾酒的案例已证明,四季度市场竞争的核心将从“抢经销商”转向“抢消费者”,谁能精准掌握终端动销数据、快速响应消费需求,谁就能掌握主动权。比如汾酒通过“区域动销热力图”动态调配资源,洋河尝试智能仓储跨区域调拨降低物流成本18%,这类企业能以效率优势对冲需求疲软。反之,仍依赖压货的区域酒企,可能在四季度面临经销商大面积流失。
![]()
第三类是聚焦大众价格带的差异化玩家。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动销最好的价格带是100元以下及100-300元区间,而800-1500元价格带倒挂最严重。汾酒玻汾在下沉市场实现27%的增长,泸州老窖低度国窖在华北区域放量,均印证了大众消费的韧性。那些聚焦光瓶酒、宴席用酒等细分场景,且能通过数字化精准触达消费者的企业,有望在行业调整期开辟新市场。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对多数中小酒企而言,四季度将是“生死关”。若库存周转天数超过180天、核心产品批价持续倒挂,且缺乏数字化管控能力,大概率会被市场淘汰。申万宏源研报指出,行业渠道出清速度已快于报表出清,2025年底至2026年初将成为关键筑底期,届时能存活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
破局之道:从渠道压货到用户运营的范式革命
白酒行业的库存危机,本质是“渠道为王”时代的终结信号。2025年三季报的分化格局清晰表明,单纯依靠压货实现的增长已不可持续,行业正迎来从“卖货逻辑”到“用户经营逻辑”的范式革命。汾酒的数字化实践并非个例,而是行业转型的风向标,其背后的三大核心逻辑值得所有酒企借鉴。
精准锚定痛点是数字化转型的前提。白酒行业的核心矛盾已从“产能不足”转向“库存过剩与需求错配”,数字化应直接指向库存、动销、价格三大痛点。汾酒的库存预警系统、费用精准投放工具,均是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茅台通过“三个转型”聚焦新商务人群与宴饮场景,也是对消费需求变化的精准响应。反之,若将数字化等同于建电商平台、做直播带货,而忽视终端库存与消费需求的匹配,只会陷入“线上低价冲量、线下价格崩盘”的新困境。
重构厂商关系是去库存的关键抓手。传统压货模式下,厂商是“零和博弈”关系,经销商沦为“库存蓄水池”。而数字化能推动厂商成为“价值共同体”:汾酒通过数据共享让经销商清晰掌握区域动销数据,减少盲目进货;金沙酒业成立经销商顾问委员会,共同制定价格与新品策略;丹泉酒业通过厂店共建模式直控终端,避免渠道层层加价。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才能真正激活渠道的动销主动性。
![]()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数据闭环能力决定抗周期韧性。汾酒的增长韧性源于“生产-渠道-消费”的数据闭环:消费端数据指导生产调度,渠道数据优化资源投放,生产数据保障品质稳定。这种闭环能力使企业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比如当低度酒市场规模突破742亿元时,汾酒迅速调整产能结构,而部分企业因数据割裂,仍在扩大滞销的高度酒产能。中国酒业协会指出,2025年线上销售额已超300亿元,42.9%的企业实现线上增长,但只有将线上数据与线下库存打通,才能发挥数字化的真正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汾酒的数字化布局已持续多年,从早期的全链路协同到如今的精准效能释放,经历了长期的系统迭代与组织适配。对中小企业而言,可优先从渠道数字化切入,通过简易的扫码系统掌握终端动销数据,再逐步向生产、营销环节延伸,避免陷入“大投入、低产出”的陷阱。
![]()
结语
2025年三季度的业绩风暴,正在加速白酒行业的结构性洗牌。3000亿库存既是压垮传统模式的“生死线”,也是催生行业变革的“催化剂”。当五粮液们为压货模式付出代价,汾酒们以数字化打开增长空间,行业的发展逻辑已清晰可见:未来的竞争不再是渠道压货能力的比拼,而是库存管控效率、用户运营深度与数字化赋能强度的较量。
四季度的“淘汰赛”不会是行业的终点。随着2026年春节筑底期的到来,那些能守住价格底线、激活终端动销、构建数据能力的企业,将在库存出清后抢占更大市场份额。正如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振国所言,2025年是白酒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唯有顺应“品质+品牌+数字”的价值竞争趋势,方能在存量市场中开辟新增长赛道。
扫码添加数字化星球企业微信
与500+快消品业内同行共同交流
还可获得东鹏特饮、泸州老窖等头部企业
营销数字化白皮书
点击下方关键字,查看原创热文
行业案例:| | | | | | |
业务场景:| | | | | | | | | | |
系统应用:| | | | | |
数智科普:| | | |
米多是国内领先的营销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企业提供顶层设计(营销数字化蓝图/架构/体系等)、系统规划(一物一码/智能营销/渠道管理)及运营落地(扫码发红包/一元换购/五码合一等)提供服务,用数字化驱动业务增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