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精锐法械旅都缴械了,红军城眼看就要守不住,泽连斯基还说 “局势可控”;这边仗打得一塌糊涂,那边总统和总司令还闹起了内讧 —— 乌克兰的战场实情,咋跟高层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截至 11 月 5 日,红军城基本被俄罗斯军队控制,俄军已攻占约 85% 的地域,主要工作变成清剿城内残敌。乌克兰第 155 旅在红军城举起白旗,大量士兵交出武器,该旅是由法国提供装备与训练的 “法械旅”。
![]()
此外,红军城的守军还包括第 79 空中突击旅、第 25 空中突击旅,在指挥部被摧毁后,士兵纷纷自谋出路,投降成为主要选择。
说起这个乌克兰第155摩托化步兵旅,原本是乌军重点打造的“西式样板”。这支部队曾接受法国系统培训,装备了包括豹2坦克在内的西方武器,号称是“乌军现代化转型的试验田”。
但到了红军城,这支“法械旅”却成了最先举白旗的部队。
根据媒体报道,俄军在 10 月底开始调集兵力对红军城形成三层包围圈,并采用 “围三阙一” 策略,南部和东部通道被火力覆盖,仅留西南方向表面“开放”。乌军误判局势,不断派兵增援,结果这些援军在进入之前就被远程炮击与无人机攻击摧毁。
![]()
第155旅所处的南线,是火力打击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战斗开始后不到一周,该旅指挥系统被俄军精准摧毁,主要通信节点瘫痪,旅部在混乱中失联,前线士兵只能各自为战。
俄军随后发布视频,显示第155旅成建制投降,部分士兵在地下掩体中连续数天未进食,弹药耗尽,伤员无药甚至有人生生疼死,最终选择放下武器,而豹2坦克编队在战斗中下落不明,疑似被摧毁或遗弃。
这支曾被视为“西式战术代表”的部队,败得毫无还手之力。
更让乌军雪上加霜的,是一次原计划中的突击作战。
![]()
11月4日,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发布视频,显示一支特种部队乘直升机前往红军城执行渗透任务,士兵陆续从直升机跳下,准备进入城市外围执行反击。
但这支部队连“握手”时间都没赶上,就被俄军彻底摧毁。
俄方随后公布另一段视频,详细记录了这支特种小队登陆后遭遇无人机打击的全过程,士兵刚落地就被锁定,无论是在田野、树林还是建筑中,都遭遇FPV自杀式无人机的轮番轰炸。
按俄方说法,这支行动小组被“全歼”,11名特种兵全部阵亡,连撤退路线都没来得及规划。
这支部队由乌克兰情报总局协调调动,并未通过前线作战指挥部,事后有分析指出,此类“平行指挥”模式已严重影响乌军战场统筹,反映出决策层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一个小队的覆灭,虽不影响总体局势,却让前线官兵彻底失去了信心。
![]()
在红军城战况持续恶化之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11月5日的一次讲话中称,“红军城只有300名俄军守卫,乌军将轻松夺回控制权。”
这句话很快成为乌克兰媒体与西方舆论的“尴尬注脚”。
有报道称乌克兰多家主流媒体,包括《基辅邮报》与国家通讯社,在报道红军城时,对此保持谨慎评论,没有引用这段讲话内容,也未再用以往那种正面语气描述战况。
有乌克兰记者在报道中透露,前线士兵已确认红军城80%以上区域被俄军控制,剩余区域也处于“半失控”状态,根本不存在所谓“轻松反攻”的机会。
![]()
对于第 155 旅投降视频片段,俄罗斯国防部 11 月 5 日证实,已有两批共约 300 名乌军士兵放下武器,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对此仅回应称 “个别部队战术转移”,未否认合围事实,也未对第 155 旅投降视频做正面回应,反而加剧了民间的不安情绪。
泽连斯基曾称红军城只有 260 到 300 名俄军守卫,乌军将轻松夺回控制权,但前线的实际情况是俄军已控制大部分城区,乌军处于明显劣势,士兵在城内苦战,后勤补给中断,伤亡惨重。
这种泽连斯基所言与士兵实际遭遇之间的落差,确实成了民众质疑政府判断力的理由,如澎湃新闻报道称乌克兰民众对政府构造的虚假前线态势叙事感到不满,私下里对前线严峻形势充满恐惧。
媒体与政府口径的分裂,在乌克兰战时信息管理中极为罕见,也说明局势已超出控制范畴。
![]()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传出泽连斯基和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的矛盾,似乎有内讧的状况。
当泽连斯基下令继续增援红军城时,瑟尔斯基以“无兵可用”为由拒绝执行,他认为再投入兵力只会让更多部队陷入包围圈,换不来任何战略成果。
而泽连斯基坚持认为红军城是战略与象征意义兼具的要地,必须死守。他向西方盟友承诺将“解放红军城”,以换取更多援助。
英国军事观察人士指出,这次分歧是乌克兰军政系统“首次在关键战役中出现命令分裂”。
瑟尔斯基出身军人家庭,曾在苏联军队服役,作风谨慎。而泽连斯基来自文艺界,其战争认知更多依赖情报与外交判断,两人背景不同,判断逻辑也不同。
![]()
这场权责不明的对抗,让乌军在红军城前线的响应变得迟缓混乱,没有统一口径,没有明确目标,士兵不知道该坚守还是撤退,最终只能各自为战。
红军城是乌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H15与M04公路在此交汇,北部铁路枢纽承担着70%以上的前线物资运输任务。城市周边还有乌克兰重要的煤炭资源,是军工基础的原材料来源地。
一旦红军城被俄军完全控制,乌军在顿巴斯的防线将被撕开,补给线瘫痪,燃料、弹药与食品无法快速送达,其他城市将陷入“断供”状态。
不仅如此,红军城在政治上也有象征意义。
![]()
它一直被视为“坚守意志”的象征,泽连斯基多次以红军城为例,向西方国家展示乌克兰的“抵抗精神”。
现在这座城市基本被俄军控制,乌军已被压缩在不足20%的城区内进行巷战,俄军则以小分队逐楼清剿,配合滑翔炸弹打击残余据点。
前线无人机操作员表示,俄军的战术已从“正面攻坚”转为“压缩清除”,目标就是让乌军无法形成有效反击。
综合以上信息,乌军后续作战将难以为继,战略被动局面进一步恶化。随着战争的持续,欧盟部分国家可能会进一步减少或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