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和西方的关系有所缓和,我国于是趁着这个机会从西方采购了一批先进的设备、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
这其中除了从美国那买的东西外,从英国那淘的好东西也不少,基本可以说是花了不算多的钱,却获得了最大的收益。
后续到90年代中西方军工合作结束,这20年时间里中国靠着这些东西,极大地推动了国产军工技术的发展。
![]()
中国引进斯贝发动机
这第一款设备,自然是大名鼎鼎的斯贝发动机。
对中国航空发展历史有了解的朋友,就会知道中国的歼-8战机使用的是涡喷发动机。作为一款80年代服役的战机,歼-8使用涡喷发动机,在技术上无疑是落后的。
![]()
歼-8战机
而中国也不是没想过让歼-8使用更先进的涡扇发动机,比如说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中国为了进一步提升歼-8战机的性能,压制我国周边印度、中国台湾空军,准备研制一款使用了涡扇发动机的歼-8战机——歼-8Ⅲ战机。
歼-8Ⅲ战机采用的是涡扇-13发动机,但最后因为歼-10项目的推进以及我国当时的涡扇发动机技术实在是不成熟,该型战机最终没有服役。
为了解决我国涡扇发动机技术落后的问题,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曾从英国进口了斯贝发动机。企图通过对斯贝发动机的仿制,以及对其技术的消化和吸收,推进中国的涡扇发动机技术。
![]()
斯贝发动机
在1975年,中国以大约7700万英镑的价格从英国罗罗公司买了52台斯贝发动机。
这其中有大约3100万英镑是斯贝发动机成品的价格,有大约4100万英镑是英国的技术转让价格。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服务费。
![]()
中国购买的斯贝发动机
按照协议,中国引进英国斯贝发动机的技术需要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英国提供零部件和毛料,让中国进行组装,使得中国先建立斯贝发动机的生产线。
第二个阶段就是中国逐渐推高斯贝发动机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该型发动机完全国产的目的。
但是这第一个阶段还算顺利,中国成功组装了4台英国提供零部件的斯贝发动机。
![]()
中国组装的斯贝发动机
然而到第二个阶段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因为当时中国在航空技术上非常落后,存在大量基础技术的短板甚至是空白,就导致中国当时根本无法生产出合格的零部件。
所以从1979年中国组装了这4台斯贝发动机后,一直到2003年中国生产出的国产斯贝发动机(涡扇-9)才通过了技术鉴定,到2009年才开始量产。
![]()
不过中国仿制斯贝发动机虽然花了过长时间,但其依旧对中国推动涡扇发动机技术起到了巨大作用。
通过对其的逆向仿制,中国成功培养了大量涡扇发动机的研发人才。
并且要对涡扇发动机技术进行“查缺补漏”,你总要知道有哪些“漏”吧?
![]()
仿制斯贝发动机为我国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
如果当年中国没有进口斯贝发动机,那估计我国还要花更长时间才能造出国产涡扇发动机。
引进战机航电和火控技术
这第二项技术,是歼-7的航电和火控技术。
和涡扇发动机技术一样,在和西方接触之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
80年代之前中国在航电系统上基本处于空白
于是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国曾打算从英国马可尼公司进口以平视显示器、火控雷达为首的7项航电、火控技术。
不过当时英国在这些技术上要价太高了,当时又正好处于我国改革开放最需要钱的阶段,所以这个项目差点被砍掉。
但是经过相关部门的争取,我国还是拿出钱购买了一些相关的航电、火控设备。
![]()
战机航电系统
之后这些设备被用在了我国歼-7M型战机身上,极大提升了我国歼-7战机的现代化水平。
歼-7M后续也成为了中国在冷战末期以及冷战结束后最主要的歼-7子型号,一共生产了超过500架,不仅解放军自己用还大量出口。
![]()
歼-7M战机
中国引进L7型105毫米线膛炮
这最后一项技术,是L7型105毫米线膛炮。
L7型105毫米线膛炮是一款非常经典的坦克主炮,该型火炮是英国在二战结束后为了对抗苏联的T-54型坦克研制出来的武器。
![]()
L7型105毫米线膛炮内部
这款线膛炮后续也被英国出口到了包含以色列、美国、德国在内的15个国家,被这些国家拿去进行了仿制以及改进。
可以说现代国际上的105毫米口径线膛炮,或多或少都有L7型105毫米线膛炮的血统。
后续中国为了对抗苏联的T-62坦克,在1978年的时候制定了“三七工程”,计划引进L7型105毫米线膛炮。
![]()
L7型105毫米线膛炮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当时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已经大为缓和,但是中国和英国的军贸依旧受到了很大限制。因为这些限制,英国无法直接对中国出口L7型105毫米线膛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和英国当时采取了“分段进口”的方式,也就是从不同国家进口L7型105毫米线膛炮的部分技术。
这其中火炮的火控技术是英国提供的,热护套技术是以色列提供的,生产许可以及生产线则是由奥地利提供。
![]()
通过这一系列复杂的手段,中国成功在1978年拿到了该火炮技术,并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仿制。
相较于战机发动机技术以及航电技术,我国在火炮技术上的技术积累非常深厚,所以对L7型105毫米线膛炮的仿制非常顺利,在1979年的时候就成功完成了第一批L7型105毫米线膛炮的仿制工作(原装进口零部件组装)。
之后这批L7型105毫米线膛炮首先用在了59-2型坦克以及80式坦克身上,极大提升了当时我国坦克的打击进度以及炮弹穿深能力。
![]()
列装了L7型105毫米线膛炮的59式坦克
信息来源:
【1】凤凰网·《线膛炮中的优秀代表:英国L7型105毫米线膛炮!》
【2】澎湃新闻·《讲武谈兵|中国国产武器的可靠性求索:发动机之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