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至29日,我市开展了第六届“说高考”展示活动。
活动由市教科院主办,重点高中轮流承办。三场活动分别在赤壁一中、咸宁高中、嘉鱼一中举行,近800名高三教师参加。
主题是“聚焦真题 精准备考”,九个学科都参与。每科4名教师上现场课,讲的是2025年高考卷——单个题目、特定题型或是核心板块。
他们不单讲设计、讲思路,还讲问题、讲拓展。既抓高考试题对教学的指向,又合理预测考题趋势。析题时,审题、讲题的本事也“亮”了出来。
课后更热闹。各学科教师围在一起评课、议课,还交流备考经验。
语、数、英三科有巧思。语文老师盯着“AI赋能备考”,有的用AI帮学生审题,有的还会修正AI的不足,让大家知道能用AI但不能被AI绑住;数学老师从一道真题切入,一题发散,还设计了多层问题,帮学生练思维;英语老师扣着真题讲,把语篇脉络、命题思路拆明白,解题的完整思维过程摆得清清楚楚。
理、化、生三科有章法。物理老师用“法”开思维门,用“比”搭知识桥,用“题”扣高考门,用“探”强能力基;化学老师抓高考热点,把真题挖深,找试题源头,预测命题方向,既传知识也教解题法;生物老师更巧,从建逻辑链入手,剖析、总结、建模、应用,把一个题变成一类题的解法。
政、史、地三科有重点。政治老师拆设问,演逻辑推理,带学生从试题回课本,再建知识框架;历史老师从2025年真题入手,既教解题法,又培思维,课堂上师生互动很高效;地理老师跟着课标和近三年考题走,让学生自己探究,把命题特点、解题方法讲透。
这次的“说高考”不是头一回。从2019年起,咸宁已经办了六届。
往前数,第五届在2024年,通城一中、崇阳一中、通山一中轮流办,也是近800名教师参与,主题同样是“聚焦真题 精准备考”;第四届在2023年举办,咸宁高中办了理、化、生专场,200多人听课评课;第三届在2022年,通城一中办了政史地专场;第二届在2020年,教研员还上台讲课。
六年下来,“说高考”活动成了咸宁高考备考的核心交流平台。
校际之间靠它协作,能聚起各方智慧,拧成备考合力。不单让高三备考团队更专业,还帮老师成长得更快,咸宁高三备考的新局面就是这么开启的,学校和老师都认可它。
青年教师更受益。“说高考”成了他们的成长“快车道”——钻真题、磨好课、写论文、做课题,教学成果多了,专业本事也过硬了。
活动也在发生变化。以前老师是“被动响应”,现在成了“主动报名”;以前课例质量参差不齐,现在节节都精彩。
老师和活动一起成长,大家对“说高考”的认可和信赖,一年比一年多。
咸宁日报记者 甘青 通讯员 汪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