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个月,我和几个同事报名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尊巴课。
起初,我并不想去。因为觉得自己跳得不好,所以我一直不敢在公开场合跳舞。
但神奇的是,虽然我依旧身体不协调、没有节奏感,但每当我模仿老师的步伐,和同学们一起高高跳起或是前后摆动时,却体会到了一种非常愉悦的感觉。
我不是因为跳得好而开心,而是跳舞本身让我心情舒畅。
“运动能改善人的心理健康”,这个观点大家应该并不陌生。
事实上,心理治疗领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支持这一点。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临床实践指南,都建议将“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作为抑郁症治疗的一部分。
尽管运动对心理健康有如此显著的改善效果,但对很多陷入抑郁情绪的人来说,“启动”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当我们提起运动时,总是联想起跑步、去健身房撸铁这些听起来就让人疲惫、无聊、难以坚持的场景。
但其实,不同的运动类型,会以不同的方式帮助你修复情绪,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今天,壹心理想跟你分享8个远被低估的抗抑郁运动,哪怕大家一周只做一次,对身体的好处都远超想象。
![]()
![]()
跳舞
正如开头所描述的那样,跳舞是一项能够有效调节情绪的运动。
在心理学领域,这种形式被称为舞动治疗,属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一种。
它是通过身体的运动与情绪的表达相结合,来干预个体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多项研究表明,舞动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抑郁与焦虑症状,并提升个体的身体意象、自尊与情绪调节能力。
跳舞的疗愈核心,并不在于舞步是否标准,而在于对身体的觉察与情绪的流动。
当语言无法触及内心时,身体的动作就成了一种替代性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把无法演说的感觉释放出来。
艺术史家格罗塞曾对“人为什么要跳舞”做出解释:“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地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节奏性的身体运动可以激活大脑的边缘系统与奖赏系统,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分泌,使情绪得到自然调节。
此外,集体舞蹈还能提供额外的心理益处。
当你与他人做相同动作时,大脑会释放催产素,增强社会联结感与归属感。
想起《老友记》里面莫妮卡学舞蹈,哪怕跳得很差,她依旧没有停下来,而是自信地转身说:“But at least I am doing it.”(但至少我有在跳。)
所以,跳错也没关系,看似笨拙也无妨,只要舞起来就对了!
![]()
△图源:壹心理同事供图
![]()
瑜伽
如果你和我一样,经常容易过度焦虑、紧张,身体总是很紧绷;或者因为工作压力太大、短视频刷多了,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失眠。
可以试试练习极容易让人身心放松、恢复专注力的运动方式——瑜伽。
很多时候,未被表达的情绪并不会消失,而是会通过我们的身体表达出来。
而瑜伽,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整合情绪的练习,它能教会我们如何在混乱中重新找到身体与心灵的秩序,获得平静的快乐。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瑜伽是一种基于“身心一致性”的运动形式。
研究表明,规律的瑜伽练习能显著降低抑郁和焦虑水平,并改善注意力、睡眠质量以及整体幸福感。
首先,瑜伽强调腹式呼吸。
深长而稳定的呼吸,能激活我们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抑制压力激素皮质醇的释放,让身体从“警觉”状态转向“恢复”状态。
其次,瑜伽需要在体式中保持一定的时间。
当我们在体式中专注地感受身体与力量的局限时,实际上是在培养一种“内感知”能力,
让我们学会更敏锐地觉察并识别自身的情绪。
最后,在瑜伽练习中,我们能更好地感受当下。
每一次练习,都是与此时此地的自我对话,也是一次对身心的调整,让我们得以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而且我们不一定要练那些复杂、艰难的瑜伽体式,哪怕只是每天睡前或睡醒拉伸5分钟、像猫咪一样“撅屁股”,坚持一段时间,都会觉得身体舒展不少。
![]()
△图 源 : 壹心理同事供图
![]()
太极/八段锦
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身边越来越多人在朋友圈或社交平台上,打卡练习太极或八段锦?
作为当代年轻人的养生秘籍、“第一套老年广播体操”,它们的爆火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慢动作(slow movement)在改善抑郁、焦虑和 PTSD中有积极作用。
太极和八段锦,就类似于一种“动态的冥想”,通过缓慢而有意识的动作,可以促使身体在放松中达到一种协调的状态。
![]()
△图源:综艺《毛雪汪》
一项发表在《Psychology Research and Behavior Management》上的随机对照实验发现,八段锦能有效提升成人的心率变异性,缓解抑郁症状。
抑郁常常伴随一种“冻结反应”,即人虽然活着,但内心和身体都变得停滞。
从这个角度来看,太极和八段锦是在以一种温和的、不带攻击性的方式,帮助身体缓慢的重新启动。
![]()
△图 源 : 壹心理同事供图
![]()
重装徒步
如果你厌烦了生活的沉闷,或是遇到一时无解的难题,试试去户外、去山野里走一走吧。
大自然或许会让你找到内心的答案。
重装徒步(backpacking),是指户外爱好者们背着帐篷、睡袋、食物等露营装备,在山野间进行的多日徒步活动。
徒步爱好者刘向昆说过:“徒步就是用你的双脚去体会这片土地,它追求一种人与自然之间原始的关系。”
这种原始的关系,恰恰是心理学所强调的“自然疗愈力”的体现。
研究发现,仅仅在自然环境中步行 90 分钟,就能显著降低大脑前额叶皮质中与反刍思维相关的活动水平,从而缓解焦虑和抑郁。
此外,重装徒步不仅仅是一种户外运动,更是一场身体与心智的挑战。
徒步过程难免会遇到艰难的情况,如上坡、负重、气候变化。
克服这些挑战,也是提升一个人心理韧性的过程。
你的身体在承受压力的同时,其实也在学习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仍然奋力前行。
它给你带来的,更像是一种“从荒芜与痛苦中生长出的喜悦”。
当金色阳光洒落山巅,当皑皑雪山近在眼前,当流动的云海缓缓漫过视野……
新的体验与宁静的幸福感,也悄然在你的心底舒展、蔓延,让你找回内心的自由、生命的辽阔。
如《夏日走在山间》中所写的:
“又是山间岁月里美好的一天,人在其中仿佛被消解、被吸收,只剩下脉搏仍在向着未知的远方推进。 生命无增无减,我们不再去留意时间,不再匆匆忙忙,宛如树木和星辰。 这是真正的自由,是可实现的不朽。”
![]()
△图 源 : 壹心理同事供图
![]()
动物流
动物流(Animal Flow)是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迈克·菲奇创立的徒手健身体系。
它的核心是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如狮子跳、猿猴蹲、熊爬、蜥蜴爬等,融合体操、跑酷和霹雳舞的运动模式进行全身训练。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抽象?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最简单的动物流动作,我们婴儿时期学爬的时候,就已经会了(只是长大了在地上爬行总感觉不太体面)。
![]()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动物流之所以对情绪有疗愈作用,在于它激活了“具身认知”,即通过身体来直接体验,而非提高思考来理解世界。
现代人的焦虑,很大一部分源于“头脑过载、身体断联”。
动物流通过低位运动、节奏呼吸和全身协调,让人重新“进入身体”,恢复和自身的连接。
研究表明,这类高觉察性的身体训练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之间建立平衡,从而缓解过度警觉、失眠、焦虑等症状。
此外,模仿动物动作的“游戏化”体验,也会唤起原始的活力与探索欲,让人暂时脱离完美主义与高控制的思维模式。
这种“允许不完美”的身体体验,本身就是心理疗愈的一部分。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在各大视频网站搜索关键词“animal flow beginner”,从简单的动作开始尝试。
![]()
△图 源 : 壹心理同事供图
![]()
游泳/水中活动
你有没有发现,大部分小孩都很喜欢玩水?
其实这种天然的“亲水性”可能是刻在我们人类基因里的本能。
它源自我们最原始的安全经验:在羊水包裹下度过的十个月。
长大后,水依然能为我们提供如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所说的“安全容纳”的空间:
承接而不评判,流动且包容。
另一方面,从感官整合的角度来说,水的触感、流动性和节奏会通过刺激皮肤与前庭系统,帮助我们安抚神经、重建身体与情绪的平衡。
一项针对焦虑症患者的研究发现,每周进行3次水中运动的参与者,其焦虑量表得分在6周内下降了40%,效果显著优于陆地运动组。
因此,哪怕你只是简单地在水中漫步、漂浮,也能让自己放松下来。
即使你不会游泳,也可以选择泡温泉、去海边浅水区散步、或在泳池轻轻漂浮。
重点不是运动强度,而是让身体在水的支撑下,重新学习“放下的感觉”。
![]()
△图源:壹心理同事供图
![]()
攀岩
攀岩也是近几年很流行的一项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攀岩并不是仅仅依靠力量的运动。
相反,每一次爬升,都需要你去判断、试探、调整和自我对话。
在攀岩的过程中,你必须全神贯注地观察支点、调整呼吸、规划路径。
可以说,它提供了一个专注于“此时此刻”的空间,让参与者必须高度集中,从而更容易体验到“心流”。
同时,每次成功地攀上一格,都会带来一种“我能做到”的微小胜利。
如果你觉得攀岩太难,找一块大石头和它“拥抱”,也有类似效果。
近年来,抱石疗法(Bouldering Psychotherapy, BPT)作为一种结构化运动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得到了科学验证。
它是德国学者Luttenberger提出的一种将 CBT 和抱石运动(简易版攀岩)结合起来的治疗手段,已经被证明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状、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提升自我效能感。
总的来说,攀岩这种兼具身体挑战与即时反馈的运动,能够帮助我们在行动中重建信心,而这恰恰是从抑郁、无助情绪中走出的关键一步。
![]()
△图源:壹心理同事供图
![]()
园艺
“园艺”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运动,但当你在阳台上弯腰挖土、修剪枝叶、浇水、搬动花盆时,身体其实也在进行一种缓慢而持续的劳动。
前几年,很多人开始在家里种菜、养花。
有人在阳台上种小番茄、香菜,有人用废弃瓶子种香草、郁金香、多肉。
这种看见自己种的东西一点点长出来的过程,让人重新获得了一种掌控感与希望感,仿佛在混乱与不确定性中,依然有某种生命在有序生长。
![]()
△图源:壹心理同事供图
Soga 等人发表在《Preventive Medicine Reports》的一项元分析发现:园艺活动能显著降低焦虑与抑郁,提升生活满意度。
还有研究发现,参与园艺的老年人唾液皮质醇水平下降,说明TA们的压力得到了缓解。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园艺不仅是在“动手”,还是一场“照料”与“等待”的过程。
我们无法催促植物立刻开花结果,只能给予它们所需要的养分。
这种对自然节奏的顺从,本身就在重建我们的心理节律。
照顾植物生长的过程,也是在照顾我们自己。
![]()
△图源:壹心理同事供图
![]()
最近有个感受是,大家越来越不想长期待在家了。
身边很多朋友一到周末就往外跑,商场、公园、咖啡厅、市场、远郊、周边城市……
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全国各地的景点似乎都挤满了人。
仿佛我们的身体,终于不愿再被困在工位与床之间的两点一线,迫切地想逃离某种封闭的日常,重新感受“自己在生活”,而不仅仅是“活着”。
而运动,或许正是其中最小的一个“精神出口”。
哪怕时间再紧张,只需要一张瑜伽垫的空间,你就能为自己打开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
越是感到抑郁痛苦的时刻,越不能停留在原地。
只有当你动起来,新的经验与感 受才会向你 流淌而来。
你最喜欢的是哪种运动呢?或者你还有哪些运动偏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麦子
编辑:老啊嘛、笛子
图源:内容品牌部同事Jessica 、老啊嘛、福瑞多木、桐仔供图、pexels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
[1] Tong Cheng, et al.(2025). Rapid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single-bout exercise is mediated by adiponectin-induced APPL1 nucleus translocation in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Molecular Psychiatry.
[2]Ye Jiajia, et al.(2025). Effects of Baduanjin Exercise on Depression Severity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Adul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Behavior Management.
[3]Gordon B.R., et al.(2018). Association of Efficacy of Resistance Exercise Training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JAMA Psychiatry.
[4]徒步山川的年轻人:“因为我喜欢山,而山就在那里”.澎湃新闻网.2023.
[5]范果(2025). 多种运动方式长期干预青少年抑郁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6]Zhengyan Tang.(2022).Effects of aquatic exercise on mood and anxiety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7]姜萍,等.(2025).抱石心理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心理月刊.
[8]Masashi Soga, et al.(2017).
Gardening is beneficial for health: A meta-analysis. Preventive Medicine Reports.
[9]Michael Noetel, et al.(2024).
Effect of exercise for depress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BMJ.
运动,不仅是强健体魄的方式,更是滋养内心的良方。
如果你也渴望摆脱焦虑内耗、改善情绪困扰,不妨学点心理学吧!心理学能帮助我们读懂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学会用更科学健康的方式释放压力、关爱自我。
当然,学习心理学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我们还可以通过心理学去调节情绪、找到自我、丰富精神世界,甚至可以开拓靠谱的副业探索之路,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
想要学习心理学,助人渡己
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探索第二职业
点击添加壹心理·规划师
↓ 即可免费领取「1V1职业规划」↓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