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个人究竟靠什么赚钱?
![]()
不是“努力加班”,也不是“拼命跳槽”,而是把“收入结构”从一条单车道改造成三条高速路——工资、资产、隐性资源各自飙速,再靠时间优化把三条路拧成一股绳。
![]()
第一条高速路:工资不再单看岗位,而看“技能包溢价”
人社部最新数据显示,AI训练师、区块链工程师的平均涨薪达到35%。
但重点不是职位名称,而是他们把原先单一技能拆成“组合技能”:懂点算法,再配点产品思维,外加能把复杂逻辑讲成大白话的表达能力。
这种“三件套”让他们的工资溢价高达45%。
反观直播带货行业,头部主播收入骤减40%,但垂类专业主播逆势涨25%。
差异点在“人货场”组合:前者只靠嗓门+流量,后者把“货”做深——宠物营养师卖宠粮、建筑监理卖安全帽——专业壁垒直接把流量成本打下来。
一句话总结:工资=岗位×技能包×行业稀缺度,别再只盯着职位title.
第二条高速路:资产从“砖头”升级成“三驾马车”
胡润给出的新图:中国家庭房产占比降到62%,金融资产占32%,还有3%是零零后偷偷买的数字藏品、虚拟地块。
别看数字小,它的年化收益比一线城市房租高出一截。
怎么上车?
· 房产换成“现金流思维”:别只看涨幅,把租金/总价的收益率跑在4%以上才算及格。
· 金融资产搭上“懒人理财+机器人投顾”:智能理财顾问用户两年增长300%,年化5%的稳健策略,胜在帮你把盯盘时间换成周末陪娃。
· 数字资产当作“期权仓位”:用可承受亏损的5%,尝试数字艺术品或虚拟地产,赚的是“认知红利”。
三匹马一起跑,资产的颠簸感被对冲,收益却被叠加。
第三条高速路:隐形资源,把“人脉”变“产品”
家族里有人懂进出口条款?
把它封装成“贸易小课”,卖给初次做外贸的工厂老板,一次交付、多次复购。
自己写了一套Excel模板?
挂在知识付费平台,每天醒来都在偷偷进账。
![]()
斯坦福研究指出,知识产权这类“隐形的现金流资产”,未来五年在家庭净值占比将提升到8%-12%。
重点是:把不可见的资源做成“可复制、可检索、可收费”的形式。
三条路修好了,下一步是“时间管理”做调度
· 工作50-55小时产出最高,超时反而拖低质量。
因此切割“深度工作块”:把90分钟当一节体育课,专注后强制休息,产出高27%。
· AI提效省下30%机械时间,省下来的空档别拿去刷短视频,直接投进第二条高速路、第三条高速路。
· 睡饱觉才是生产力:60%的高管夜里戴手环测睡眠,睡够7小时,第二天的决策错误率降低1/4。
新财富公式
财富=工资+资产+隐形资源-时间损耗
2023年的跃迁案例
一个在南京工作的UI设计师,把技能拆成“UI+Figma自动化脚本+英语”:
· 本职工作35万/年
· Figma插件月付费用户破万,额外带来20万/年
· 帮美国初创公司做远程设计顾问,再进账15万/年
· 利用老家合肥的低生活成本远程办公,净收入等于上海同职的两倍
三年内总收入翻了3倍,核心动作是把“设计技能”改写成三种收费模式。
尾声提醒
未来五年,财富增速的决定因素已从“你是谁”变成“你能否把同一份能力拆成多条收入线”。
工资、资产、隐形资源,别再只修一条车道——堵车的时候,旁边两条路早就没位置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